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公開>> 部門地方文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19日   來源:糧食局

國家糧食局關於糧食部門積極參與
和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

國糧政〔2006〕9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糧食局: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6〕1號)都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了重要部署,為切實解決好“三農”問題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指明了方向。糧食部門是重要的涉農部門,糧食流通工作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相聯。為了深入貫徹中央的戰略部署,切實履行好糧食部門的職責,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糧食流通工作的重要任務
  
(一)推進新農村建設是糧食部門的重要責任。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深刻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特徵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做出的重大決策。糧食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和特殊商品,發揮糧食流通對糧食生産的引導和服務作用,促進糧食生産穩定發展,是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糧食流通的工作基礎在農村,糧食收購活動的主要對像是農民,在協調城鄉經濟發展,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政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糧食部門承擔著重要責任,必須牢固樹立糧食流通工作服務於“三農”的思想,著眼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個大局,繼續發揮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主渠道作用,鼓勵和引導具備資質的多種市場主體參與糧食購銷,搞活糧食流通。
  (二)推進新農村建設是糧食行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糧食購銷市場化條件下糧食行業自身發展的需要。糧食部門要從促進農業和農村全面發展以及糧食行業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肩負的重要使命,立足糧食流通工作實際,利用糧食系統遍佈城鄉的糧食購銷網絡、糧食流通基礎設施、糧食産業化經營等優勢,積極參與和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建功立業。
  二、糧食部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思路
  
(三)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部署,圍繞促進糧食增産、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完善糧食流通體制,加強糧食調控監管,發展現代糧食流通,推動糧食産業化經營,健全糧食服務體系,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四)基本原則
  ——突出重點,全面發展。要把做好糧食收購工作、發展糧食産業化經營和加強糧食宏觀調控作為糧食行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同時要依法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監管,創新服務體系,全方位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深化改革,創新機制。要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國有糧食企業改革,使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成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動力,建立起糧食部門為廣大種糧農民增收服務的有效機制,使國有糧食企業在糧食行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各級糧食部門要根據本地區糧食流通工作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參與和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目標和工作任務,實事求是,講求實效,防止形式主義和“一刀切”,扎紮實實地加以推進。
  (五)主要目標
  ——促進糧食生産穩定發展。通過做好糧食流通基礎工作和適時適度的宏觀調控,引導糧食主産區和農民穩定發展糧食生産,促進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提高;通過保持合理糧食價格水平,切實保護種糧農民的利益和生産積極性;通過糧食訂單生産、訂單收購和價格引導,促進優質糧食産業發展。
  ——促進農業效益明顯提高。通過發展糧食精深加工增加糧食附加值,以及指導農戶安全儲糧、減少糧食産後損失等措施,促進糧食主産區將糧食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效益,提高農民種糧收益,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促進種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通過做好糧食購銷工作、發展糧食産業化經營和加強糧食宏觀調控等多項政策措施,使農民分享糧食流通、加工中的利益,提高種糧農民收入。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通過綜合運用價格、風險基金使用、産銷銜接、儲備糧吞吐和進出口調劑等多種調控手段,努力做到糧食供求總量、品種、區域的基本平衡,實現糧食供求“緊平衡”的調控目標。
  三、認真執行國家糧食收購政策,保護種糧農民收益
  
(六)繼續發揮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主渠道作用。進一步深化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加快推進企業産權制度改革,合理調整企業佈局,加快企業組織結構創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切實做到政企分開,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實現從“計劃主渠道”向“市場主渠道”的轉變。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要充分發揮網點、設施、人力等優勢,提高服務水平,努力做好糧食收購工作,繼續在糧食收購中發揮主渠道作用。
  (七)積極培育和引導具備資質的多種市場主體參與糧食購銷。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努力為從事糧食經營的各類企業、經濟組織和個體工商戶提供指導和服務,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和政策環境,支持他們按照國家政策積極入市收購,活躍農村糧食流通。
  (八)培育和壯大農村糧油購銷員隊伍。通過政策鼓勵、利益吸引和法律規範,逐步建立規範的農村糧油購銷員隊伍,加強農村糧油購銷員培訓,充分發揮農村糧油購銷員在糧食收購和銷售中的作用,為農民提供便利服務。
  四、加強對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增加種糧農民收入
  
