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權威訪談
 
專訪衛生部部長高強:公立醫院要公益不應逐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13日   來源:人民日報

  “看病難”、“看病貴”主要表現在大型醫院

  記者:最近,不少媒體報道了哈爾濱、深圳的個別醫院發生高額醫藥費事件,引起社會強烈反響。這些事件提醒我們什麼?

  高強:公立醫院的基本職責是為群眾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從哈醫大二院初步調查情況看,高額醫藥費事件雖與媒體報道有些出入,但也非常嚴重,不久我們將向社會公佈。這些事件再次提醒我們:醫療機構必須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和公益性質,不能盲目追求經濟利益,更不能利用醫療服務牟取個人利益。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對“以醫謀私”、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嚴厲懲處。

  記者:近年來,老百姓對“看病難”、“看病貴”的反映越來越強烈了。

  高強:“看病難”,主要是到大醫院看病難。其主要原因:一是農村和社區衛生發展嚴重滯後,設備條件較差,服務水平不高,難以滿足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二是群眾對基層醫院缺乏信任,患一般病也到大醫院就診,優質醫療資源供不應求。“看病貴”,主要是到大醫院看病貴。這既有醫療技術水平提高、大型先進醫療設備廣泛應用等合理因素,也有大處方、濫檢查、藥價過高、過度服務等不合理問題。

  記者:深層次的原因是不是在於大醫院人才多,醫術高?

  高強:我國優秀衛生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大醫院。農村和城市社區缺乏高素質的衛生技術人才,群眾有病都希望到大醫院。大醫院的主要功能應是收治危重病人和疑難病人,現在卻收治了大量常見病、一般病患者,既浪費了寶貴的衛生資源,又加劇了“看病難”、“看病貴”。

  “以藥養醫”的機制誘導醫院和醫生開貴重藥

  記者:“看病貴”也與藥價高息息相關。我國已連續17次降低部分藥品價格,但群眾卻反映受益不大。

  高強:一個重要原因是同類替代藥品太多。目前,一個同類藥品有幾十種,甚至上百種産品。部分藥品降價後,很快就有未降價的同類藥品來替代。同時,“以藥養醫”的機制也誘導醫院和醫生開貴重藥。長期以來,我國實行醫療服務低收費政策,允許醫療機構銷售藥品時加成15%—20%作為補償。在計劃經濟時代,藥品品種少,價格由政府控制。這一機制對彌補醫院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藥品越來越多,價差越來越大,同類療效的藥品價差可達十幾倍。“以藥養醫”機制的弊端就顯得日益突出。

  記者:克服這一弊端有無良策?

  高強:必須採取綜合治理的辦法:一是加強法制建設,大力整頓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産流通秩序,減少流通環節,打擊非法暴利;二是改革藥品定價機制,有效控制藥品生産、流通、使用等環節的收益水平,使藥價回歸“理性”;三是改革“以藥養醫”機制,通過加大政府投入,調整醫療收費價格,完善補償機制,切斷藥品銷售與醫院收入的經濟聯絡;四是遏制醫院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的傾向,政府對醫院收支實施有效監管。只有這樣,才能引導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合理用藥,從源頭上抑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

  改革醫療服務“創收”機制,是治本之策

  記者:目前,政府舉辦的公立醫院數量很多,規模很大,財政投入又嚴重不足,許多公立醫療機構在依靠醫療服務“創收”維持運行和發展。這是否值得提倡。

  高強:公立醫院佔醫院總數的96%。靠醫療服務“創收”的機制,根源是醫療機構盲目追求經濟利益。公立醫院必須維持公益性質,必須注重維護群眾利益,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公立醫院靠醫療服務“創收”的機制應逐步改變。同時也應看到,我國財政收入水平還不高,政府不可能把醫療服務全都包下來。應引入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金髮展醫療事業,逐步形成政府、社會、個人共同發展醫療事業的格局。政府舉辦的公立醫院應逐步改變“創收”機制,規範收支管理,遏制盲目追求經濟利益的傾向。

  記者:改變“創收”機制應採取哪些措施?

