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公開>> 部門地方文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4日   來源:國土資源部網站

國土資源部關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實施科技興地戰略的決定
 
 國土資發〔2006〕95號

  為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精神,在國土資源領域落實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任務,大力提高國土資源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推動國土資源工作現代化,特作出如下決定。
  一、全面實施科技興地戰略
  
(一)把科學技術置於國土資源工作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國土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當前,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已經成為我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基本矛盾之一,土地、淡水、能源、礦産資源和環境狀況已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構成嚴重制約。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資源持續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高國土資源管理科學水平,增強國土資源工作對經濟社會的服務能力,愈來愈依靠科學技術的強有力支撐,迫切需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為此,部決定實施“科技興地”戰略,使科學技術在土地、礦産、地質、海洋、測繪等國土資源工作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能起到強有力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並貫穿于國土資源調查、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全過程。
  (二)“科技興地”戰略的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貫徹“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顯著增強國土資源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傑出人才不斷涌現的人才培養機制,整體提升系統人員素質。促進科學技術更加緊密地與國土資源工作相結合,促進國土資源科技創新更好地為經濟社會和國土資源事業發展服務,努力實現國土資源工作的現代化。
  (三)“科技興地”戰略的目標。“科技興地”以促進國土資源工作現代化為總目標。“十一五”期間重點突破資源調查、勘查、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理論和關鍵技術,為緩解資源矛盾、提高資源保障能力服務。突破地質災害監測預防的關鍵技術和方法,加強地質環境理論研究,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突破國土資源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努力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取得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突破國土資源信息化應用方法和技術,形成完善的信息化體系,提高國土資源管理和服務水平。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國土資源科技創新體系和地方國土資源科技支持體系,國土資源系統整體科技素質全面提高,初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符合科技發展規律、充滿活力的科技工作新體制、新機制。
  二、立足自主創新解決國土資源重大問題
  (四)發展土地管理新理論和調查監測新技術,提高土地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開展土地科學和資産管理基礎理論研究,促進土地管理制度創新。完善土地資源調查和監測技術體系,構建土地資源與生態環境監測平臺。建立土地市場動態監測網絡,監控土地市場運行。完善以集約合理和可持續利用為核心的土地資源評價與規劃的理論和技術體系,提高土地資源合理配置能力。發展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制定評價指標。
  (五)發展油氣資源和重要礦産資源找礦理論和勘查技術與裝備,提高資源發現能力和利用水平。加強煤炭勘查和重點含油氣盆地的科技攻關,加強非能源重要礦産的成礦規律研究,促進成礦理論、找礦方法的創新,指導礦産資源勘查和評價。增強礦産資源勘查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的自主研發能力,提升地質勘查技術與裝備水平。發展非常規油氣資源、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評價及勘查開發技術。發展低品位、難利用礦産資源以及尾礦資源的綜合利用技術,提高資源開發利用綜合效益。
  (六)發展地質環境監測和地質災害防治理論與技術,提高改善生態環境的能力。開展地下水含水層探測研究。發展地下水監測方法與裝備,構建重點地區地面沉降監測網絡。開展城市地質環境、生態脆弱區、重大工程沿線新構造運動和地殼穩定性及主要經濟區(帶)重大環境地質及地球化學問題研究。發展地質環境與災害評價理論方法,建立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報、防治技術體系和技術標準,提高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理能力。
  (七)提高對國土資源管理的科技支撐能力,促進決策科學化和管理信息化。加強和深化國土資源重大發展戰略研究,開展國土資源參與經濟宏觀調控的理論、方法和指標體系研究,提高參與宏觀調控的能力和水平。開展國土資源市場體系研究,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提供科學依據。實施“金土工程”,建立耕地保護國家監管系統、礦産資源國家安全保障系統、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及應急指揮系統。加快實現基礎地質調查和土地調查評價主流程信息化。開發國土資源信息交換與共享技術,建立國土資源數據支撐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
  (八)加強基礎研究,攀登地球科學高峰。加強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資源環境科學問題研究,服務國家戰略目標。加強地球科學基礎性工作,編制一批基礎圖件,建立中國地殼岩石元素豐度表,修訂中國地層典,編撰礦物志、礦床志等。加強青藏高原演化、岩溶動力學、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和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等具有獨特地域優勢的科學問題研究,取得一批獨創性的重大基礎研究成果。實施地殼探測工程和科學鑽探,發展地球科學理論和探測技術,為尋找深部礦産資源、監測地質災害等服務。
  三、建設國土資源科技創新體系和支持體系
  