(九)落實好糧食直接補貼和最低收購價政策。各級糧食部門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和最低收購價等惠農政策。按照健全啟動機制、費用補貼機制和監管機制的原則,完善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努力做到科學布點、合理佈局,品種範圍符合實際需要,監督檢查機制健全,最低收購價糧食銷售順暢。會同有關部門利用好糧食倉庫維修改造專項資金,落實收購資金和費用,及時解決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使這項政策真正促進糧食生産,穩定糧食價格,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十)大力發展糧食産銷銜接。按照“政府推動、部門協調、市場調節、企業運作”的原則,支持和鼓勵産銷區積極探索産銷合作的有效方式,發展長期穩定的産銷合作關係,既促進産區糧食的順暢流通,增加産區種糧農民收入,也穩定銷區糧源供應。要通過逐步建立健全政策支持體系和利益協調機制,大力支持和鼓勵産銷區以經濟利益為紐帶、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形成多元化的産銷合作格局。要積極鼓勵銷區糧食企業到主産區建設糧食生産、收購和儲備基地;鼓勵主産區糧食企業到銷區糧食市場經銷糧食,建立集收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糧食經營企業;充分發揮展銷會的作用,進一步推動糧食産銷銜接。按照國務院及有關部門規定,對到主産區建設糧食生産、收購基地的企業,可享受農業産業化優惠政策;對履行産銷合作協議的糧食,要優先安排運輸、貸款並提供更加便捷的跨省結算服務;經濟發達的主銷區要調整糧食風險基金支出結構,將中央財政補貼的糧食風險基金專項用於糧食産銷銜接的資金需要,以支持主産區的糧食生産和流通。
  (十一)加強對薄弱地區和困難群體的糧食供應。通過發展糧食生産、加強産銷銜接和調整儲備糧佈局等多項措施,加強對山區、牧區、水庫移民區、災區以及少數民族、邊疆等地區的糧食供給,確保薄弱地區人民群眾和困難群體的糧食需求。
  (十二)努力使糧食價格穩定在合理水平。我國糧食宏觀調控的方針和目標是基本立足國內保障糧食供給、努力保持糧食供求緊平衡。要進一步探索建立糧食供求總量、品種結構和區域平衡的調控機制;加強中央儲備糧的行政管理,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垂直管理體系,充實地方儲備糧規模,調整儲備糧區域佈局和品種結構;適當利用糧食進出口手段,調劑國內糧食餘缺;加強和健全糧食應急機制、監測預警機制和信息服務體系。通過綜合運用以上各種調控措施,努力使糧食價格穩定在合理水平。同時,糧食宏觀調控要充分考慮糧食供求關係的變化情況,進一步增強預見性,做到適時、適度調控,有效防止糧食市場的過度波動,充分發揮流通對生産的引導作用。
  五、積極推進糧食産業化經營,提高糧食比較效益
  
