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科學發展觀是新階段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指導方針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12日   來源:光明日報

  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新世紀新階段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堅持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於加 快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和軍事鬥爭準備,確保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的歷史使命,具有根本性、長遠性的指導意義。

    新世紀新階段必須牢固確立科學發展觀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科學發展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對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關於發展思想的繼承、豐富和發展,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我國20多年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啟示我們,面對國際國內不斷變化著的新形勢,為在世界格局大變動中把握戰略主動權,保證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戰略目標,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地位。

    從我們黨緊緊把握時代主題大力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認識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地位。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有著深厚的實踐基礎,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精神和思想方法。我們要著眼時代主題,從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認識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地位。自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提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科學論斷以來,我們黨和國家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不斷增強,開闢了令世人矚目的和平發展之路。我們黨在指導思想上,始終貫穿著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理念。鄧小平同志以“發展是硬道理”極其醒目而意義深刻的六個大字,凝聚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意志。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鮮明地提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發展定位於第一要務,使我們黨更加透徹地看到,“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發展中大國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僅指明了發展是興國之道,而且鄭重表明發展先進生産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執政的莊嚴使命。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著眼于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觀念、開拓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確立了指導發展的科學的思想體系。我們黨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指導思想,從“扭住不放”的堅定性,到“第一要務”的鮮明性,再到“科學發展”的高度理性化和系統性,既堅持一以貫之,又逐步豐富發展,形成完整的科學體系。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逐步確立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國防實力和軍隊的自衛作戰能力得到明顯增強。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領導下,我軍贏得了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的勝利,經受住了1989年政治風波的重大考驗,在香港、澳門回歸後履行了維護國家主權的神聖使命,為戰勝特大洪澇災害和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有力的軍事鬥爭打擊和遏制了“台獨”勢力的分裂行徑。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經並將繼續轉化為廣大官兵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堅定信念。

    保證實現新世紀新階段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地位。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然後再繼續奮鬥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央軍委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確定了國防和軍隊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制定了相應規劃。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才能解決好前進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國防和軍隊建設與國家經濟社會建設協調發展。胡錦濤同志指出,經過20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加速,農村大量富餘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經濟市場程度迅速提高,深化改革進一步觸及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體制創新進入攻堅階段;地區發展不平衡,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從利益關繫上看,社會利益關係更趨多樣化,社會利益關係更趨複雜,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深化改革面臨的這些問題與國防和軍隊建設息息相關。經濟市場化程度迅速提高,必須更加重視市場對配置國防資源的作用;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將引起兵員結構變化、後備力量建設變化以及國防動員方式等多方面變化;國家體制創新可能引起國防領導體制調整,對軍隊體制調整也會産生一定影響;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可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創造更有利的社會環境,同時也要求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加強統籌和科學管理,保證提高效益;社會利益關係變化,對軍隊吸納人才、軍隊人事福利制度以及思想政治建設將産生深刻影響,必須通過深化改革進行合理調整,建立健全相互配套的制度。總之,正確解決深化改革面臨的問題,必須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加強宏觀籌劃,正確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絡,保證國防和軍隊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協調,同步實現發展的戰略目標。

    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胡錦濤同志科學判斷新世紀新階段國家發展和軍隊建設所處的歷史方位,著眼實現黨的三大歷史任務,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明確提出我軍在新世紀新階段要肩負起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的歷史使命。胡錦濤同志關於我軍歷史使命的論述與科學發展觀具有內在統一性。歷史使命科學地回答了新形勢下建設什麼樣的軍事力量和如何運用軍事力量的問題;科學發展觀對指導軍隊發展來説,系統地回答了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和怎樣發展的問題。二者既互為目的,又互為條件。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軍隊建設,目的是保證我軍有效履行歷史使命;軍隊履行歷史使命是為了保證國家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是為了促進軍隊科學發展。

