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紛紛提出新的人才發展戰略,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強化本地區對外來人才的吸引,提升本地區發揮現有人才作用的水平。廣東省不久前完成了《廣東省人才強省戰略研究》,提出了構建“人才生態圈”的設想。
《廣東省人才強省戰略研究》是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十一五”規劃公開招標的課題。廣州市商道諮詢公司總經理李志堅率領他的團隊奪標後,經過廣泛深入的調研、論證完成了這項軟科學課題,提出構建人才生態圈是廣東省人才強省戰略的總體發展目標。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地區,一個單位,能否吸引優秀人才,取決於它能否為各類人才提供一個良性的生態環境。李志堅等人把這個環境描述為“人才生態圈”:人才生態圈是與人才成長、開發、使用、創業等息息相關的所有要素組成的有機系統,主要包括文化環境、法制環境、市場環境、制度環境,創業環境與激勵環境等等。
李志堅認為:廣東現有的人才政策好,人才空間集聚程度高,人才資源總量和規模大,整體素質好,有一批站在國際國內科技領域前沿的高新技術人才,一批適應國際經濟、金融、貿易發展的高級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且廣東人才資源的知識構成能適應目前本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但是,這些還不能構成一個科學的、能夠勝任“重要機遇期”經濟發展的人才生態圈。
作為補充,他們提出了三個重要指標:第一,人才生態環境和諧性強。這是指整個社會大環境良好,有強有力的法制體系,成熟的人才市場、良好的創業環境與激勵環境;第二,人才再生能力強。這是判斷人才生態圈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包括對職業深化和職業轉變所需能力的再創造,它要求一個健全的、高效率的社會性人才培訓、使用、開發體系;第三,人才鏈層次性強。人才鏈的層次性越強,人才生態圈規模也就大,結構也就越合理,質量水平也越高。
專家提出人才生態圈的“開放共濟”,其含義在於同時強調它的規模、層次和開放性。既要有大批的國際頂尖人才,又要有大批的優秀工人、高級技師;要疏通公有制與非公有制之間、不同地區之間的人才流動渠道。
更重要的,是要改革人才評價方式,不斷完善人才測評體系。對所有這些人才都要能夠科學評價,讓人才充分、及時、合理地配置和流動。
《廣東省人才強省戰略研究》提出的目標是:“到2010年,使廣東省的人才總量位居全國前列,每萬名人口中的人才數量、每萬名勞動者中的人才數量、具有國際水平的人才數、高學歷人才數、高級技術職稱、應用型的技術人數等指標均居全國一流水準”。(靳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