  高強:主要是加大政府投入,規範醫療機構收支管理。最理想的辦法是實行收支兩條線。支出由政府有關部門核定,財政預算安排;收入上繳政府有關部門,切斷醫療服務收費與醫務人員收入的聯絡。

  記者:收支兩條線是否會影響醫務人員積極性?而引入市場機制發展醫療事業又是否會導致“市場化”?

  高強:改變“創收”機制不是要恢復吃“大鍋飯”,而是要規範管理。醫務人員的全部精力應用於救死扶傷,治病救人,而不能搞“創收”。政府有關部門應按照較高標準確定醫院工作人員的工資總額,實行總額控制,由醫院內部制定科學規範的激勵機制,調動醫護人員積極性。引入市場機制的前提是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部分公立醫院引入社會資金進行改制改造,但不是甩包袱。政府應集中財力,加大投入,轉變公立醫院的運行機制,使之成為忠實為群眾服務的公益性事業單位。

  記者:當前,一些大醫院大量引進先進醫療設備,盲目追求“高精尖”。這也是導致“看病貴”的一個因素?

  高強: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群眾的承受能力相適應,不能脫離國情,與發達國家盲目攀比,一味追求高精尖技術和豪華設施條件。有些醫院競相貸款購買大型先進設備。最終要通過醫療服務收費歸還,必然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也造成醫療資源浪費。今後,要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醫療事業,從嚴控制大型公立醫院建設規模,控制醫院擅自利用銀行貸款購置大型醫療設備,嚴格醫院高新技術準入審批,優先採用適宜技術,抑制重復建設、重復購置和盲目擴張。著力發展農村和社區衛生,實現醫療資源的結構調整和優化配置,減輕群眾負擔。

  公立醫院應堅持“先救治,後結算”

  記者:不少地方曾發生過醫院不願救治經濟困難患者的事件,令人痛心。不過,醫院也不是慈善機構,如果免費救治,誰來承擔這些費用?

  高強:公立醫院對危重病人和需要緊急救助的病人,應堅持“先救治後結算”的原則,不允許見死不救。實行醫療救治並不是免費治療,病人中屬於救助對象的,醫療費用應通過民政部門救助經費解決;不屬於救助對象的,通過農村合作醫療資金、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基金、醫療救助資金或社會捐助資金解決。地方財政應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醫療機構也要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實施積極救助。

  記者:現在,很多公立醫院開辦了“特需醫療”,服務好,收費也高。這會影響基本醫療服務嗎?

  高強:公立醫院開辦特需醫療服務的目的是滿足群眾的不同醫療服務需求,但不能太多。對此,要清理和規範。用於特需醫療服務的病床不得超過醫院床位總數的10%,不能影響基本醫療服務供給,所得收入除彌補醫療服務成本外,應建立醫療救助基金,用於幫助解決部分特困人群的困難。

  記者:一些地方建立了“惠民醫院”,您如何看這一現象?

  高強:這是件惠民、利民的好事。各地都應選擇部分公立綜合醫院建立惠民醫院或惠民病房,實行低收費政策。主要為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城市下崗職工、失業人員、低保人員、進城務工人員及老人、兒童服務。對這類醫院應實行收入上繳,支出由政府核撥的辦法,保證其可持續發展。

  每年解決幾個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問題

  記者:群眾對解決“看病難”、“看病貴”期望值很高,政府解決這一問題有無“時間表”?

  高強: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涉及優質醫療資源的壯大,涉及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涉及規範藥品價格和醫療收費管理,涉及加大政府衛生投入,轉變運行機制,也涉及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醫療服務監管,情況比較複雜。我國“十一五”規劃把解決這個問題作為一項重要目標,認真研究並逐步解決,但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我們要堅持從維護群眾利益出發,堅持從能夠解決的問題入手,持之以恒,循序漸進,每年都解決幾個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問題,讓廣大人民群眾看到希望,增強信心!(記者 白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