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權威訪談
 
就0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有關問題訪有關負責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10日   來源:人民日報

    200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獲獎項目于1月9日揭曉,中科院院士葉篤正、吳孟超兩位專家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314項科技成果分別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記者就200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有關問題訪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主任陳傳宏。

    評審加大對自主創新成果的獎勵力度

    反映國家科技原始創新能力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的總數比去年增加近40%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這次國家科技獎勵獲獎項目的總體水平。

    陳傳宏:按照把推動自主創新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突出位置的要求,在評審過程中加大了對自主創新成果的獎勵力度。

    本年度一批創新性突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技術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反映國家科技原始創新能力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的獲獎項目總數有了顯著提高,分別達到38項和40項,兩個獎總數比去年增加近40%。另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項目在關鍵技術和系統集成方面也都有明顯的創新,産生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記者:獲獎項目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陳傳宏: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要以國家需求為導向,解決一批事關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熱點、難點和關鍵問題,獲獎項目集中反映了這一點。如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H5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的研製及應用”,對疫情的有效快速控制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塔裏木盆地高壓凝析氣田開發技術研究及應用”,為進一步保證西氣東輸的穩定供氣,促進西部大開發和能源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的“心房顫動分子遺傳學和細胞電生理學研究”、“鼻咽癌分子遺傳學研究”等成果,將為解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提供重要的科學基礎。

    企業的技術創新和開發能力不斷增強

    國家科技進步獎獲獎項目中,52.3%是由企業獨立承擔或參與完成的

    記者:我國實施的專利、標準戰略在這次獲獎項目中有什麼體現?

    陳傳宏:在國家科技獎勵評審中,知識産權作為評價因子日益受到重視,也引導和推動了專利戰略的實施。這次獲獎項目中取得發明專利的越來越多,國家技術發明獎項目和27.8%的科技進步獎項目都有發明專利作為支撐。如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非晶態合金催化劑和磁穩定床反應工程技術”,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1項,獲得26項,還有4項外國專利。

    記者:國家科技進步獎獲獎項目中,52.3%是由企業獨立承擔或參與完成的,這一情況説明了什麼?

    陳傳宏:説明企業的技術創新和開發能力在不斷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得到加強,科技獎勵在激勵和引導企業自主創新中的作用進一步發揮。

    具體來説,一是企業緊密結合市場需求進行自主創新和技術開發,有的還建立了專門的研發機構,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水平技術與産品,提高了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二是産學研相結合的研究開發項目大量出現,本次國家科技進步獎獲獎項目中,産學研合作完成的項目佔到了總數的36.4%,反映出産學研相結合的國家技術創新體系在開始形成,企業逐步注重建立一種開放的自主創新體系和文化氛圍。三是還有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現象,近年來民營企業參與完成的項目獲獎越來越多,這次民營企業參與完成的項目佔整個國家科技進步獎項目的17%。中小型民營科技型企業逐步成為我國技術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科技人才隊伍的總量和結構不斷完善

    獲獎人員中,45歲以下的佔到60.9%;“海歸派”在獲獎項目完成人員中佔有較大比例

    記者:本次獎勵獲獎人員的年齡結構總體趨於年輕化,説明了什麼問題?

    陳傳宏:今年獲獎人員中,45歲以下的佔到60.9%,45歲至60歲的佔23%,其他年齡段的佔16.1%。這些充分説明我國科技創新平臺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隊伍的總量和結構不斷完善。另一方面也説明,科技獎勵對於發現、培養中青年科技人才,促進其成長,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記者:這次獎勵如何體現對創新型人才的獎勵力度?

    陳傳宏:我們通過在現有國家科技獎勵框架體系下對科技獎勵推薦、評審方式的創新,探索項目獎勵為主向人物獎勵與項目獎勵相結合的獎勵方式轉變。在本次國家自然科學獎的推薦和評審中,我們積極鼓勵和引導推薦、評審以個人為主完成的重大科學發現成果,共受理了21個這類項目,其中8項最終被評為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記者:近年來,“海歸”中青年科學家回國後已經成為我國科研戰線的領軍人物。他們的獲獎情況怎麼樣?

    陳傳宏:本年度海外回國人員在獲獎項目完成人員中佔有較大的比例,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的第一完成人中有73.7%是海外回國人員,國家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項目也達到30%左右。這些情況反映出我國科技創新環境在優化,從而吸引優秀的海外學子以不同形式回國服務。

    記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項目獲獎情況如何,改制後的科研院所獲獎情況怎麼樣?

    陳傳宏:從反映我國知識生産能力和技術儲備,體現原始創新能力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獲獎項目看,第一完成人為高校和研究院所的項目佔全部項目的80%以上。

    在國家科技進步獎技術開發類項目中,改制科研院所參與完成的項目在20%以上,特別是在先進製造業及信息技術開發和應用領域,改制科研院所參與的項目更多。這充分説明改制院所的科研煥發了新的活力,技術創新能力在不斷加強。

    西部和邊遠地區獲獎項目增多

    評審中加強了向西部邊遠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項目的政策傾斜

    記者:除了大的部委、企業和科研機構,地方上報的項目獲獎情況怎樣?

    陳傳宏:我們在國家科技獎勵評審中加強了向西部邊遠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項目的政策傾斜,進一步激勵和引導科技人才和科技資源服務於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推動地方經濟特別是地方特色經濟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充分體現了獎勵政策的均衡性和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導向。

    這一次,西部和邊遠地區獲獎項目增多,全國31個省區市(內地)均有項目獲獎。如陜西省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西北地區農業高效用水技術與示範”項目,寧夏回族自治區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枸杞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除了有3項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外,還有一項醫療衛生成果“成人右葉活體肝移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改寫了以往香港特別行政區獲獎主要是國家自然科學獎的歷史。(記者 武衛政 楊健)

 
 
 相關鏈結
· 胡錦濤同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合影
· 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葉篤正
· 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孟超
· 全國科技大會代表在京參觀科技創新重大成就展
· 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即將召開:又一個科學的春天
· 我國化工催化劑研究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