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政策解讀
 
 
經濟日報評論員:著力自主創新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0月22日   來源:經濟日報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同時,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被納入“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這是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提出的一項新的重要任務,也是一個指導性很強的方針。我們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大意義,切實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採取積極措施,抓緊貫徹落實。

    胡錦濤同志前不久在河南、江西、湖北調研時反復強調,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世界科技革命蓬勃發展,高新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産力的轉化越來越快,科學技術已成為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成為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基礎,也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所在。實現長期平穩較快發展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我國經濟要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要加快,對外開放範圍要擴大、領域要拓寬,同國際社會的聯絡也將更加緊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有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才能為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只有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改造傳統産業和開闢新的科技産業,使經濟增長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質、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注重質量效益的基礎上,才能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供重要支撐;只有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自主開發能力,掌握自主知識産權,突破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爭取更為有利的貿易地位和競爭優勢,才能為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提供重要支撐。

    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求我們在“十一五”期間必須繼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國內外的實踐表明,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往往孕育著科學技術的重大發展和飛躍,是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基礎和科技競爭力的源泉,也是一個民族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貢獻的重要體現。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充分發揮科技院所和高等學校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加強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力爭在前沿科學和高技術領域取得突破;要鼓勵發展多項技術集成的産品和産業,選擇具有高度技術關聯性和産業帶動性的産品或項目,實現關鍵領域的集成創新與突破。同時,我們還必須把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與再創新緊密結合起來。既要充分利用國外先進技術,又要克服重引進、輕消化吸收的現象。只有這樣,才能大力提高原始性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

    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明確自主創新的戰略目標。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積極發展戰略高技術,特別是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以及能夠提高産業整體技術水平的共性技術和配套技術,形成一批市場佔有率高的産品和國際知名品牌,帶動國家整體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高。要把能源、資源、環境、農業、信息、生物等領域的重大技術開發放在優先位置,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産化,推動高技術産業加快從加工裝配為主向自主研發製造為主轉變。 

    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還必須積極推進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加大政府推動和政策支持的力度,進一步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要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確立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投入的主體地位,形成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機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實現資金變為技術、技術變為資金、資金變為更高層次技術的良性循環。要實施激勵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加大對産權特別是知識産權的保護力度,改善對高新技術企業的信貸服務和融資環境,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産業化的環境。要把引進技術和消化吸收再創新結合起來,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掌握自主知識産權。要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備、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科技人才隊伍,使優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施展才幹,充分發揮人才在自主創新中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