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政策解讀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新華社評論員)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對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舉措。各地根據實際創造性地落實好這一意見,必將有利於在未來五年更好地滿足廣大農民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從而實現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近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文化建設,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別是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百縣千鄉宣傳文化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萬里邊疆文化長廊建設工程、送書下鄉工程等重點文化建設工程,此外還投資加強文化館、圖書館建設和出版物發行網點建設。各地組織開展各種農村文化活動,培育農村文化市場,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更要看到,農村文化建設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還不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主要問題是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文化産品、文化服務供給不足,文化活動相對貧乏,城鄉文化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因此,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要有緊迫感。

    各地要對這項工作的意義和目標有充分的認識。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這項工作的目標是:經過五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律的農村文化建設新格局。圍繞這一目標任務,各地要吃透中央精神,在廣泛而深入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按照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制訂出本地區本部門目標任務,並落實到目常工作中去。

    首先要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公共文化建設水平,農村普遍而且嚴重落後於城市。因此,必須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縮小公共文化設施的城鄉差別、區域差別。到2010年,爭取基本實現20戶以上的已通電自然村全部通廣播電視;基本實現全國農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實現縣有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

    其次要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光有文化設施的硬體不行,還要發動和引導農民,用好設施,盤活資源,使之為農民服務。這既包括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發展農村特色文化,也包括提供更多更好的農村題材文化産品。這就得虛心向農民學習,尊重農民的意願。還要處理好傳播先進文化與發掘和保護農村傳統文化資源的關係,建立起科學有效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産傳承機制。

    第三要創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體制和機制。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過程,必然是創新與改革的過程。改革要思路清晰,措施明確,比如,縣文化館等公益性事業單位,不得企業化或變相企業化,改錯的要改回來;而經營性國有文化事業單位要轉企改制;此外,要通過民辦公助、政策扶持、鼓勵農民自辦文化,開展面向農村和農民的文化經營活動,使農民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還要加強政策調控,既拓寬又規範農村文化市場。

    第四要動員社會力量支持農村文化建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光靠政府和農民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因此,既要把搞了多年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文化對口支援活動搞得更好,形成長效機制;更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捐助農村文化事業,還要積極組織農村文化服務活動。要廣泛宣傳發動大家來自願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也要通過制度建設甚至法制建設來保護這種積極性。

    必須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這包括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扶貧攻堅計劃,納入幹部晉陞考核指標,以確保農村文化建設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只有切實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落實有關部門責任,加強督促檢查,這項工作才能得到更好開展,使廣大農村和農民得益,從而在農村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