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權威訪談
 
訪衛生部副部長:建設新農村須高度重視衛生事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25日   來源:光明日報

    有農民健康才有新農村

    記者:在我國13億人口中,農村人口占大多數。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有健康的農民才有新農村。

    陳嘯宏:搞好農村衛生是保證農民以高素質的智力、體力發展生産、繁榮經濟的基本條件之一。作為農村公共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農村衛生事業,提高農民健康水平,對於保護農村生産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意義。

    “十五”期間,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明確了發展農村衛生事業的指導原則和政策,並加大了對農村衛生工作的投入力度,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等工作,農村衛生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通過一系列的舉措,我國農村衛生事業有了飛躍性的發展。第一,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有所加強。2004、2005年中央財政分別安排專項資金近40億元。二是理順了管理體制,使農村衛生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提高鄉鎮衛生院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是對現有的農村醫療衛生人員,通過在職培訓,不斷提高素質和水平。

    醫療服務與健康需求還存在差距

    記者:目前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狀況和農民群眾的健康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差距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陳嘯宏:具體説來,一是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我國的醫療衛生資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醫院,農村醫療衛生資源嚴重不足,農村缺醫少藥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扭轉。二是農民缺乏基本醫療保障,一些地區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居民佔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二。據2003年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有79.1%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醫療保障,基本上靠自費看病。三是農村醫療衛生投入嚴重不足,醫療機構的運行機制主要靠向群眾就診收費維持運行和發展。有些醫療機構盲目追求收入,出現了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四是農村缺乏合格的衛生人才,難以承擔農村繁重的醫療衛生服務任務,農民醫療狀況嚴峻。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衛生部採取了包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等多項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例,截止到2005年12月底,全國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的縣(市、區)已達到678個,佔全國總縣(市、區)數的23.7%;覆蓋2.36億農業人口,參加合作醫療的人口達到1.79億,參合率75.7%。參合農民就診率和住院率均明顯提高,就醫經濟負擔有所減輕,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有所緩解。

    多項措施提高農村衛生水平

    記者:今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請您談一下“十一五”期間對農村衛生的規劃設想。

    陳嘯宏:“十一五”期間,國家將把健全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和疫情防控網絡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把重大傳染病防治和基本醫療服務作為重點。在行政區劃調整中,每個鄉鎮都要有一所政府舉辦的衛生院,承擔農村疾病預防控制、基本醫療、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工作。

    在加強基本醫療服務方面,將繼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5年8月10日,國務院第101次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情況。會議決定,逐步擴大試點覆蓋面,提高財政補助標準,擴大中央財政補助範圍,爭取2008年將這一制度在全國基本推行,確保2010年實現基本覆蓋農村居民的總體目標,從2006年開始,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參合農民的補助在原有人均年10元的基礎上再增加10元;地方財政也相應提高補助標準。

    在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中,國家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實施的“四免一關懷”政策正在逐步得到落實。實行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使結核病人的治療率逐步提高,通過聯防聯控機制等舉措,血吸蟲病疫情蔓延的趨勢得到遏制。

    “十一五”期間,我們還將健全農村衛生經費保障機制。合理核定農村衛生的人員和機構編制標準,加快研究確定農村公共衛生基本項目,明確農村衛生機構應該承擔的基本公共功能,研究建立政府財政對農村衛生機構和農村公共衛生項目的經常性補助機制。

    同時為了減輕農民負擔,我們將研究規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職責和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價格管理辦法,遏制農村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並加強監管,確保醫療安全。(記者 齊芳)

 
 
 相關鏈結
· 吳儀: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推動衛生事業發展
· 高強表示中國衛生事業還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
· 建設新農村的強大支撐:必須解決好“三農”問題
· 中宣部舉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網上主題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