(九)建立國土資源科技創新體系。以自主創新為核心,以支撐和引領國土資源工作發展、實現國土資源工作現代化為目標,以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開發為主要方向,形成由公益性科研單位、直屬事業單位、相關企業和高校組成的配置合理、協調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中國地質科學院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全面推行現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調整學科結構,集中力量開展資源環境和地球科學領域科技創新,努力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地球科學研究中心。以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和技術中心等形式,在部直屬事業單位及有關大學、企業凝聚專業特色突出、裝備優良的技術隊伍,組建科技創新基地。進一步優化重點實驗室佈局,在土地利用、礦産資源勘查、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對地觀測、深部探測、資源管理研究等領域新建一批國家級和部級重點實驗室。
  (十)建設地方國土資源科技支持體系。以服務國土資源管理為目標,建設職責明確、支撐有力的地方國土資源科技支持體系。省級國土資源部門直屬單位是科技支持體系的主要依託力量,要大力加強科技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技術服務能力。市、縣國土資源部門是科技支持體系的基本支撐,要穩定技術骨幹,加強高新技術成果的應用。要調動本地區研究機構及高等院校力量積極參與國土資源重大戰略問題研究和科技攻關,解決國土資源管理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建立重大科技攻關和成果示範推廣的部、省聯合推進機制,推動國土資源調查、規劃、信息化建設取得明顯進步,促進基層國土資源工作和管理方式的現代化。
  (十一)加強科技平臺建設。積極參與國家航天事業發展,建設國土資源衛星應用體系,建立土地資源和地質環境監測平臺,提高資源、生態和環境監測水平。統籌深部地質探測工作,建立地球深部探測網絡,為資源調查評價、環境與生態監測、地質災害防治提供基礎數據。建立中國大陸科學鑽探長期觀測站等一批野外觀測基地。加強大型科研設備共建共享工作,推動北京離子探針中心等大型儀器中心建設。整合國土資源調查和研究工作中形成的數據資源,建設一批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完善數據共享政策與標準。
  (十二)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制定國土資源科技國際合作計劃,提升合作的層次與質量。加強土地市場體系建設、勘查找礦技術、礦産綜合利用技術和地質災害防治技術等領域的雙邊和多邊科技合作,服務國土資源中心工作。大力支持地方國土資源部門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為“引進來”和“走出去”提供指導和服務。加強與國際科技組織的合作,鼓勵科學家積極參與重大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發起和主持重大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優先安排科技人才的出國培訓,不斷提升科技人才水平。支持在我國設立國際科學組織的辦事機構,爭取發揮更大作用。
  四、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十三)強化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貫徹人才強國戰略,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高水平的國土資源科技人才隊伍。加大力度實施“科技創新人才工程”,以高層次科技人才培養為重點,以重大科技項目為依託,培養和引進30名左右科技領軍人才和戰略型科學家,100名左右學術帶頭人,支持形成5到10個具有明顯優勢和特色、國際知名的科技創新群體。重視尖子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面向國內外吸引優秀人才。支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通過公平競爭進入關鍵崗位,“十一五”期間部重大科技項目應有一半以上由中青年科學家擔任負責人。切實辦好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生院。加大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傑出科技人才的獎勵。
  (十四)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科技素質。“十一五”期間,部和省級國土資源部門共同培養1000名左右青年科技骨幹。建立部、省兩級科技培訓體系,強化市、縣國土資源部門領導的科技能力培訓,提高其決策和領導水平;開展市、縣國土資源技術人員培訓工作,採取業務輪訓、項目帶動、技術推廣示範和技術經驗交流等形式提高其應用國土資源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的能力。
  五、加大科技投入
  
(十五)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益的科技投入體系。科技投入是戰略性投資,穩定的投入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前提。要適應財政制度的改革,多渠道積極爭取和安排好科技工作資金,力爭“十一五”用於科技創新的有效投入比“十五”增加一倍以上。要圍繞國家科技規劃綱要,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任務。部安排土地整理、資源調查、礦産勘查和環境保護等項目時,要優先安排科技創新項目。圍繞國土資源重大問題,建立科技創新項目庫,經過科學論證,優先安排到各專項任務中,組織實施科技創新。要爭取社會資金,鼓勵和引導地勘單位、企業和社會增加對國土資源領域的科技投入,鼓勵科研單位與企業、行業的合作,擴大資金來源。積極推進科研院所參加職工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逐步提高基本支出保障水平。省、市國土資源部門,也要結合本地區的實際,切實解決科技投入問題,在專項經費和專項工作中優先安排科技項目。
  (十六)建立科技創新審查制度。要把支持和促進科技創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專項工作水平納入對各個專項的檢查和考核工作。科技創新審查的重點是,專項中是否優先保證了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的實施,是否應用了先進適用技術,是否有利於科技創新隊伍和科技創新基地的建設。通過審查,優先支持解決耕地保護、集約用地、礦産資源勘查、地質災害防治、礦山環境保護先進適用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支持重大科技計劃的實施,支持開展自主創新的基礎研究,支持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
  (十七)切實保障重大科技計劃的順利實施。部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確定的土地資源與生態環境監測平臺、地殼探測工程等十個重大科技計劃,要按照有利於加強科技資源整合,有利於實現關鍵技術集成,有利於促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有利於培養科技領軍人才,有利於改善科技基礎條件的原則,週密安排,成熟一個,啟動一個。通過重大科技計劃的實施,帶動國土資源科技發展的躍升和突破,帶動國土資源各個工作領域技術水平的整體提升,促進國土資源主要工作領域跨越發展。
  (十八)加大對科技創新體系和支持體系建設的投入。“十一五”期間,集中力量改善中國地質科學院和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設施和科研條件,提高實驗室組織開展重大科技創新活動的能力,支持部分優秀實驗室進入國家重點實驗室行列。通過對重大項目長期穩定的扶持,支持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向優秀學術團隊傾斜,促進重大科技成果産生,形成科技項目實施和科技人才成長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省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強化對科技支持體系建設的領導,優化技術支持隊伍,改善裝備條件。
  (十九)積極引導企業和社會投入。通過制定標準和技術政策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升級改造力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益。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技術研究中心,加大科技投入,開展互利合作。積極探索企業與國土資源科技發展的互動機制,支持並鼓勵企業參與國土資源領域重大科技創新活動,推動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和新技術推廣示範。
  六、完善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
  
