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地方高等院校如何發揮三大職能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7日   來源:甘肅日報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高等學校肩負著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從一般意義上來説,高等學校具有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的三大職能,而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這三大職能都是十分需要的。同時,地方高等學校是由地方政府舉辦的,並且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已經較好的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立了密切地聯絡,所以從理論上來説能夠比較好地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但是,在客觀上由於受高等教育自身發展規律的制約,在主觀上由於受指導方針、評價體系等方面的制約,地方高等學校與部屬重點高校盲目攀比,貪大求全,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三大職能的發揮上,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

    為了充分發揮地方高等學校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必須建立起地方政府與地方高等學校之間的良性互動關係: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尊重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基礎,要充分發揮自己作為舉辦者特殊地位,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出發,在學科佈局、專業設置、科學研究項目設立等方面,對地方高校進行宏觀調控和指導;同時應採取一些特殊的政策措施,對地方高校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設立專項支持經費,鼓勵地方高校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貢獻。另一方面,地方高校也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地方高校只有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才能拓展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並從服務社會、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三方面做出較大的戰略調整。

    在服務社會方面,樹立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意識,充分發揮和利用與周邊農村地區的地緣優勢、情感優勢、智力優勢,立足本地,拓寬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和農村發展應重點抓好的相關領域,積極創造條件,整合資源、挖掘潛力,為這些領域的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帶動和幫助農村地區快速發展。同時,加強與地方的縱橫聯絡,深入分析地方經濟建設和農村發展的任務、方向,結合自身實際條件,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辦學模式等。在人才培養方面,地方高校由於具有嵌于並輻射廣大農村地區的區位特點和優勢牞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尤其是農村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某種意義上,地方高校實現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的關鍵,在於培養出的人才是否適應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的需求。因此,必須全面分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人才規模和能力的新要求,分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人才需求的新形勢,結合學校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上,利用自身的辦學特色和優勢,著力培養適應新農村建設需要的各類高層次人才、農村技術人才、管理人才、文化人才等各類人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地方高校的專業設置應具備靈活性、適應性和適用性等特點,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為專業設置的依據,建設特色專業;同時,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求調整專業結構,積極開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及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相關專業,提高專業設置與新農村建設需求之間的契合度,提升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能力。此外,還要花大力氣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調整課程設置,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人才、智力和技術支撐。在科學研究方面,與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相適應,地方高校應基於其地方性的特點,以基礎研究為主導,在強化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主動調整科研方向、結構,從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把農業、農村、農民遇到的難題作為研究課題,解決地方經濟和農村發展中急需解決的科學技術問題,充分發揮科技優勢,主動服務新農村建設。在科研目標的設定方面,也應突出實用性,要直接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規劃設計、指導,堅持産學研有機結合,通過科研活動,進一步增強地方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地方高校科研工作為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同時,地方高校作為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在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的過程中,也將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陳曉龍 係西北師範大學副校長、教授)

 
 
 相關鏈結
· 農業部啟動新農村建設百村示範行動
· 杜青林:創新工作思路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范小建:落實各項惠農政策 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