(十三)大力發展糧食訂單生産和訂單收購。繼續積極鼓勵和發展糧食訂單生産、訂單收購,充分調動農民開展糧食訂單的積極性,擴大訂單覆蓋率,提高訂單履約率。利用“公司+優質糧油生産基地”、“公司+仲介組織+農戶”等形式和“二次結算”、“二次分配”等方式,引導企業與農民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鼓勵産業化龍頭企業帶動新型農民合作組織的發展。
  (十四)促進糧油精深加工。糧油精深加工是提高糧油産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的重要途徑。要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等措施,鼓勵糧油企業向糧食加工領域延伸,大力發展糧油精深加工,開發營養、健康的糧油産品,延長産業鏈,提高産品附加值,讓農民分享加工增值利益,提高農民的種糧收益。組織開展糧油加工業關鍵共性技術設備研究開發及産業化,實施糧油加工業升級工程,建立健全糧油加工業技術推廣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糧油加工行業統計和對公眾的信息服務。
  (十五)培育和扶持糧食産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糧食産業化經營的關鍵是培育一批糧食産業化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農民致富,實現糧食企業和農民雙贏。要加快以糧食生産、購銷、加工企業為龍頭的糧食産業化體系建設,積極爭取當地支農資金向糧食産業化龍頭企業傾斜;爭取在各級財政預算中安排部分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用於龍頭企業優質糧食品種的選育、推廣及基地建設;落實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在財政、稅收、信貸方面的扶持政策;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和具有較高科技水平的糧食精深加工及副産品綜合利用項目,要重點向龍頭企業傾斜,加快形成以糧食精深加工和深度開發為主的優勢産業。
  (十六)創新糧食産業化經營機制。鼓勵糧食産業化龍頭企業以資金、技術和農民以土地使用權、勞動力等要素入股,採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完善糧食産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戶多種形式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建立政府、保險機構、龍頭企業和農戶共同參與的糧食産業開發風險防禦機制,提高企業和農戶抗風險能力。支持和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村購銷網點聯合,實現糧食生産與流通的良性互動。
  (十七)促進糧食産業結構調整。通過訂單生産、訂單收購、信息發佈和龍頭企業的産前、産中、産後服務以及技術指導等多種有效方式,進一步發揮流通對生産的引導作用,引導農戶連片種植適合市場需求的優質糧食品種,提高糧食品質,推動專用、優質糧食生産的發展,實現優質優價,增加種糧農民收入。
  六、加強糧食市場體系建設,促進糧食順暢流通
  
(十八)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配置糧食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減少行政手段對糧食市場流通的干預,逐步形成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形成價格、價格引導生産和消費的流通機制。
  (十九)加強糧食市場體系建設。加強對糧食市場建設的規劃和指導,使佈局更為科學合理,更好地搞活糧食流通和引導糧食市場購銷價格。引導和鼓勵非國有資本進入糧食市場,優化糧食市場主體結構,促進多元糧食市場主體健康發展。重點扶持大宗糧食品種的全國性、區域性、專業性糧油批發市場和大中城市成品糧油批發市場建設。完善糧食競價交易系統,推廣糧食電子商務。
  (二十)抓好糧食物流體系建設。改造、整合現有糧食流通基礎設施資源,建設跨省主要糧食物流通道、糧食物流節點和基地,發展糧食散裝、散卸、散儲、散運,提高糧食物流的技術裝備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建立糧食物流標準化體系,拓寬糧食物流渠道,降低糧食流通成本,提高糧食流通效率。改善農村糧食收購、儲運、烘乾方式,提高農村糧食産後流通技術水平。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專項補貼和地方財政配套支持,做好糧食主産區及西部困難地區基層農村收納糧庫倉房維修改造工作,為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增加農民收入創造良好條件。
  七、加強糧食市場監管,保護種糧農民合法權益
  
(二十一)堅持糧食收購市場準入制度。嚴格按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認真做好糧食收購資格許可工作,及時受理糧食經營者的入市收購申請,嚴格審查資質條件,對符合條件的及時核發收購許可證,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對已經取得糧食收購資格的企業,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指導、服務和監督,定期進行審核。
  (二十二)加強糧食市場監督檢查。要依法保護和規範各類糧食企業合法經營,維護糧食市場正常秩序。加強對糧食經營企業的監督指導,規範全社會糧食經營者的購銷經營行為,督促全社會糧食經營者履行糧食購銷存統計報告義務。依法開展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嚴厲打擊糧食收購中的無證經營、壓級壓價、拖欠售糧款等坑農害農行為和擾亂糧食市場正常經營秩序的違法違紀行為。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做好儲備糧輪換以及水庫移民糧食供應、救災糧供應、退耕還林糧食供應等政策用糧的監督檢查工作,嚴把質量衛生關;嚴厲打擊非法倒賣陳化糧行為,嚴禁陳化糧流入口糧市場,確保農村口糧安全。要加強同工商、質檢、物價、衛生等部門聯合執法,完善信息通報機制,形成管理合力,維護糧食交易秩序,保護糧食生産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十三)加強對糧食政策法規的宣傳。各地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宣傳計劃,加大對《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等糧食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促進合法經營。特別要加強對廣大農民有關糧食收購政策、糧食質量、食品安全等政策法規的宣傳,提高農民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切實保護農民合法權益。
  八、創新服務體系,全方位服務種糧農民
  
