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如何看待中原城市群的崛起與城市文化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24日   來源:光明日報

    城鎮化是指人口由農村向城市轉移和集中的過程,代表了一種新的生産和生活方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鎮化在工業化、信息化的推動下蓬勃發展,以京津塘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崛起為標誌,中國進入了全面城鎮化的新時代。

    在中國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中原城市群”的建設舉足輕重。如何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河南的城鎮化建設,如何以城市文化指導“中原城市群”的發展?我們認為,對於中國特別是河南的一些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地區,如果在以“信息化”推動“工業化”的同時,能夠高瞻遠矚地以“文化化”來深化“城鎮化”的戰略,那麼河南的跨越式發展會更有內涵,“中原城市群”的發展也將更有動力。

    城市文化建設在“城鎮化”進程中的地位

    城市是一個整體,完整的城市功能,包括硬體和軟體兩個部分。“中原城市群”的崛起,要靠“硬體”的增長,但還要有以文化為核心、以科技為基礎、以生態為關鍵的“軟體”的全面提升。所謂城市文化,就是指以文化為核心,以科技為基礎、以生態為關鍵的“軟實力”的建設。

    事實表明,城市文化和城市實體其實是神與形的關係。如果説城市實體建設是基礎,那麼城市文化建設則居於主導地位。首先,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未來的城市競爭將以城市文化論輸贏。一個地方的文化是一個地方的根,一個城市的文化應該是這個城市的魂。城市的發展要靠文化領跑,一個沒有文化靈魂的城市不可能有長久、健康的持續發展。正是城市文化反映出來的城市精神,讓一座座城市“無可匹敵”、不同凡響。

    其次,城市文化建設直接關係著城市的競爭力。現代城市之間的競爭,是不同地域範圍內城市綜合實力的角逐。城市文化建設無疑是城市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城市之間的競爭發展,既是其資源、能源、項目、資本、技術的競爭,更是文化、生態、科技、形象等“軟實力”的競爭。顯然,有沒有這種“軟實力”,將直接決定著你在中國“城鎮化”中的領跑速度。

    第三,城市文化建設確立了城市的個性,直接關係著城市的形象打造。我們認為,良好的城市形象除了先進的設施、優美的環境、健全的功能外,更多的應是城市中個性獨特的文化特質。例如,每當聽到音樂之都、水上之都、世界之都的説法,我們馬上就會想到維也納、威尼斯和紐約。因此,城市文化建設對於城市的存在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城市魅力的源泉。

    總之,我們堅信,城市文化建設將為河南的“城鎮化”發展,特別是“中原城市群”建設注入活力和靈魂,重塑形象和品位,將加速提升“中原城市群”的凝聚力、傳播力、影響力和滲透力,有力地助推“中原崛起”。

    一手抓城市群實體建設,一手抓城市文化建設

    城鎮化是一個地區走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在“中原城市群”發展過程中,既要抓好“硬體”建設,更要抓好“軟體”建設。當前,不少大都市、大中城市都把文化戰略作為整體發展戰略的核心。在這個意義上,城市文化建設和文化産業大發展,是整個城市化進程中一個必然的大趨勢。“中原城市群”建設,也要適應這一世界性城市化發展的潮流,把城市文化建設和文化産業發展放在首位,搶佔世界城市發展的主動權。

    以城市文化指導中原城鎮化的進程和“中原城市群”建設,要求我們必須明確城市的文化定位,並有序地推進城鎮化進程。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説“鄭汴洛一體化”首先是“文化一體化”。

    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原城市群”中的三個一級城市,鄭州作為省會城市,開封作為消費城市,洛陽作為重工業城市,其城市特徵非常明顯。改革開放以後,地域優勢使鄭州率先以商城形象脫穎而出。鄭州曾經以“綠城”聞名全國,但現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樓比樹多,“綠城”成了一個美好的回憶。鄭州過去曾經提出過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東方芝加哥”的夢想,但現在卻不甚明了其個性。開封作為古城,近年來經濟發展也出現了重視發掘古都資源的傾向。隨著産業結構調整,洛陽因形勢所迫在“牡丹花會”的基礎上向旅遊風景城市發展。它依靠的是龍門石窟、牡丹花會、天子駕六等文化資源。和北京相比,洛陽的地面遺存歷經劫難,已十分有限。但洛陽有豐富的遺址資源,“地下文化寶庫”正在打開。面對洛陽眾多的文化遺址,如果能夠和中國的“大遺址保護”工程結合起來,在洛陽建成幾十處遺址廣場或遺址公園,這是何等恢宏的形象。其次,必須大力發展社區文化,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體現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尊重和融合。河南博物院的創意始於元代郭守敬的觀星臺,體現了天圓地方的理念。鄭東新區的整個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如意”。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美術館、音樂廳)更像一隻優美的彩蝶,其“雄峙中原,蝶舞龍湖”的美好意象令人浮想聯翩。第三,在當前,也是最重要的,城市文化建設要通過大力發展文化産業,變城市的“軟實力”為“硬實力”。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伴隨著發達國家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或信息經濟或“産銷合一經濟”的轉化,在英國、美國等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掀起了一股關於“創意工業”、“創意經濟”特別是“創意城市”的熱潮,其核心思想在於,以文化為主體內容的産業將成為新經濟的核心,以創意為基礎的文化産業將成為“城市化進程”新的動力引擎。應當承認,這一現象是人類經濟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標誌:我們將從工業經濟躍升到知識經濟、信息經濟、服務經濟的新階段。因此,因勢利導地抓住這一戰略機遇,通過大力發展文化産業,加速河南“城鎮化”進程,助推“中原城市群”建設就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首先,要立足本土資源發展文化産業。河南豐富的文化資源,不僅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具有歷史增殖性。從産業的意義上講,就是一種文化資本。這種文化資本,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具有産業化運作的巨大潛力。如果我們不能夠充分挖掘這種文化資本,創造這種資本,運作這種文化資本,通過文化産業把文化資源的巨大潛力變為城市發展的産業實力,那麼在新一輪的“城鎮化”浪潮中我們就有“落伍”的危險。

    其次,在發展文化産業的過程中,要大力倡導文化創新。歷史文化資源只是我們發展城市文化的一個內容,我們並不指望用傳統文化來解決當代中國的城市問題。日本設計師黑川紀章十分正確地指出,保留歷史文化遺産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而創造將來能夠成為歷史文化遺産的先鋒建築,更是一項不容忘記的挑戰。

    總之,城鎮化是一場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中原城市群”建設是在工業化還沒有完成的時候開始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可謂是“一身三任”。面對如此重任,如果沒有文化化的加盟,我們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很難協調發展,並極有可能迷失發展的方向。在中國城鎮化的過程中,一定要以“落地負千年之責”的歷史意識,致力於城市文化建設。我們認為,城市文化的發展,文化産業的形成,必將使河南的“中原城市群”建設不同凡響,我們相信,在城市文化指導下的“中原城市群”發展,將是一個充滿藝術創造的過程。(李庚香 河南省文化廳副廳長)

 
 
 相關鏈結
· 河南印發規劃綱要 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