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科學家認為我國農業“水資源瓶頸”日益凸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2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月26日電(記者李榮)多位農業科學家新近在此間表示,水資源短缺對我國農業的瓶頸約束作用正趨於明顯。我國有必要在培育抗旱節水作物品種方面取得根本性突破。

 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洪孟民、張啟發在內的多位農業科學家在一個有關農業節水抗旱技術的論壇上説,乾旱缺水已成為我國糧食安全保障的關鍵性制約因素。有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農業用水佔到總用水量的70%,但農業灌溉水利用率僅為每立方米産糧0.8公斤,不及發達國家的40%。這種高耗低效導致了對水土資源的過度開發和生態環境的惡化。

 我國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只有世界人均佔有量的四分之一,屬水資源脆弱國。而且我國水資源時空分佈極不均勻,地區之間、季節之間降雨量差別極大。張啟發院士説,本來華中、華南地區“旱不是一個問題”,但現在情況有所改變,降水量有減少的跡象,特別是7月中旬以後,雨水減少的趨向最明顯,這個時候正處於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灌漿成熟的關鍵生長期,對水的需求最大。

 科學家們説,為了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推進生物節水戰略意義重大。如果在節水抗旱農作物的培育上取得根本性突破,將有利於緩解農業的水資源“瓶頸”。據專家預測,我國只要在玉米、小麥、水稻和秋雜糧的種植領域實現節水品種的突破,就具備421億立方米的節水潛力,而且還具有不需工程和設施投入、農民易於接受和使用的優勢。

 據悉,科學家已在節水抗旱稻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據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學家羅利軍博士説,這家國內節水稻研究的前沿機構已篩選出優異的抗旱性種質,獲得了一批抗旱候選基因。利用旱稻的節水抗旱性和水稻的豐産性,育成世界上第一個雜交旱稻不育係,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雜交旱稻的三係配套,培育成一批節水抗旱稻種,在生産上已初步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有關科學家指出,由於作物的抗旱性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如何進一步拓展研究方向,在作物抗旱機制研究及抗旱性改良上取得突破,將是全面發展節水農業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完)

 
 
 相關鏈結
· 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用水效率很低
· 水利部發佈水資源公報 我國摸清水資源分配規律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通知
· 2004年我國水資源量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