(二十)完善科技規劃體系。統籌謀劃,分層次全面落實部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確定的任務。地方國土資源部門、部直屬單位要根據部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本地區、本單位科技發展規劃,形成規劃體系。國土資源各專項規劃、專項工作計劃都要與部科技規劃相銜接並制定相應的科技支撐方案。
  (二十一)改進科技工作管理方式。根據科技規劃確定的重點方向和任務,建立部、省兩級科技項目庫。保證部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有效實施,部制定科技發展年度計劃,統籌安排科技創新任務、資金投入、人才培養和創新基地建設,實現年度科技項目計劃安排與科技規劃相銜接。制定重大科技計劃實施細則,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競爭的立項機制。
  (二十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各項工作部署中要優先安排産學研相結合的重大基礎理論的轉化,優先安排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要通過舉辦培訓班、建立科技示範區等多種形式,及時把成熟技術推廣到基層工作中。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評價,對於成果轉化良好的單位和科技人員在後續立項中予以優先支持。完善國土資源科技獎勵制度,把發現人才和凝聚人才為國土資源事業發展服務,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重大成果轉化作為國土資源科技獎勵的主要目標,優先獎勵帶動性、突破性、原創性的成果。
  (二十三)加強行業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加強國土資源標準化工作的統一歸口管理,建立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及提高社會服務質量的國土資源技術標準體系。加強部級質檢中心建設及國土資源計量認證工作。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依法行政及行政審批的技術評估工作和公益性國土資源調查、評價、保護和合理利用工作,要以依法制定的技術標準為依據進行監督管理,有關檢驗、測試、試驗、測量及技術評價工作要由具有資質的機構承擔,保證技術監督的公正性。
  (二十四)建設創新文化。以“八榮八恥”為重點內容,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建設創新文化,弘揚熱愛祖國、追求真理、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倡導以創新為主導的價值觀和良好的科學精神、科研道德。要深化聘用、職稱、獎勵、分配等方面的改革,營造鼓勵科技人員創新、支持科技人員實現創新的有利條件,建立有利於創新的評價體系。要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大力倡導敢於創新、勇於競爭和寬容失敗的精神。積極倡導理性批判精神,樹立開放協作的競爭觀,培養團隊精神,激發創新活力。
  (二十五)加強國土資源科學知識普及。積極實施《國土資源科學技術普及行動綱要(2004-2010年)》。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國土資源科普基地的建設,建立科普網絡平臺,落實國家促進科學技術普及的政策。要把科普納入重大科技項目實施工作一併落實。定期向社會開放部重點實驗室和研究基地,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結合“地球日”、“土地日”等重大活動,大力宣傳國土資源基本國情、基本國策和保護、合理利用資源的科技知識,增強公眾的資源意識,增進社會對國土資源事業的關心。
  七、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
  
(二十六)建立健全部科技工作領導和協調機制。成立國土資源部科技領導小組,負責制定部科技發展、科技體制改革的重大方針、政策,審定科技發展戰略、規劃、年度計劃等,協調解決科技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建立科技工作的協調機制,統籌各方面力量,促進自主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在國土資源重大事項、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成立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作為部科技發展的決策諮詢機構,對國土資源科技發展的方向和重大問題的決策提出諮詢意見。
  (二十七)加強地方國土資源科技工作。地方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從戰略高度出發,立足長遠發展,提高對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堅持把科技工作與中心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檢查,一起總結,積極推進科技進步。在省以下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中,要進一步加強科技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充實力量,強化職能,健全制度。要完善科技工作領導體制,加強本地區、本單位科技工作組織協調,建立重大科技項目的領導聯絡責任制度。要結合本地區的實際制定科技發展規劃,落實人才、資金等各項保障措施,確保順利實施。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科技進步列入領導幹部考核目標,重點考察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主動應用先進科技成果的成效,促進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自覺推進科技進步,科學行政。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自主創新,實施“科技興地”戰略,是國土資源系統一項光榮而又緊迫的任務。我們一定要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産力的強大作用,為實現國土資源工作的現代化而努力奮鬥。
                               國土資源部
                              2006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