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杜宇)記者10日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舉行的“推進公眾營養改善行動”集體採訪活動上獲悉,正在審查和討論的“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到的“推進公眾營養改善行動”,是公眾營養事業首次在五年規劃中有所描述。
在“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名詞解釋中,公眾營養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食物營養的供給和保障水平,以及與其相應的體格、智力生長髮育和健康的總體狀況。公眾營養改善行動是由政府統一領導、社會各界參與的一系列涉及公眾營養改善活動的總稱。
據丁瑜委員介紹,從第四次全國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來看,營養不良確實存在,並且呈現出營養攝入不足和攝入失衡的雙重性,而且不同類別的營養不良也不再絕對地以城鄉劃分。
接受集體採訪的委員們一致表示,公眾營養關係民族發展的未來,關係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採取各種措施提高我國居民營養健康水平,已經是一件不容遲緩的大事。
馮平委員説:“營養和教育共同決定人口素質,由於營養不良造成貧困地區和人口返貧, 相關疾病造成英才早逝、患者家庭痛苦動蕩、公費醫療負擔巨大、醫療保險壓力日增。”
委員們還介紹了“十一五”期間營養改善行動的工作重點。首先是劃定重點人群,即兒童(包括嬰幼兒和學生)和老年人。前者的營養狀況將決定其生長髮育、健康和勞動創造能力,影響整個生命週期;後者則是各種營養相關的慢性疾病易患人群,因此對這兩部分人群應給予特別關注。
其次,劃定重點地區。委員們説,貧困地區人口的營養狀況關係到扶貧目標的最終實現,關係到全社會和諧發展,關係到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國際競爭力的增強,應是營養改善行動的重點地區。
營養改善行動主要途徑是主食品營養強化。委員們表示,國務院曾經數次發出號召,大力推動。但因缺乏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措施支持,成效不夠顯著。今後仍應作為實施本規劃的最主要途徑。
最後是主要手段,即在全國開展針對各類人群的營養科學宣傳教育;以營養科學為指導調整農業、食品工業産品結構,大力發展營養産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