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21日電 新華社編者按: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站在歷史的新高度,從戰略全局出發,制定描繪了我國在新世紀第二個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動員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綱領性文件。
本社從21日起開設“新華社信箱·解讀五中全會《建議》”專欄,對《建議》的主要內容、精神實質和重大意義進行解讀,敬請關注。(編者按完)
“十一五”規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重要規劃,中央的《建議》對於指導編制“十一五”規劃、進而推動今後一個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十一五”規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時期的一個中長期規劃。黨的十六大提出,21世紀頭20年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奮鬥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十一五”時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歷史地位,既要實現前10年經濟總量翻一番的目標,又要為後10年有更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這一時期,我國的發展既有良好機遇和有利條件,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只要我們真正抓住機遇,做好工作,就能夠在“十五”取得的成就和過去20多年發展所創造的基礎上,在“十一五”時期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使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轉變增長方式取得重要進展,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跨上一個新的臺階,從而為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第二,“十一五”規劃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第一個中長期規劃。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全面總結和認真吸取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經驗、借鑒國外在發展中的有益做法的基礎上,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也是緊迫而現實的任務。當前,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正在不斷深入人心。但也要看到,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非常宏大的系統工程。
第三,“十一五”規劃是我國國際地位明顯上升過程中的一個中長期規劃。當前,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我國的發展備受國際社會關注。2004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已經達到1.15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位,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的7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06億美元,居發展中國家首位。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第四,《建議》對於指導各級政府編制“十一五”規劃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研究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一些地方黨委正在研究提出指導當地“十一五”規劃編制的《建議》,地方政府也在著手研究編制當地的“十一五”規劃。編制和實施好規劃,對於今後五年全國和各地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