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轄六區一市三縣, 569萬人口中有360多萬在農村。市財政局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社保向農村延伸的工作思路,在做好城市保障的同時,實施了農村社保救助計劃。其主要做法是:
第一,確定低保救助的範圍。主要有六類人員享受低保:一是三無人員,即無勞動能力,無經濟來源,無贍養人和撫養人造成生活特別困難的;二是常年患重病,無法勞動,家中又有上學子女而致貧的;三是身體殘疾、智力低下,一家2-3人都有殘疾的;四是有精神障礙且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五是因天災人禍及其他原因致貧的家庭;六是其他符合低保條件的人群。
第二,確定低保標準。各縣(市)區財政部門根據本地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保障標準,通過縣(區)鄉鎮、村三級分擔比例款物,採取現金和實物救助相結合的方法,對特困家庭實施基本生活保障救助。歷下區把原來由區、鄉鎮、村三級分擔改為區、鄉鎮兩級按5:5比例分擔,低保標準提高到1200元/年。其他縣(市)區的低保標準與此類似。
第三,不斷擴大低保範圍。凡是具有本市戶口,上年度家庭收入低於戶籍所在縣(市)當年農村最低生活標準的農民,均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同時,進一步完善和健全社會救助機制,開展以醫療、住房、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專項救助,使那些因上學、疾病等致貧的家庭得到及時救助。
第四,為解決鄉鎮敬老院的實際困難,市財政局對農村敬老院老人制定實施了“一一二”計劃,即:從2004年起,每位老人每天必須供應一包奶、一隻雞蛋、二兩肉。市財政籌措資金141萬元,由各縣(市)區組織實施。使全市93個鄉鎮敬老院的2518位老人享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生活質量大大改善。
第五,為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濟南市財政局提出了市縣醫院託管鄉鎮衛生院的思路:市縣醫院承辦鄉鎮衛生院,土地無償劃撥,資産全部移交,承辦後的鄉鎮衛生院享有原有的一切權益。人員實行聘任制,承辦市縣醫院組織醫務人員到鄉鎮衛生院座診,這樣,患大病的農民再也不用到大醫院就診,同時,承辦醫院積極開展群眾醫療、預防、保健等,在農村有了廣闊的市場,目前,試點已經初步成功,擬在全市推廣。使大醫院的人才、技術、設備等做到城鄉共享,在農村有了用武之地,鄉鎮衛生院擴大了規模,農民方便了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