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2003年以來煤電油運供需矛盾突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1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煤電油運的穩定供應是保障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環節。2003年以來,隨著國民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週期,各方面對煤電油運的需求增長很快,超過了供給的增長速度,煤電油運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進入2004年後,供應緊張的狀況繼續加劇,供需出現了難以平衡的“硬缺口”。煤電油運緊張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視,由於問題發現早、工作部署早、協調力度大,能源交通供給能力不斷增加,同時高耗能行業過快擴張勢頭得到抑制,需求側管理進一步加強,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煤電油運緊張矛盾開始緩解。

    從電力看,2004年春節長假未過,用電水平就急劇上升。 “兩會”之前,已有浙江、江蘇、湖北、湖南等10多個省份用電告緊。用電緊張的勢頭來得快、來勢猛。截至4月底,全國拉閘限電的省份已由上年的21個擴大到24個。夏季電力最大缺口超過3500萬千瓦。2005年一季度,全國有26個地區出現拉限電,夏季高峰期最大電力缺口雖比上年減少1000萬千瓦,仍高達2500萬千瓦。全年電力供需狀況比2004年有所緩解,四季度拉限電地區減少到7個。

    從煤炭看,近年來我國煤炭産量每年遞增2億噸以上,這在我國和世界煤炭工業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即便這樣,仍然趕不上更加快速的需求增長。從2003年底開始,煤炭供應持續緊張,重點電廠存煤下降較快。進入2004年,華東、華中等地重點電廠頻頻告急,個別電廠甚至缺煤停機。而且,各用煤行業和企業之間的煤炭緊缺此消彼長,此起彼伏,反映出煤炭總量不足和結構性矛盾並存,快速增長的煤炭生産和運力趕不上更快增長的煤炭需求。2005年一季度,由於來水偏少、水電減發較多等因素,華中地區電煤供應非常緊張。隨著需求增勢放緩和煤炭有效供給能力的提高,從2005年二季度開始,煤炭供需形勢逐步緩解,但是夏季和冬季用煤高峰時期部分地區受煤礦安全整治、鐵路運力限制等因素影響,煤炭供應依然偏緊。

    從石油來看,近年來我國成品油消費持續高速增長,其中2004年同比增長19%左右,是十多年來增幅最高的一年。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上升很快,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公司克服困難組織煉油企業接近滿負荷運轉,仍然滿足不了需求。部分地區多次、反復出現不同程度的成品油供應緊張狀況。2005年,成品油消費增速雖然有所回落,但南方部分省區特別是廣東省成品油一度較為緊張。此外,近年來一些地方為環保達標,加大了煤改氣的供暖鍋爐的改造,使得2004年和2005年冬季取暖期天然氣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從運輸來看,2004年鐵路新線雖然投産1422公里,但主要幹線的能力沒有增加,絕大多數區段能力利用率在90%以上。鐵路日均裝車由上年的9.3萬車提高到9.9萬車,請車滿足率卻由51.5%下降到35%左右,只能優先安排煤炭、糧食、石油、化肥等重點物資運輸,難以兼顧其他物資。部分沿海港口壓船、壓港的情況仍比較嚴重。2005年,隨著需求趨緩,部分地區鐵路運力緊張狀況有所好轉,但總體仍偏緊,東北、華中、西北、西南等地區矛盾比較突出。

    進入2006年後,煤電油運供應緊張問題進一步得到緩解。一季度,全國僅有8個地區出現拉閘限電現象,拉限電條次僅為2005年的2.3%。煤炭庫存上升較多,截至5月底,全社會煤炭庫存1.42億噸,比年初增加226萬噸。其中,直供電廠存煤2470萬噸,比4月末增加392萬噸。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成品油庫存處於正常水平。同時,部分地區、部分品種、部分時段能源供應緊張狀況仍然存在,供需矛盾短期內尚難以根除。主要表現在:上海、陜西、河南、甘肅等地一季度天然氣供需矛盾較為突出;迎峰度夏期間南方、華北、華東等地還有可能存在一些電力缺口;西北、東北、西南地區鐵路運力持續緊張;國內外成品油價格仍有較大差距,國內煉油行業有一定虧損,國內需求持續快速增長,成品油供需矛盾依然存在。(發展改革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