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經濟建設>> 宏觀經濟
 
 
發展改革委表示降價仍是今後藥品監管的主題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21日   來源:經濟日報

   “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已成為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目前藥品價格的水分還是不少,還沒有降到位,繼續降低藥價仍是今後藥品監管的主題。”11月19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趙小平在中國制藥發展高層論壇上強調,要儘快擠壓藥價水分,既要遏制藥價上漲,又要促進制藥企業健康協調發展,統籌兼顧,切實減輕群眾的醫療負擔。

    單純降價治標不治本

    到目前為止,國家發改委已連續17次降低藥品價格,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為何依然沒有改變?趙小平説,儘管國家出臺了很多措施,但當前藥價水分還不少,特別是放開價格的藥品,價格出現大幅上漲。有的企業採取“堤內損失堤外補”的手段,採取提高放開藥品的價格彌補政府降價藥帶來的利潤損失的手法變相提高價格;藥品招標採購中不規範行為,醫院不願意使用降價藥,醫藥商業不願意賣降價藥,醫生處方行為不規範,開大處方、開高價藥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些都使得政府一次次的藥品降價措施大打折扣,群眾沒能真正享受到降價藥的好處。

    趙小平分析認為,從目前出臺的治理整頓措施看,就價格論價格,治標不治本。“醫藥不分”、以藥養醫;營利性與非營利性醫院不分;“管辦不分”,衛生部門既管醫院又辦醫院,造成現行體制下醫院追求藥品銷售收入,優先賣回扣多、價格高的藥品,這種現狀形成了怪圈————對於療效好、價格低的藥品,企業不生産,醫院不進貨,藥店買不到,一些降價藥已逐漸退出了市場。此外,藥品生産低水平重復建設沒有解決,這些原因造成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三項改革聯動推進

    “現行的醫療特性決定了患者選擇權非常小,醫生的利益與藥品價格相連,在管理上缺乏對醫療行為是否科學的監管,就必然導致政府部門、醫院和制藥企業、患者三方都不滿意。”國務院法制辦科教文衛司副司長宋瑞霖強調,靠單純降低藥價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全面推進醫療衛生體制、藥品流通體制、醫療保險制度三項改革,將藥品審批制度與藥價制度銜接,鼓勵新藥的研發,降低藥品生産與開發的投資成本,建立一個合理的定價機制。

    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司長陳文玲表示,群眾對醫療現狀的不滿,癥結在於我們的醫療衛生體制、藥品流通體制改革滯後。

    陳文玲説,三項體制改革必須整體推進,聯動進行。首先醫療體制改革推進要實現“三個分離”:即管辦分離,營利與非營利機構分離和醫藥分離。難度很大,但操作上可分步實現。其次要加快藥品流通體制改革,取消隱性交易環節。三要提高制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通過調控有效遏制盲目建設、産能過剩。四要調整優化藥品品種結構,增加創新品種藥,對具有穩定療效、價格低、受患者歡迎的藥在財政上應給予支持。

    進一步拓展醫保覆蓋面

    隨著人口老齡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參保人員醫療保障需求多元化等問題的出現,對發展和完善醫療保險制度提出了新課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醫保司醫保處處長王芳琳説,下一步醫保制度改革將研究完善城鎮醫療保障體系,調整醫療保險制度結構和政策框架,規範各類補充醫療保險,建立社會醫療救助制度;要進一步拓展醫保覆蓋的空間,讓城鎮從業人員及其家屬、實現城鎮化後的廣大農民都享受醫保;要建立健全醫保支撐體系,儘快實施醫療風險、醫保基金預警機制,建立管理服務的標準化體系,加強醫療費用的控制與管理。(記者 陳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