(二十四)加強對農戶安全儲糧工作的指導。實施“糧食豐産科技工程——農村糧食産後減損安全保障工程”,建立農戶科學儲糧示範區,逐步完善農村糧食産後安全保障體系。宣傳普及農村安全儲糧技術,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安全儲糧技術諮詢和技術培訓,指導農戶科學儲糧。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進農村儲糧裝具,推廣科學儲糧技術,減少農村糧食産後損失。
  (二十五)為農民提供糧食市場信息服務。通過建立快捷準確的價格監測機制,完善糧食價格監測點佈局,全面監測並反映糧食市場供求和價格變化情況。通過分佈在廣大農村地區的糧食企業,以及通過報紙、網絡等形式,及時為廣大農民提供糧食市場信息服務。
  (二十六)完善糧油標準體系和糧食檢驗檢測體系。充分發揮糧食科研院所、院校和檢驗機構的作用,建立標準研究、驗證體系和信息管理平臺,提高糧油標準制修訂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建立和完善糧油質量檢驗體系,加強各級糧食檢驗機構建設,為促進優質專用糧食品種的生産,提高糧食質量和衛生安全水平提供技術支撐。充分發揮糧食檢驗機構和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直接服務於農村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糧食規模化種植、等級化收購和分類儲存。
  (二十七)積極開展農村便民服務。大力發展農村糧油超市和糧食集貿市場,拓寬服務領域和服務範圍。糧食企業要充分利用倉儲、加工設備和技術優勢,發展“四代一換”(代購、代銷、代農儲糧、代農加工和品種兌換),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利用網點優勢,按照有關法律程序的要求,為農民提供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産資料和日常生活用品,千方百計滿足農民的生産生活需要。
  (二十八)大力推進“放心糧油進農村”活動。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糧食行業協會要積極引導糧食企業開展“放心糧油進農村”活動。加強糧油食品安全宣傳,提高農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引導農民健康、營養消費。大力推廣“放心米麵”、“放心食油”,積極支持“放心糧油進農村”網點建設,積極開展“農村糧油銷售放心店”評選等活動,進一步提高“放心糧油”産品在農村市場的佔有率。
  九、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
  
(二十九)加強組織領導。各級糧食部門要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在新農村建設中肩負的責任,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要把深入學習、宣傳中央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精神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制定培訓計劃,搞好幹部教育,增強建設新農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領導,制定工作目標,研究政策措施,加強協調指導,確保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三十)加強溝通和協調。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把新農村建設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農業、農業發展銀行等部門和單位的溝通和協調,把糧食部門納入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體系,落實有關資金、項目和政策的支持。
  (三十一)加強分類指導。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抓好示範試點工作,加強分類指導。各級糧食部門的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深入農村,深入實際,廣泛聽取基層幹部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善於發現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同時,圍繞糧食部門更好地參與和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深入研究有關理論和政策問題。
  (三十二)加強監督檢查。各級糧食部門要建立健全新農村建設工作檢查考核制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機制。加強監督檢查,防止走過場、搞形式主義。
  (三十三)總結推廣經驗。要認真總結、積極推廣各地糧食部門、糧食企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對各級糧食部門和糧食企業在新農村建設中涌現的好典型,要大力宣傳並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