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政策解讀
 
重讀2005政府工作報告:科技創新增強綜合國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記者吳晶晶)重讀與背景:2005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科技體制改革和科技發展的論述當中,處處體現了“創新”的含意。“今年要發佈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溫家寶總理一年前作出了這個承諾。

   對照與盤點:2005年歲末,對於杭州開源電腦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光明來説,可謂“三喜臨門”:公司自主研發的“全自動電腦調漿系統”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民營企業的代表,他受邀到北京參加新世紀的第一次全國科技大會;更令徐光明振奮的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發佈,明確提出使企業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

    和許光明一樣備受鼓舞的還有科技界、企業界以及更多對我國科技發展充滿信心的人們。11個重點領域、68項優先主題、27項前沿技術、4個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規劃綱要繪就了一幅“路線圖”,對我國未來15年科技的發展作出了全面規劃和部署,並確定了我國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

    2005年,“科技進步和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在自主創新的號角下,科技改革和創新碩果纍纍。

    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進展。全國263家轉制技術開發類科研院所科研經費投入不斷增加,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分類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高等院校在科研與教育結合上積極探索,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科技仲介服務機構在促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創新環境不斷改善。

    我國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大陸科學鑽探深入地下5158米、首次實現單分子自旋態控制等一批重要成果;在戰略高技術和社會發展領域,龍芯2號、TD-SCDMA系統等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在電動汽車、食品安全、新藥研製等領域取得多項成果……在此過程中,能夠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於創新的高素質人才不斷涌現;發明專利、知識産權、技術標準,這些名詞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

    更多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排頭兵,華為、大唐、海爾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企業開始在全球高新技術産業格局中佔有一席之地。

    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有關部門著手從科技投入、稅收激勵、知識産權、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研究制定有利於自主創新的具體措施,相關政策不久前已經出臺。一度困擾我國科技改革和發展的科技投入總量不足、科學研究質量不高、關鍵技術自給率低、尖子人才比較匱乏、創新環境不夠完善等問題有望得到改善。

    科技創新使國家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專家指出,我國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和能力;建立了大多數國家尚不具備的比較完整的學科佈局;在生物、納米、航天等重要領域的研究開發能力已躋身世界前列……(完)

 
 
 相關鏈結
· 溫家寶主持會議徵求對“十一五”規劃綱要等意見
· 溫家寶主持座談會徵求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
· 溫家寶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