    我軍歷史使命體現“打得贏”與“不變質”的有機統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解決好這兩大歷史性課題。“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歷史使命,深刻反映了我軍“是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這一根本屬性,同時又賦予了新的時代要求。“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鮮明地揭示了人民軍隊與執政黨的關係,軍隊必須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為核心使命。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這是黨的三大歷史任務在軍隊中的體現。新的歷史使命更加明確了軍隊的發展方向和建設目標,概括起來講,就是要保證“打得贏”和“不變質”。2005年10月4日,胡錦濤主席在聽取南京軍區工作彙報後的講話中指出:“要緊緊圍繞打得贏、不變質,全面加強部隊革命化、現代化和正規化建設,推動部隊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一指示告訴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加強軍隊“三化”建設,解決好打得贏、不變質兩大歷史性課題,才能保證我軍有效地履行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進一步強化“軍魂”意識,堅決抵制“軍隊非黨化”、“軍隊非政治化”等錯誤思潮的侵蝕和影響,確保黨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牢牢掌握部隊。要持久地開展以堅定理想信念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廣大官兵始終保持政治上的堅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純潔,始終保持堅強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戰鬥精神。為保證履行我軍的歷史使命,還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著力從武器裝備建設、組織體制創新、教育訓練改革等方面提高戰鬥力,要堅持把依法從嚴治軍方針貫徹到軍事、政治、後勤、裝備建設的各個領域,貫徹到部隊工作的方方面面,貫徹到戰鬥力建設的全過程,使革命化與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我軍建設全面協調發展。

    我軍歷史使命體現維護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有機統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全面提高我軍的威懾和實戰能力。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這兩個方面的歷史使命,集中體現了我軍作為戰鬥隊的根本職能。當前,我們面臨著複雜的國際環境,政治、軍事方面的傳統安全威脅與經濟、科技、文化、環境、衛生等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堅持把維護傳統安全與維護非傳統安全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確保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得以維護,使國家利益得以實現。戰略機遇期是一種預期性的存在,既有成為現實的客觀條件,也有喪失的可能性。因此,必須憑藉高超的戰略智慧,採取有力的戰略手段,才能緊緊抓住機遇,並以足夠的能力予以維護。為達此目的,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保證實現軍事戰略與國家發展戰略相協調,使軍隊有能力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必須看到,對我國安全的威脅來自諸多方面。國際間的一些軍事同盟日趨緊密,對我國的國防安全構成戰略威脅;“台獨”勢力分裂國家的圖謀不會自行改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面臨挑戰;島嶼主權爭議日益複雜,引發軍事危機的危險性長期存在。在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的威脅相互交織的情況下,不可忽視軍事力量的作用,必須進一步加強遏制和制止“台獨”的能力、遏制強敵軍事威脅的能力、維穩固邊的防衛能力、維護太空安全的戰略能力、維護電磁空間安全的能力、維護海洋權益和海上重要戰略通道安全的能力。為此,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胡錦濤主席關於“必須高度重視軍隊建設的戰略籌劃,搞好頂層設計”的重要指示,注重謀大局、抓統籌、求實效,確保我軍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我軍歷史使命體現維護國家自身利益與履行國際責任的有機統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保證我軍有效行使對內和對外職能。我軍肩負的“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歷史使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的同時,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明確了我軍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從而把我軍維護國家自身利益與履行國際責任統一起來,從武裝力量的職能上進一步表達了我國將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積極貢獻。黨的十六大報告鄭重申明:“我們主張順應歷史潮流,維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我們願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積極促進世界多極化,推動多種力量和諧並存,保持國際社會的穩定;積極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於實現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趨利避害,使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從中受益。”我們主張“安全上應相互促進,共同維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近些年來,經過與各國的共同努力,我國已與10多個陸地鄰國簽訂了邊界條約,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中國為處理國際和地區一些熱點問題發揮了建設性作用,促進了世界共同發展。新世紀新階段我軍的歷史使命,要求軍隊必須把維護國家自身利益與履行國際責任統一起來。在國際上仍然存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存在著不同形式的地區霸權的情況下,無論是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還是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都必須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作後盾。江澤民同志指出:“軍隊的強大,關係著國家和人民的尊嚴、榮譽、安全和利益。”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要努力建設一支同我國地位相稱、同我國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軍事力量。我們要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我們黨確立的新的安全觀統一起來,從保證履行歷史使命出發,全面加強軍隊建設,使我軍既能有效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安全,又能在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必須充分發揮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作用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興起的世界新軍事變革,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影響最深刻最廣泛的軍事領域的一場革命。其深刻性在於這場變革發生在人類文明由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轉變時期,工業時代的機械化軍隊正在轉變為信息化軍隊,變化的深刻性前所未有;其廣泛性則表現在這場變革波及全球,幾乎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都不能置身其外。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內在聯絡,統一于保證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快又好的發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可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開闢道路和提供動力。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軍事變革的任務更加艱巨,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掌握和運用科學發展觀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根本保證。

