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外交往>> 民間交往
 
 
兩岸學者在滬探討如何應對城市強對流天氣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1月14日電(記者李榮)海峽兩岸大氣科學家14日在上海共同表示,中小尺度的短時強對流天氣預警已成為城市防災的重要一環。像颱風這樣的災害性天氣預報,僅報準颱風路徑、颱風登陸時間等基本信息已經顯得不夠,還必須細化到局部強降水和泥石流的預警,才可減輕城市可能遭遇的災害。

    在14日舉辦的“海峽兩岸颱風與強對流天氣研討會”上,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周仲島教授表示,台灣遭受颱風侵襲的幾率較大,島內正在實施“追風追雨”計劃,防控泥石流等颱風中的強對流天氣災害已日益上升為重要議題。加強颱風中降水和泥石流的預警預報,建立強對流天氣分區域的預警模式,對全島預警中心提升防災能力至關重要。

    上海市氣象局局長湯緒也認為,過去颱風預報,一般報準路徑和登陸時間及地點,已屬“了不起”。但今後的氣象研究,還應該深入到颱風內部結構中去,掌握其不對稱結構所導致的風雨影響的不同規律,將其登陸前後及不同區域的中小尺度強對流天氣過程及時地預報出來,這對城市的安全及市民的生活關係太大了,勢必要得到大力的加強。

    據了解,中小尺度短時強對流天氣預報是一個世界性的氣象難題。但由於此類天氣對城市的局部破壞性大,目前世界各大城市都在著力攻克這一預報難題。

    北京大學陶祖鈺教授對記者説,過去大陸的氣象觀測設備跟不上,影響了預報的精度。如今大陸的氣象監測水平在快速提升,氣象衛星上天,各地也在有計劃地建設多普勒雷達觀測系統,地面氣象站的設立密度也在加大,氣象數據分析軟體的引進、消化和“本土化”改造也進展順利,加強中小尺度氣象預報的條件正在一步步地完善起來。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由於北京將舉辦2008年奧運會、上海將主辦2010年世博會,前推30分鐘至1小時的臨近天氣預報研究正在加緊進行。到時,包括場館及飛機場等相關重要場所的小尺度短時預報將推出,並將在觸摸屏上滾動發佈供查詢。

    兩岸氣象科學家都表示,在颱風、強對流天氣等研究領域將加強合作,互通研究的新進展,為提高城市強對流天氣的精細預警服務水平提供科學上的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