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權威訪談
 
 
孫來燕:“神舟六號”使中國人圓了更大的夢想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0月18日   來源:國防科工委網站

 

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接受記者採訪

  繼“神舟五號”圓滿進行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又取得了圓滿成功。17日淩晨4時33分,在經過115小時32分鐘的太空飛行,完成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後,“神舟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安全返回。從“一人一天”到“兩人五天”,“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們在探索太空的偉大征程中取得了重大進展。

  在“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後,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就中國航天未來發展、載人航天工程下一步計劃以及國際合作等問題接受了中央電視臺和國防科工委網站記者的專訪。

  記者:從宏觀層面和國家戰略高度談談“神舟六號”取得圓滿成功對中國航天未來進一步發展的意義與影響。

  孫來燕:我國載人航天一期工程圓滿完成,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對我國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防實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略決策,一項非常英明的決策。通過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基本配套的載人航天工程體系。通過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提升了國防科技工業及航天工業的基礎能力,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對我們國家科技水平的整體躍升起了很大的帶動作用。同時通過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我們成為第三個用自己研製的運載火箭和飛船,把自己培訓的航天員送上太空的國家,特別是通過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我們培養了一大批年輕的人才,這是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

  記者:中國航天下一步計劃與安排有哪些?未來發展思路與目標是什麼?

  孫來燕:中國的航天事業是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逐步發展起來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對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和航天事業的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要深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不斷提升自主創新的能力,以使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科技進步、國家安全和推動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我們現在正在制定未來五年到十年的發展規劃,總的來講,要規劃這樣的藍圖:首先,是把載人航天工程繼續實施下去。第二,是開展繞月工程,預計07年左右,發射繞月探測衛星,實現繞月飛行。第三,是進一步提升我們國家進入空間的能力,實際上就是把更大的重量送入空間。下一步,我們準備研製新型的大推力無毒無污染的運載火箭,研製成功後在近地軌道可達到25噸的運載能力,地球靜止軌道達到14噸的運載能力。第四,進一步加大力度抓好空間應用和科學衛星與衛星應用的工作,進一步提升我國航天産業化的水平。第五,是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中國願意在相互尊重、互利合作、和平利用、共同發展的原則指導下,在大範圍、寬領域、高層次上與世界上各個友好國家開展更廣泛的國際合作,使航天事業的發展更好地體現和平利用外層空間,造福全人類的指導原則。

  記者:我們同外國空間局有哪些具體合作計劃?

  孫來燕:我們同許多國家都有很好的合作關係,與巴西共同研製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與歐空局共同研製的地球雙星探測計劃,包括現在正在籌備的亞太空間多邊合作組織等。在國際上,中國航天是非常活躍的一支力量。

  記者:我們可以認為中國是航天強國了嗎?

  孫來燕:我們國家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但是中國發展航天事業應該依據自己的國情。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發展航天事業並不是為了一比高低,不是為了爭強和爭大,航天事業的發展要服從、服務於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是我國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堅信,我們國家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就一定要走科教興國之路,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走自主創新的道路,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國家不斷繁榮強盛,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記者:中國與俄、美等航天強國還存在哪些差距?

  孫來燕:中國航天起步在1956年,比前蘇聯、美國這些開展航天活動較早的國家,我們的起步晚了一些。在航天産業化水平上,在航天投資規模上與他們都有差距。這是我們的國情,因為我們是發展中國家。但是總的來講,我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立足於將航天事業的發展融于國家的整體發展。

  記者:與美國相比,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特色是什麼?

  孫來燕:中國的航天特色有兩個:一個是我們大力弘揚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這種精神是我們獨特的,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默默無聞的奉獻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還有一個就是不斷地艱苦奮鬥、自主創新,這也是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一個特色。

  記者:自主創新在推動中國航天技術發展方面起到了什麼作用?

  孫來燕:航天是高科技。發展高科技,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我們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真正牢牢把握了發展的主動權,我們不能依附於別人來決定自己的發展,而是要按照自己的發展道路決定自己的未來。

  記者:中國在未來怎樣去趕超美國、俄羅斯這樣的航天強國?

  孫來燕:因為航天是高風險、投資大的行業,我們只有立足於我們的國情,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地走,還要繼續發揚自力更生、開拓創新的精神,同時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將來我們取得的成就會更加令世界矚目,同時為世界和平利用空間作出我們的貢獻。

  記者:如何評價中國目前在世界航天領域的地位和作用?

  孫來燕:地位不能小看,但也不能過高的估價自己,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的人均GDP才1000多美元,我們每年的航天投資是有限的,要保證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要找到我們發展中的不足,立足於國情,不斷地發展自己。

  記者:這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結束,標誌著載人航天一期工程的圓滿結束和二期工程的開始,通過一期工程六艘神舟飛船的飛行對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有什麼作用?

  孫來燕:第一,“神舟六號”的成功飛行實現了我們質量第一、安全至上的要求,也圓滿完成了既定的成功發射、正常運行、安全返回、航天員健康出艙的目標。這是承前啟後非常重要的一步,為我們下一步實施航天員出艙,和飛船的交換對接都奠定了很堅實的基礎。第二,更加堅定了我們走有中國特色航天發展道路的信心。第三,是在“神舟六號”飛船研製過程中有大批年輕科技人才挑起了大梁,在老一代航天人的指導幫助下,生氣勃勃,奮發有為。我相信中國的航天事業後繼有人,將不斷取得新的輝煌。

  記者:未來中國空間探測計劃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孫來燕:許多關鍵技術還要攻關,特別是我們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全面開花,我們現在基本的大方向以及一些後續的工程,都要立足於我們的國情,比如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大運載火箭,包括空間科學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在這個過程中,突破一系列的關鍵技術,提高基礎能力。(文並攝 李 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