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政策解讀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解讀未來改革策略的推進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13日   來源:解放日報

    如果説過去中國改革的推進策略,主要是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展開,遇到哪方面的障礙,就排除哪方面的障礙,整體上呈現出用經濟體制改革帶動其他各項改革的話,那麼,未來改革策略的推進,將是以政府自身改革為龍頭,帶動其他改革。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十一五”規劃的建議,通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突出了發展與改革兩個主題。在改革這個主題中,又特別突出了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如何理解?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定位”未來改革

  對於“十一五”規劃,社會上有很多期待。這個規劃建議發表後,也引起各方面廣泛關注。在我看來,“十一五”規劃綱要中,首先給未來五年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改革定了位:這就是要用發展和改革來解決我們前進中的各種問題。這意味著,在未來的若干年,中國的改革非但不會停頓,而且改革的力度還會更大。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用發展和改革解決中國前進中的問題,這裡所説的發展與改革的內涵、側重點等,在一定意義上,與“九五”、“十五”期間有了明顯差別。如果説過去的發展,更多的是強調發展是“硬道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話,“十一五”期間強調的發展,則主要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發展,也就是規劃綱要中提出的,“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落實‘五個統籌’,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與此同時,我們還注意到,“十一五”規劃中強調的改革,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改革。規劃首先對改革發展的階段作出了明確的判斷,這就是改革進入攻堅階段,難度更大、更艱巨。如果説,改革開放初期的改革,每一項改革政策可能使人們普遍受益的話,改革攻堅階段的改革,將是調整型的改革:有人受益,有人可能受損。這就無疑增加了改革的難度。其次,儘管改革的風險加大,但是不改革是沒有出路的,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只有通過發展與改革才能得到有效解決。這就從根本上澄清了社會上一些人對改革産生的不正確的種種疑慮傾向。這樣的定位,對堅定人們對改革的信心,不失時機地推動改革,都將産生深遠的影響。

  改革關鍵在於政府

  前不久,國際經濟論壇公佈了2005-2006年全球競爭力排名,中國意外地由去年的第46位下降到第49位。國際經濟論壇所進行的全球競爭力排名,主要設置了宏觀經濟環境、公共機構的質量以及科技發展等三個指標。按照權威人士對中國競爭力排名下降原因的解釋,中國排名下降的直接原因,主要不是宏觀經濟環境和科技發展這兩個指標,而是中國公共機構的質量不高,影響了商業機構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而在前幾年,中國在全球競爭力的最好排名曾經達到第33位。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而中國競爭力排名卻在下降,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這從另一個方面説明,改善我國政府的公共治理,提高公共治理的水平,已經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

  既然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公共治理水平,已經成為“十一五”期間我國改革的重中之重,那麼,今後中國的改革策略就有可能和以往發生明顯的變化。如果説過去中國改革的推進策略,主要是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展開,遇到哪方面的障礙,就排除哪方面的障礙,整體上呈現出用經濟體制改革帶動其他各項改革的話。那麼,未來改革策略的推進,將是以政府自身改革為龍頭,帶動其他改革。正如建議指出的,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關鍵。換句話説,在政府改革成為各方焦點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有效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金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以及醫療、教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等,都將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説,“十一五”期間,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中心的政府自身改革,推進的力度和進展的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其他各項改革的進展。

  為深入改革提供條件

  “十一五”規劃提出的行政改革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仲介組織分開,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不得直接干預企業經營活動;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優化組織結構,減少行政層級,理順職責分工,推進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完善投資核準和備案制度,規範政府投資行為,健全政府投資決策責任制度;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這無疑是一個政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全面改革。

  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如果政府改革不與重構公共服務體系的事業單位改革進行整體設計,如果離開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配合,這一改革是很難真正深入下去的。換句話説,行政管理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表面上看,在行政層面,但是靠行政體制改革本身也許很難解決這些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份中國民主政治白皮書中,不僅全面分析介紹了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和現狀,而且提出了要積極穩妥地推進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並把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改革黨的領導方式、執政方式,完善國家的決策機制,改革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幹部人事制度、司法制度等,都列入其中。在我看來,它有可能使未來我國改革的整體格局發生重大變化。這就是:積極穩妥地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重構公共服務體系(事業單位改革)。如果真正能夠形成這樣一種三位一體的改革態勢,並進行整體的制度設計,中國的整個改革事業必將上一個大臺階,步入一個新的歷史境界。(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國務院電子政務示範工程總體專家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