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面對前移的GDP排名應當保持科學和冷靜的態度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0日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林紅梅、劉錚)12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根據經濟普查數據修正的2004年我國GDP數據。由此,我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的排名前移一個位次,成為第六,排在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之後。專家指出,對於新的排名,我們要理性看待、客觀分析。

    1990年,我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十一位。2002年達到了第六位。2003年,由於歐元升值,意大利位居第六,我國退居第七位。根據這次普查資料調整後,2004年我國GDP重回第六位。

    “山還是那座山,梁還是那道梁。”面對調整後我國GDP總量在世界排序的前移,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用這樣一句話形象地表達了他的看法。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説,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上下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開放型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經濟年均增長9.4%。這是我國經濟總量提高的根本原因。

    但是,分析這個排序變化時,必須充分考慮兩個因素:我國的人均GDP和普查彌補以往統計疏漏的技術性原因。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算法,按照經濟普查資料調整後,去年我國人均GDP從1276美元上調為1490美元,從世界第112位升至第107位。

    按世界銀行算法,即以三年平均匯率計算,我國去年人均GDP由世界第132位上升到第129位。

    無論哪種算法,都改變不了去年我國調整後的人均GDP只有全球人均GDP的五分之一這個客觀現實。因此,我國仍屬發展中國家,這一點沒有發生絲毫改變。

    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的人口數,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而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認清我國的問題,都不能離開這個乘除法。

    許光建分析説,與我國第一次全面的經濟普查結果相比,過去我國第三産業增加值統計數據存在低估,還有因“未被觀測經濟”的存在産生的經濟總量低估問題,低估現象存在一個較長時期了。GDP修正數據比原來高出2.3萬億元,並不意味著我國新創造出這麼多經濟總量。

    這次GDP的修正,其實是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統計信息,通過普查得到了改善,而並不是經濟社會本身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普查本身不可能創造GDP,也不可能因此增加可支配的財富。

    許光建教授説,按照經濟總量進行國際排名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即使我國的GDP統計比較準確了,但折算為美元進行排名,依然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美國摩根斯坦利銀行的一項量化研究認為,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量的貢獻遠高於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原因是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程度非常高。

    但是,根據世界經濟論壇今年9月份發佈的《2005-200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我國排名第49位,較去年反而下降了3個位次。這份報告主要根據宏觀經濟管理、技術革新和公共機構質量這三項標準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競爭力。

    而且,我們依然有1.2億人口生活困難,比許多國家的總人口數還多。

    面對一下子“長大”的GDP數據,面對位次前移的世界經濟排名,應當保持科學和冷靜的態度,正確看待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改革開放面臨的艱巨任務,特別是正確看待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和部分城鄉居民生活還比較困難的問題,扎紮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而不是沾沾自喜。

 

 
 
 相關鏈結
· 國家統計局:我國單位GDP産出消耗仍然太高
· 我國將從2006年起開始實施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
· 國家統計局:我國2004年GDP總量世界排名第六位
· "十一五"一個重要目標:單位GDP能耗降低21%
· 圖表:我國人均GDP世界排名仍在100位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