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環境保護
 
池州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帶動農民增收6890多萬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13日   來源:經濟日報

    近年來,作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經濟示範區,安徽省池州市依照生態原理,以農戶庭院為載體,以生産優質安全農産品、追求農業高效益為目標,以沼氣為紐帶,開展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如今池州的生態莊園、綠色農家已遍地開花,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已直接帶動農民增收6890多萬元。

    池州市按照每戶一口“三結合”沼氣池、一個太陽能暖圈、一台太陽能熱水器、一口小水井、一塊高效生態經濟園的“五個一”配套標準,在全市農村大力推進生態家園建設。據測算,農戶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氣池,年産沼氣350立方米,節約薪柴2噸,提供沼渣、沼液2萬公斤,戶均節支增收1300元。應用沼渣、沼液可增強地力,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從而實現産出增量、投入減量,進而實現農産品無害化、綠色化、有機化,使農産品質量大大提高。到2005年底,池州市共建成“三結合”沼氣池53534口,“一池三改(改廚、改圈、改廁)”到位率達到67%,可使用率達98%。據測算,全市年産沼氣2141萬立方米,改良土壤10653公頃,提供無公害食品70961噸。

    生態家園富民工程不僅富民,還給池州經濟帶來四大變化:

    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一、養殖業比重增加。去年全市生豬飼養量近140多萬頭,較3年前增長11%,皖南土雞、秋浦花鱖等已發展為農村新的支柱産業。二、優質農産品基地快速發展。全市建成優質米基地110萬畝,優質棉基地20萬畝,優質油菜基地50萬畝,綠色食品茶基地5萬畝,有機茶基地2.5萬畝,無公害高山蔬菜、出口蔬菜基地9萬畝。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由2000年2072元提高到2005年2910元。

    培育了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農産品。全市有10個農産品被認定為“安徽名牌”,41種農産品通過有機、綠色、無公害産品認證,17萬畝茶園通過無公害産地認證。去年全市出口優質蔬菜17000噸,遠銷日、韓、東南亞等地。

    改善了農業生産條件和農村環境。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減少薪柴消耗,保護了森林資源,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7.1%。使用沼肥後,改良了土壤,培肥了地力,化肥、農藥的用量隨之下降,減少了農業環境污染。

    探索了發展生態經濟的新路子。圍繞農民增收,把農村能源綜合利用與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緊密結合起來,在規模化連片建設上有了新的突破。一批原有建設村繼續豐富內涵,提升了綜合效益;一批新的建設村不斷發展和創新,提高了建設品位。如青陽縣陳齊春、東至縣裴全水等農民,培育規模化、立體化、多元化“生態莊園”、“生態庭院”,年收入30萬元,凈利潤5萬元以上。

    記者採訪得知,池州市已把今年定為“全市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提高年”,計劃新建沼氣池7000口,建設以沼氣為紐帶的農業循環經濟示範村7個,並把這項工程作為新農村“百村十鎮”示範點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爭取實現沼氣戶戶均節支增收1500元。(文 晶  鮑 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