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時政專題
 
“十五”經濟體制改革回顧之十三: 銀行業改革取得重要進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16日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

    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取得重要進展。目前,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和交通銀行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財務狀況明顯改善,公司治理改革和內控機制建設進程加快,呈現出改革上下聯動和流程改造向縱深推進的新格局。其中:交通銀行和建設銀行已相繼成功上市;中、建兩行已建立了相對規範的內部公司治理架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與高級管理層之間獨立運作、有效制約、協調發展的機制已初步形成,內部管理各項改革全面展開;中國銀行分支機構流程整合和機構改革方案已經確定並開始實施,並強化了財務管理機制改革和加強了風險管理;建設銀行完成了機構扁平化改革,並著手對主要業務流程實行垂直化管理,啟動深化人力資源管理改革項目,對財務會計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進行改革。經過改革,中、建兩行經營效益、資産質量和資本實力均有所提高,各主要監管指標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工商銀行改革啟動以來,財務重組的主要工作已基本完成,財務狀況大為改善,資本實力顯著增強,資産質量明顯提高,公司治理和內部管理改革也積極推進,改革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進展順利。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自2003年6月啟動以來,目前已經擴大到全國30個省份(西藏沒有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農村信用社新的監督管理體制基本確立,省級政府分別選擇了組建省級聯社(26個省區市),改制為全市統一法人的農村商業銀行(北京市、上海市),以及市、區(縣)兩級法人的農村合作銀行(天津市)等三種不同的管理模式。農村信用社産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各地從實際出發,分別採取了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三種制度模式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以縣(市)為單位統一法人、縣鄉兩級法人等四種組織形式,體現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改革原則。截至2005年10月末,全國共組建銀行類機構57家,其中農村商業銀行11家,農村合作銀行46家,另有9家銀行類機構批准籌建;組建以縣(市)為單位統一法人機構325家,另有200家已批准籌建。經過改革,農村信用社(含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下同)各項業務快速發展,經營狀況明顯改善,歷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總體抗風險能力有了顯著變化。截至2005年10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總資産3.6萬億元。2004年實現了營運十年來首次盈餘。全國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率15.9%,比2002年末下降21.4個百分點。全國農村信用社農業貸款餘額1萬餘億元,農業貸款佔其各項貸款總額的47%,佔全部金融機構農業貸款的比重85%,在支持和服務“三農”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有序推進。積極推進金融資産管理公司改革,發佈了《不良金融資産處置盡職指引》,促進資産管理公司持續健康發展。深入研究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職能定位問題,推進政策性銀行立法進程。郵政儲蓄機構改革步伐加快,郵政儲蓄銀行組建工作已提上議事日程。推動地方中小金融機構規範發展,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重組改造。(銀監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