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全國優秀博士後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溫家寶總理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受表彰的個人和單位祝賀,他説,“我們用這種方式紀念我國博士後制度建立20週年,很有意義。”記者就此專訪了中組部副部長、人事部部長張柏林。
二十載春秋,博士後事業展現中國特色
新聞背景:目前,我國共設立136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在30個省級單位建立了1018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累計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逾3.2萬人。
記者:回顧中國博士後制度的20年曆程,這一新興事物在其發展脈絡中凸顯出哪些亮點?
張柏林:20年來,博士後制度立足國情,汲取國外經驗,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年輕高層次人才培養之路:建立了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博士後管理制度 和運行機制;形成了學科行業比較齊全、地區和部門比較廣泛的博士後工作體系;培養造就了一支年輕、富有活力的博士後人才群體;也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 果,為提升我國科技實力做出了貢獻。
記者:中國博士後制度凝結了哪些寶貴經驗?
張柏林:我覺得,5條經驗彌足珍貴。第一,圍繞經 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從服務於科技進步,是博士後事業發展的正確方向。第二,堅持人才培養和使用相結合、産學研相結合,是博士後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第三,注重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制度,是博士後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第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整體合力,是博士後事業發展的重要條件。最後一條,切實加強黨和政府的領導,是博士後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
獎優罰劣,讓博士後的牌子更加鮮亮
新聞背景:2005年年初進行的全國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站評估顯示,運行狀況良好和較好的流動站佔99.7%,工作站佔89.2%,但也確有個別流動站和少數工作站評估不合格。
記者:作為新生事物,博士後事業的發展不可能盡善盡美,目前在發展過程中還存有什麼問題?
張柏林:20年來,博士後制度總體看是在健康發展,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譬如,如何進一步促進博士後制度更好地服務於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如何進一步提高研究人員質量等。特別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流動站和工作站的建設和管理需進一步加強。
記者:年初評估影響很大,請問初衷何在?今後這種評估是否會定期化?
張柏林:為保證質量,加強管理,我們制定了評估指標體系,開展了評估行動。表彰大會對優秀的進行了表彰,下一步將對基本合格的督促其改進和完善,不合格 的則提出警告、限期整改;對那些評估不合格又不符合設站條件的工作站予以撤銷設站資格。今後,相關評估還要搞,而且定期進行。
六大舉措,大力培養大批創新型人才
新聞背景: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的新要求,使博士後工作面臨新挑戰。人事部正在加緊研究和制定新時期博士後發展的戰略部署和實現途徑。
記者:"十一五"期間,博士後工作發展的方向有何變化?
張柏林:今後5年,博士後工作的主要思路可以歸結為24個字:健全完善制度,穩步擴大規模,注重提高質量,造就創新人才。
記者:目標確實很宏偉,人事部有哪些措施保障藍圖的實現?
張柏林:今後一段時期,人事部將在六個方面下氣力工作:一是著力提高博士後研究人員的創新能力,實施"國家特別資助計劃";二要逐步健全國家、省區市和 設站單位的分級管理制度;三要健全完善質量保證機制,嚴格設站條件,定期考核,提高培養質量;四要加強博士後站建設,加大對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博士 後事業的支持力度;五要健全博士後服務、保障體系;六是加大對博士後事業的投入力度。(盛若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