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青海省平安西村解決失地農民的生活問題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30日   來源:青海農牧業信息網

    青海省平安縣平安鎮西村共有人口2260人,耕地126畝,由於國家和縣城建設的需要,大量土地被徵用,目前,人均耕地不足0.05畝,導致農民無地可種,成了典型的失地農民。如何解決失地農民的生活問題是擺在村兩委班子面前的頭等大事,在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討論中,西村兩委班子從實際出發,提出了今後發展的思路。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多种經營和鄉鎮企業轉移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的必由之路,因此把發展鄉鎮企業作為該村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渠道。繼續加快現有平安西村鐵合金、西村磚廠、網圍欄廠等企業的技術改造和規模擴建,使其上規模、上檔次。採取自辦、聯辦、承包、招商引資等形式發展生産型、加工型、技術型、服務型的經濟實體。大力發展以休閒、餐飲娛樂業為主的第三産業。圍繞平安商城周圍已形成的市場雛形,進一步規範管理,將市場分類劃分,形成百貨、五金修理、土産雜貨、副食品、蔬菜、小吃等一條街。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該村經濟的發展,必須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最大限度地引進外資,借用外力求發展。堅持舍小利近利,算大賬遠賬的觀念,樹立“親商、安商、富商”的思想,切實做到一切條件都可以談,一切手續都可以代辦和服務一條龍的思想,努力引進縣外、省外的大企業、大集團和一切有誠意、有實力、有優勢的客商來該村投資開發,共謀發展。

    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增加農民收放。教育引導群眾積極參加政府舉辦的各類技能培訓班,以一技之長增加個人的收入。同時,採取政府組織和民間個人組織相結合的辦法尋求勞力輸出的渠道,切實保護好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力爭到“十一五”末使該村的富餘勞動力轉移率達95%,勞務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

    積極爭取城鎮低保金。由於耕地的減少,該村在農業方面無多大的出路,許多年老體弱者無法外出打工,導致這部分人的生活無法得到保障,一直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積極爭取將這部分人按城鎮居民對待,每月給予最低生活保障金,以此解決這部分的人的生産生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