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4日電(記者 常志鵬)在2005年經濟增長9.9%的情況下,我國主要能源品種生産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2005年我國煤炭産量超過21億噸,發電量超過2.47萬億千瓦時,原油産量超過1.8億噸,天然氣産量超過480億噸。但兩位數的增長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持續幾年的能源緊張局面。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提倡節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統計顯示,2004年與1990年相比,全國每萬元GDP能耗下降45%,累計節約和少用能源7億噸標準煤,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但我國經濟增長在相當程度上仍然是主要依賴資源的高投入,能源等資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把能耗降下來,是“十一五”規劃的硬指標。這也是國家首次把節能降耗目標與經濟增長目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但專家認為,要確保這一目標實現,需要“多管齊下”:
必須下大力氣進行産業調整和産品結構調整,建立以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資源節約型産業框架。以知識密集的金融、信息、商貿、旅遊、會展,以及技術密集的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汽車、新材料等産業,替代資源密集型産業,同時調整産品結構,高能耗行業要以高端基礎性材料為突破點,提高産品附加值。
在工業領域,應重點加強資源節約技術的孵化和培育,構築技術研究開發平臺和技術轉化仲介服務平臺,儘量縮短相關技術應用的環節,促進技術成果産業化,靠技術進步使單位産品能耗降下來。
應在全國儘快創建科學的資源節約評價體系,對資源消耗量大的重點企業實行資源利用公示,並與各級政府職能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幹部和企業法人的政績測評考核結合起來,可優先在公共建築、交通、高耗能産品等領域開展。
培養公眾的節約意識與節約技能。節能要從細節抓起,向公眾傳授資源節約的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建立有效的機制,引導公眾購買和使用資源節約型産品,並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自覺節約的好習慣。
有關部門的信息顯示,相對2004年中國原油和成品油消費量增長15.3%,2005年,中國原油和成品油消費總量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0.5%;同時,2005年中國原油和成品油的凈進口也減少了5.3%,而2004年是增長了36.5%。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情況説明,煤電油運的瓶頸制約有了一些緩解--煤炭供應有所緩和;拉閘限電省份從年初的26個,回落到年底的7個;東南沿海等地的油品緊張暫時緩解。分析認為,這些成果主要應該歸功於正在進行的“調整結構”。
但多位專家表示,“調整結構”沒有足夠的政策措施作為“抓手”,很難持續發揮作用。
據悉,從2006年起國家統計局將每半年公佈一次各地區萬元GDP能耗及降低率;同時,我國正在探索建立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幹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這些措施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熱衷於上項目、鋪攤子的行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