    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本質和核心是實現信息化,堅持科學發展觀才能保證信息化建設順利發展。世界上各國軍隊的信息化建設實踐表明,綜合集成是信息化的一個本質特徵,包括武器平臺集成、部隊功能集成、作戰手段集成,總體上是“人-機系統”的集成。這種綜合集成,是由信息化戰爭的特殊表現形式即體系與體系的對抗決定的。體系對抗要求戰場感知能力、信息傳輸能力、快速機動能力、精確打擊能力緊密融合。從信息化建設的目標上看,是要通過綜合集成實現組織指揮一體化、作戰力量一體化、後勤保障一體化;從信息化建設的要求上看,必須搞好頂層設計、總體謀劃,使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資源實現有機整合;從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來看,必須嚴密組織、靈敏控制和科學評估。這些特點都説明,信息化建設離不開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應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深入考察和認識與我軍信息化建設密切相關的因素,認清信息化建設應不斷解決的問題和發展方向,探索信息化建設的組織方式、運行機制和科學方法,把信息化建設引入科學發展的軌道,並堅持不懈地運用科學發展觀這一思想武器,不斷研究解決新問題,實現我軍信息化建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要完成我軍現代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科學發展觀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保證。機械化和信息化是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兩個重要階段,在信息化時代到來之際,我們沒有必要等到走完發達國家軍隊機械化建設的全過程,再來搞信息化,而應該在加強機械化建設的同時,加快軍隊信息化建設的步伐,通過走複合式發展的路子,實現跨越式發展。機械化與信息化建設必須統籌謀劃、全面發展,防止顧此失彼。實現全面發展,在思想方法上要堅持有機統一。必須認清,機械化是信息化躍升的基礎,沒有高性能的機械化平臺,沒有快速機動的載體,再好的信息技術也發揮不了作用。因此,必須堅持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主導,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努力實現我軍現代化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堅持協調發展,則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實踐中來,解決好“帶動”與“促進”的關係。“帶動”作用是牽引力,“促進”作用則是推動力。信息化之所以能夠帶動機械化,根本原因在於信息資源具有極強的增值性效能。對運用於軍隊建設和作戰的各種物質和能量來説,信息是可滲透到各個領域的“粘合劑”,因而起到“倍增器”的作用。基於這樣的原理,把信息技術“嵌入”現有武器裝備,為其裝上“大腦”,配置“耳目”,使之變得有“智慧”、更加“聰明”,這可謂對信息化的改造性帶動;研製和發展新式武器,置入電子火控系統,提高機動力和打擊的精確性,可謂對機械化的原創性帶動;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加強作為戰場神經的指揮自動化系統建設,使各種武器系統發揮更大更強的作戰能力,可謂對機械化的全面帶動。要始終不渝地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複合式發展中實現由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變。

    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要靠不斷創新來推動,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作用將貫穿在各方面的創新之中。軍事變革就是不斷創新的過程,創新精神是變革的基本條件,創新成果是變革的主要標誌。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要靠不斷創新來推動,而創新離不開正確理論指導,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作用必將貫穿于軍事變革的整個進程之中。為加快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保證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科學發展,胡主席要求我們必須加強軍事理論創新、科技創新、組織體制創新和軍事管理創新。只有自覺運用科學發展觀所體現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才能獲得真理性認識,實現軍事理論創新和科技創新。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理論指南,把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緊密結合起來,使軍事理論創新和科技創新步入科學發展的軌道。組織體制創新與其他方面的改革相比,更需要總體謀劃、充分論證,保證科學合理、關係協調、運行高效。推動組織體制創新必須破除傳統觀念,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破體制性障礙,才能加快推進軍隊建設的整體轉型。軍事管理體現在軍事實踐活動的各個方面,具有決策與規劃、組織與協調、控制與評估等多種職能,其目的是保證出效益、出戰鬥力。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大力推進軍事管理創新,全面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軍事科學院 鄭申俠 劉源)

 
 
 相關鏈結
· 溫家寶:國防和軍隊建設是現代化建設重要戰略任務
· 我國今年起將開展軍隊特有專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
· “十五”期間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快又好地發展
· 全軍和武警部隊2005年度軍事訓練成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