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6日   來源:經濟日報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關係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興衰、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舉措。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今後一段時期,人口還要增長,人均資源佔有量少的矛盾將更加突出,這種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建設節約型社會之路。

    重新審視我們的資源

    因為巨大的人口基數,因為飛速的經濟發展,一向“地大物博”的中國正遭受著資源瓶頸的約束。

    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有數據顯示,我國的資源總儲量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佔有量居第53位,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2。

    淡水和耕地緊缺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比如淡水,目前我國人均淡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比如耕地,目前我國人均耕地只有1.41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比如森林,我國人均森林佔有面積為1.9畝,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5,人均森林蓄積量為9.048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蓄積量的1/8。

    能源短缺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軟肋”。有資料顯示,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的比重高達75.2%。雖然我國煤炭儲量豐富,但也面臨著精查儲量不足的壓力。據測算,到2020年,我國的煤炭消費需求為22.2億噸,這就需要精查儲量1250億噸做支撐。

    電力行業亮起供應短缺的“紅燈”。2003年,我國出現全國性大面積電力供應緊張;今年,由於國家強力進行宏觀調控,拉閘限電的情況有所緩解,但仍有不少地區電力供應依然緊張。

    礦産資源也呈捉襟見肘之態。在45種主要礦産資源中,我國人均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銅和鋁土礦等重要礦産資源人均儲量,分別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

    顯然,迫在眉睫的資源瓶頸將成為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最大困難,如何應對資源短缺的挑戰這個課題,已不容置疑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重新審視我們的增長方式

    改革開放26年來,通過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加強管理,我國資源利用效率有了較大提高。上個世紀後20年,我國每萬元GDP能源消費量累計下降66%,遠大於同期世界19%左右的平均降幅。

    從總體上看,我國粗放型增長方式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轉變,單位國內生産總值的能源、原材料和水資源消耗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生産、建設、流通、消費領域浪費資源的現象相當嚴重。

    冶金、有色、電力、化工等8個高耗能行業的單位産品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平均高40%以上;主要耗能設備能源效率低,如風機、水泵平均設計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5個百分點,系統運行效率低近20個百分點。

    我國礦産資源總回收率為30%,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個百分點。煤係共生、伴生20多種礦産,絕大多數沒有利用。木材綜合利用率約60%,而發達國家一般都在80%以上。

    毫無疑問,如果繼續沿襲粗放型增長模式,以資源的大量消耗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中國的經濟發展將難以為繼。2003年下半年延續至今的煤電油運緊張態勢,已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重新審視我們的環境承載力

    由於經濟的粗放增長,除了資源消耗高、浪費大之外,我國的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環境污染狀況日益嚴重。

    首先,水環境每況愈下。2004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達482億噸。其次,大氣環境不容樂觀。2003年全國煙塵排放總量近1000萬噸;全國酸雨面積已佔國土面積的1/3。三是固體廢物污染日益突出。2003年全國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1941萬噸。四是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低,二次污染嚴重。2002年,全國660個建制市生活垃圾産生量1.36億噸,集中處理率為54%,仍有6200萬噸未經任何處理。

    大量事實表明,我國水、大氣、固體廢棄物污染的大量産生,與資源利用水平密切相關,同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存在內在聯絡。

    毋庸置疑,無論是資源現狀、增長方式,還是環境承載力,都向我們發出了信號,敲響了警鐘。所以,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刻不容緩。我們應該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精神,充分認識其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為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何振紅)

 
 
 相關鏈結
· 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建設節約型農業七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