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時政專題
 
“十五”經濟體制改革回顧之二十一: 教育發展成就顯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16日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

    “十五”期間,教育事業快速發展,使我國人力資源開發水平明顯提升。2004年,我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8.3年左右,總人口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達到7000萬人左右。

    重點發展農村教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成就巨大。西部“兩基”攻堅取得了重大進展,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和質量明顯提高。2004年全國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93.6%,初中毛入學率達94.1%;預計2005年都將超過95%。青壯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成人識字率位於發展中人口大國的前列。

    高等教育跨入大眾化階段,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與知識貢獻。2004年,高等教育在學人數達2000多萬人,其中普通高校本專科在校生達到1333萬人,是2000年的2.4倍,研究生在學人數82萬人,是2000年的2.7倍,毛入學率達19%,預計2005年毛入學率將達到20%以上。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004年,高校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分別佔總數的64%、60%和55%,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知識貢獻。

    高中階段教育規模顯著擴大,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走出低谷。2004年,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達到3649萬人,是2000年的1.45倍,毛入學率達到48.1%,預計2005年在校生將接近4000萬人,毛入學率達到52%以上。中等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在調整中加快發展。2004年招生566萬人,超過歷史最高水平(1998年530萬人),在校生達到1409萬人。

    其他各級各類教育得到穩步發展,學習型社會建設取得初步進展。繼續教育和社區教育得到發展。2004年,全國畢(結)業各種非學歷高等教育的學生318.4萬人,接受各種非學歷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達到6198.3萬人,分別比2000年增長1倍以上。幼兒教育和特殊教育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教育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全國普通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由2000年的96.9%、87.1%、68.4%和59%提高到2004年的98.3%、93.8%、79.6%和71%,普通高校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比例由29.5%提高到35.8%,教育質量得到提升。有90%的高校、3.8萬多所中小學、近6000所中職學校基本建成校園網,現代遠程教育得到快速發展,教育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

    改革邁出新步伐,教育投入不斷增加。“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新體制基本確立,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機制不斷完善;初步形成了職業教育管理新體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不斷完善;全面加強了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招生、考試和評價制度改革,素質教育實施取得進展。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取得巨大成功,1999-2004年新建大學生公寓和學生食堂,是此前建國後五十年總和的2-3倍;頒布了《民辦教育促進法》等重要法律法規,教育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教育投入不斷增加,2004年全國預算內財政性教育經費達到了4200多億元,是2000年的1.7倍。非義務教育成本分擔機制不斷完善。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改善。

    民辦教育快速發展,教育對外開放不斷擴大。2004年,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學校(機構)達到7.85萬所,在校生達到1769萬人,其中民辦普通高校從2000年的32所增加到226所,普通高校試辦的獨立學院達249所,在校生總計達到134.5萬人,佔普通高校在校生的比例達10%以上。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人數明顯增加,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按期回歸率達97%以上,2004年,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已超過800多個,境外學習漢語的人數超過3000萬人。

    認真解決難點、熱點問題,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截至2004年,全國累計審批助學貸款153萬多人,資助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約420萬人次。對農村中小學生實施“兩免一補”政策,為中西部地區近3000萬貧困家庭學生提供了免費教科書;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就學情況得到顯著改善;對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普遍實行了“一費制”,進一步規範了教育收費,切實減輕了農民的經濟負擔;2005年實施了高校招生“陽光工程”,維護了教育公平,得到良好社會反響;高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保持在70%以上,完成了國務院確定的目標任務。(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