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政策解讀
 
中央一號文件解讀:9億農民有哪些實惠可以期待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記者姚潤豐 董峻)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新農村建設由此起步開局。這份高含金量的綱領性文件密集出臺32條重大舉措,破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諸多深層問題,也將給9億農民帶來八大實惠。

    合力出擊 財政支農力度空前

    文件亮點:2006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於上年,並逐步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

    背景回放:2005年僅中央財政安排用於“三農”的支出就超過3000億元,而在“十五”時期,中央財政安排用於“三農”的資金達到11300多億元,年均遞增17%。

    實惠評點:“十一五”時期,我國將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大力推進財政支農工作。2006年,將在全國範圍內徹底取消農業稅;完善並加強“三補貼”政策,糧食主産區要將種糧直接補貼的資金規模提高到糧食風險基金的50%以上;重點支持農村“六小”工程以及優質糧食産業工程、種子工程等項目建設。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重點用於糧食主産區中低産田改造和中型灌區建設。

    減負開源 千方百計促進增收

    文件亮點: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産品,推進“一村一品”。2006年要完善全國鮮活農産品“綠色通道”網絡,實現省際互通。繼續執行對糧食主産縣的獎勵政策,增加中央財政對糧食主産縣的獎勵資金。要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示範基地。

    背景回放: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到3200元以上,實際增長6%,是1997年以來的第二個高增幅年份。

    實惠評點:國家今年將繼續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主産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同時改革和完善農資價格調控機制,逐步建立對種糧農民的化肥、柴油等農資的直接補貼制度。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現代農業,選擇黃淮海專用小麥、三江平原水稻、新疆棉花、西北黃土高原蘋果、浙南閩西粵東柑橘、桂中南雙高甘蔗、東北奶牛、黃渤海出口水産品等8個産業帶進行重點建設。

    托舉希望 農村教育醞釀突破

    文件亮點:2006年對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對其中的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2007年對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

    背景回放:目前全國4.8億農村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佔4.2億人,近九成農村勞動力的科技文化素質低下。

    實惠評點:5年後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將實現全免費,農村教師400多億元工資也將全額列入預算。2006年至2010年,中央與地方各級財政5年間將累計新增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約2182億元。此外,國家還將加大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的力度,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規模,提高補助標準,增強農民轉産轉崗就業能力。

    奉獻關愛 務工農民再獲實惠

    文件亮點:進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種針對務工農民流動和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建立工資保障金等制度,切實解決務工農民工資偏低和拖欠問題。逐步建立務工農民社會保障制度,依法將務工農民全部納入工傷保險範圍,探索適合務工農民特點的大病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辦法。認真解決務工農民的子女上學問題。

    背景回放: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人員1.2億多人,隨同父母進入城市的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約有643萬人。

    實惠評點:2006年,國家將基本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問題,並把防範拖欠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十一五”時期,優先解決農民工工傷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障問題,特別要保障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還將為進城登記求職的農村勞動者提供免費的職業介紹服務,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者可享受一次性的職業培訓補貼。

    增加投入 農村合作醫療提速

    文件亮點:從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財政較大幅度提高補助標準,到2008年在全國農村基本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強以鄉鎮衛生院為重點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救助體系。

    背景回放:佔全國總人口近60%的農村居民僅享用了20%左右的醫療衛生資源;90%左右的農民是無保障的自費醫療群體。

    實惠評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今年將擴大到40%,中央財政對參加合作醫療農民的補助標準在原有每人每年10元的基礎上再增加10元,地方財政也要相應增加補助,爭取到2008年在全國農村基本普及。國家還將落實必要的經費,支持鄉衛生院和縣醫院的建設,為農民提供安全、廉價的基本醫療服務。

    夯實根本 全力提升農村基建

    文件亮點:從2006年起,大幅度增加農村沼氣建設投資規模。安排資金支持編制村莊規劃和開展村莊治理試點。可從各地實際出發制定村莊建設和人居環境治理的指導性目錄,重點解決農民在飲水、行路、用電和燃料等方面的困難。引導和幫助農民切實解決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問題。

    背景回放:至今全國仍有近5萬個村不通公路;全國一半的行政村沒有通自來水;3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亟待解決;60%以上的農戶還沒有用上衛生廁所;2%的村莊還沒有通電。

    實惠評點:“十一五”期間我國將優先解決1億農村群眾飲水不安全問題,新改建農村公路120萬公里,基本實現全國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公路,95%的鄉鎮和80%的建制村通瀝青路或水泥路,同時實現路通車通。

    健全體制 農村改革全面深化

    文件亮點:進一步深化以農村稅費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創新鄉鎮事業站所運行機制,精簡機構和人員,5年內鄉鎮機構編制只減不增。有條件的地方可加快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和“鄉財縣管鄉用”財政管理方式的改革。

    背景回放:取消農業稅後一些隱性負擔相繼暴露。目前農村資金大量流出、金融“失血”嚴重,政策性銀行職能弱化,國有商業銀行悄然退出,農業保險嚴重萎縮。農業在整個金融機構中佔用的貸款餘額不到6%。

    實惠評點:2006年,國家將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著力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農村金融機構將放寬對種糧農戶小額貸款的擔保條件和期限。

    塑造風貌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

    文件亮點:加強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推動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

    背景回放:由於農村文化工作底子薄,當前農民“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的現象普遍存在,而賭博、腐朽、粗俗文化和封建迷信卻大興其道。有些地區沒有落實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民主管理,農民的民主權利沒有得到切實維護。

    實惠評點: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百姓將享受到日益完善的文化服務。到2010年,我國將基本實現20戶以上的已通電自然村全部通廣播電視,全國農村將實現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農村影院、文化館、圖書館等設施的普及,也將把農民的傳統日常生活概念大大拓展。 (完)

 
 
 相關鏈結
· 億萬農民的共同期盼 寫在中央一號文件公佈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