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是2006年政府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推進産能過剩行業調整和重組,加快建設一批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的重大工程,經濟結構調整邁出了重要步伐。
産能過剩行業調整取得積極進展。推進産能過剩行業調整,是産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突破口。國務院在2006年年初發佈了關於加快推進産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了禁止供地、限制供地項目目錄,先後出臺了水泥、電解鋁、鋼鐵等11個行業的結構調整指導意見,提高了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和産能過剩行業在能耗、環保、用地、生産安全、技術裝備政策等方面的市場準入標準,加大了差別電價實施力度。淘汰了一批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爐和15噸以下的小轉爐。水泥行業新型幹法水泥比重超過50%,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煤炭行業關閉小礦井5931處,淘汰不符合安全生産條件或破壞資源的落後生産能力1.1億噸。電解鋁自焙槽已全部停産,淘汰落後産能120萬噸,絕大多數企業已使用先進的預焙槽技術。與此同時,鼓勵鋼鐵、水泥、煤炭、化工等行業的企業兼併重組,支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強,提高産業集中度。寶鋼與新疆八一鋼廠實現戰略重組,唐鋼、宣鋼、承鋼合併為河北唐鋼集團公司。中鋁公司通過並購等方式相繼控股了一批鋁行業的骨幹企業。海螺、冀東等一批大型水泥企業進一步發展。
振興裝備製造業邁出重要步伐。2006年,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工作目標和思路,確定了主要任務,制定了保障措施。這是指導我國裝備製造業加快發展的重要文件。2006年6月,國務院在西安召開了振興裝備製造業工作會議,要求各部門、各地方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振興裝備製造業的戰略部署,適應裝備製造業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法規,儘快實現關鍵領域重大技術裝備的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保障。2006年8月又召開了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經驗交流會。相關配套政策陸續出臺,振興政策正在得到細化和落實。在推進關鍵領域重大技術裝備自主製造方面,開展了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新型船舶等設備自主化工作,啟動了高檔數控機床和重要基礎製造裝備重大專項。
在振興裝備製造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積極推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研究制定了29項落實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配套政策,編制完成高技術産業化和國家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等專項規劃,新增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92家,組建超聲醫療、燃料電池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啟動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組織實施生物質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産業化重大專項。制定了加快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支持服務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新興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組織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
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産或開工建設。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青藏鐵路全線通車;10月27日,三峽工程蓄水至156米,左岸電站14台巨型機組首次全部實現滿負荷發電;11月26日,金沙江開發和“西電東送”中部通道骨幹工程金沙江向家壩電站開工建設,金沙江水電進入全面有序開發階段,一批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的重大工程建成投産或開工建設。
另外,交通運輸供給能力明顯增強,新建公路9萬多公里;新建鐵路投産里程1600多公里;新擴建沿海港口碼頭泊位252個;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改擴建工程進展順利。這些對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將發揮重要作用。
儘管2006年經濟結構調整出現了許多積極的變化,但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經濟結構矛盾突出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調整優化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是當前重要而緊迫的課題,這將是貫穿整個現代化建設進程的長期歷史任務。(國研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