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加大財政支農力度 切實提高農民的生産生活水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28日   來源:財政部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我國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顯著提高,但是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卻有進一步加大的趨勢。農民特別是農村貧困人口收入過低,已經影響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近幾年,中央財政加大支農力度,切實轉變財政支農方式,努力解決困難群眾生産生活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一、轉變財政支農方式,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政策,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

    1.是良種補貼由2002年的1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38.7億元,支持品種也由當年的大豆一個品種,增加到目前的水稻、小麥、大豆、玉米四大品種。據對黑龍江的調查,實行大豆良種推廣的地區,平均每畝增産175公斤,每畝增收38元。2.是農機具購置補貼在2004年中央財政安排7000萬元,帶動地方投入5億元的基礎上,2005年中央財政又加大了支持力度,安排了3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已帶動地方投入11億多元。據江蘇省調查,水稻機插秧成本平均不到50元,比常規育秧、人工栽插成本78元要節約成本近36%,水稻機插秧畝平均産量比人工栽插增産4%—5%,累計新增經濟效益近500萬元,另外,建湖縣農機手通過跨區作業為全縣農民人均增收近20元。此外,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補助資金以現金或培訓券等方式直接補貼給受訓農民。動物防疫的撲殺補償資金、漁民轉産轉業強制報廢資金等,也都是直接給農民發現金。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民因災損失,解決了農民收入問題。

    二、積極採取措施,改善農民的生産條件,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産能力

    一是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科技信息入戶、引進國外先進農業科學技術、農民科技培訓等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扶持和鼓勵農民採用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發展農業生産,拓展農民增收空間。以引進科技計劃為例,山東省引進的大鯪平(多寶魚),當初只花了幾十萬美元,但現在已經形成了具有15億元産值的大産業。二是加大對農業産業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延伸了農業産業鏈條,增加了農産品附加值;三是支持各地進行農田基本建設、測土配方施肥、良種繁育等,改善農民生産條件。這些政策措施通過扶持和發展農業生産,提高了農民的生産和生活水平,成為促進農民收入增長的長效政策。

    三、不斷增加投入,並研究相關財政政策,支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解決農民工的實際困難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農民應當更多地從農業領域轉移到工業、服務業等非農領域,即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就業。但是,目前我國大量的農民依然留在農村,靠發展農業維持生計,這是我國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也是影響今後農民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央財政不斷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支持力度,資金投入從2004年的2.5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4億元。同時配合有關部門落實有關支持農民工的相關政策,如就業介紹、工資拖欠、子女教育、醫療救助以及清理不合理收費等,保證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減輕了就業負擔。據農業部調查,2005年接受培訓的農民人均收入達813元,比未接受培訓的農民高200元左右。

    四、針對不同區域經濟狀況,實行不同補助政策,體現對中西部地區和困難群體的扶持和照顧

    為支持中西部貧困地區發展,在安排財政支農資金時,採取了差別補助政策,並在資金管理辦法中予以規定,建立了制度保證。一是明確了動物防疫撲殺、免疫等專項經費對東、中、西部地區的不同補助比例。如禽流感防疫經費,中央財政分別對東、中、西部地區按標準補助20%、50%和80%。這大大減輕了中西部地區政府的支出負擔,降低了農民的受災損失;二是明確對中西部地區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實行不同補助標準。即,東部地區人均100-130元,中部地區人均130-140元,西部地區人均150-160元。三是明確對農業技術推廣、新型農民培訓、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等專項資金要對中西部地區和糧食主産區給予傾斜和照顧,從而幫助財政困難地區和貧困家庭做了一些想做而又沒錢做的事情,提高了地方政府財力和農民收入。

    五、加大支持抗災救災力度,幫助農民恢復生産,將農民因災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在我國,農民因災致貧、因災返貧的現象較為普遍。特別是近幾年,我國農業災害十分嚴重,一是風災、雪災、旱災、病蟲鼠害等各類自然災害交替頻繁發生,給農業生産造成了很大損失;二是禽流感等動物疫情依然呈現散發和蔓延之勢,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畜牧業的持續發展。為減輕農業災害造成的損失,中央財政加大了投入力度,農業防災救災資金呈現逐年增長之勢。一方面建立了災情補償機制,對因動物疫情撲殺動物及採取無害化處理等措施給予農戶補償,同時積極扶持開展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另一方面大力支持、鼓勵恢復農業生産,增加並及時撥付了救災柴油、化肥、種子、種苗等生産資料補助。2005年安排用於動物防疫和農業災害救助方面的經費達到了20多億元。由於加大了農業生産救災支持力度,並扶持開展了農業生産自救工作,農民收入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六、支持農墾系統(含新疆兵團)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解決困難群體的後顧之憂

    近年來,中央財政積極支持農墾系統的社會保險工作。目前社會保險已在農墾系統廣泛開展,全國各墾區均不同程度地參加到各類社會保險工作中來。據統計,截止到2004年底,全國農墾共有37個墾區、4227個企業、335萬名在冊職工。其中,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為283萬,參保率84.4%;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人數為138萬名,參保率41.1%;參加醫療保險的職工人數為126萬,參保率37.6%;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人數為143萬,參保率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