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2005年度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04日   來源:國土資源部網站

2005年度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顯示 我國現有耕地18.31億畝
比上年度凈減少542.4萬畝,全國人均耕地降為1.4畝;
“十五”期間全國耕地凈減少9240萬畝

    最近,國土資源部完成了全國2005年度土地利用狀況調查和逐級匯總(未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結果顯示,截至2005年10月31日,我國耕地面積為18.31億畝,比上年度凈減少542.4萬畝,全國人均耕地由上年的1.41畝降為1.4畝。

    2005年減少的耕地面積中,建設佔用318.2萬畝,其中當年建設佔用208.1萬畝,災毀耕地80.2萬畝,生態退耕585.5萬畝,因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18.5萬畝,4項共減少耕地1002.4萬畝,同期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460萬畝。

    數據顯示,2005年當年新增建設用地427.4萬畝比上年增加6%。2005年,東、中、西部當年新增建設用地分別為242.4萬畝、57.2萬畝、127.8萬畝,各佔當年全國新增建設用地的57%、13%和30%。

    “十五”期間,由於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生態建設力度加大,加之農業結構調整頻繁,全國耕地面積凈減少9240萬畝,由2000年10月底的19.24億畝減至2005年10月底的18.31億畝,年均凈減少耕地1848萬畝。這是國土資源部2005年度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報告公佈的最新數據。

    該報告顯示,這5年間,我國建設佔用耕地1641萬畝,災毀耕地381萬畝,生態退耕8065萬畝,因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1293萬畝,共計減少耕地11380萬畝。同期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2140萬畝。全國耕地面積年均凈減少1848萬畝。

    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顯示,“十五”期間,全國共新增建設用地3285萬畝年均新增建設用地657萬畝。其中,新增獨立工礦用地1315萬畝新增城鎮建設用地618萬畝新增交通用地546萬畝,新增村莊用地477萬畝,新增特殊用地、水利設施建設用地等329萬畝。

    國土資源部分析人士指出,“十五”時期是我國國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步伐加快的五年。國土資源管理系統積極參與宏觀調控,嚴把土地閘門,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遏制了亂佔濫用耕地的勢頭。總的來看,“十五”時期我國土地利用變化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由於工業化、城市化加快,投資規模逐年加大,各項建設用地需求量大,建設佔用相當數量的耕地。二是生態退耕數量大,是耕地面積減少較多的主要因素。

    從各年度的情況看,“十五”初期,特別是2002年和2003年,不少地區出現了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圈佔土地、亂佔耕地的勢頭,兩年年均新增建設用地682萬畝。2004年以來,全國深入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基本剎住了盲目設立開發區、大量圈佔土地之風,遏制了亂佔濫用耕地的勢頭。2004年和2005年年均新增建設用地415萬畝,比前兩年有較大幅度下降。

讓我們面對挑戰
——評最新土地變更調查結果

    2005年度土地變更調查結果中最具衝擊力的數字,無疑是“18.31億畝”。這個數字意味著中國今天的人均耕地只剩下1.4畝(9年前這個數字是1.59畝);意味著10年間,中國耕地減少了1.2億畝;意味著“十一五”期間全國要保證1.2億公頃(18億畝)的耕地保有量,我們只有3000萬畝可減耕地的餘地。

    “我們的耕地已經退到了危急時刻,不能再退了!”一位長期關注土地問題的老同志大聲疾呼。耕地過快減少,無疑已成為我們今天面臨的嚴峻挑戰。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未來5年的耕地保有量已作為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寫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最高決策層的深謀遠慮與普通民眾的真切期盼不謀而合,值得期待的是全社會怎樣為保護耕地付出艱苦不懈的努力。

    有人一直固執地認為,耕地的銳減是發展不可避免的代價。問題不是耕地能不能減少(要建設,我們就不得不減少一些耕地),而是該不該減、該減多少以及該減多快的問題。盲目建設、濫上項目,違規圈地、貪大求全,突破規劃、亂佔耕地……這些過去人們司空見慣的所謂“發展”行徑,吃掉了多少不該吃掉的寶貴耕地,我們已無從精確計數,但可以想見其情其狀是相當驚人的。再者,對於耕地減少的大頭——退耕還林,我們恐怕也要控制好節奏。畢竟,那是成百上千萬畝的耕地,不容有半點盲目性。有統計顯示,2005年全國生態退耕面積比前四年年均生態退耕數量有較大幅度減少,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去年耕地大面積減少的勢頭有所減緩。退耕還林對於保護生態是必要的,但退多少、退多快,是需要科學確定的。可以説,“十一五”期間,要保住18億畝耕地,在嚴格管理、加大耕地保護和耕地補充力度的同時,科學、合理地控制每年生態退耕量,是一個具有關鍵意義的因素。

    “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仍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對建設用地的需求不會小;加上災毀、退耕等因素的影響,土地管理尤其是保護耕地工作面臨的壓力將會非常大。但保有穩定並且充足的耕地數量,是我們整個社會包括經濟運行的重大安全保障。18億畝是我們未來5年必須堅定不移守護的“紅線”。面對耕地減少的不可承受之痛,我們必須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除此之外,有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