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外交往>> 國際合作
 
開發新能源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啟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布魯塞爾5月24日電(記者 盧蘇燕)經過4年多談判,參加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項目的歐盟、美國、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和印度7方代表24日在歐盟總部草簽了一系列相關合作協議,標誌著這項旨在開發新能源的宏偉計劃開始啟動。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是為驗證全尺寸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可行性而設計的,其原理類似太陽發光發熱,即在上億攝氏度的高溫條件下,利用氫的同位素氘、氚的聚變反應釋放出核能。核聚變能源使用的氘、氚可從海水中提取,而且不産生溫室氣體及高放射性核廢料,因此被認為是未來人類能源的希望所在。

    根據談判結果和24日草簽的協議,反應堆將建在法國,項目預計持續30年,前10年用於建設,後20年用於操作實驗。這一項目總花費預計約為100億美元,歐盟承擔50%的費用,其餘6方分別承擔10%,超出預計總花費10%的費用將用於支付建設過程中由於物價等因素造成的預算超支。此外,參與各方完全平等地享有項目的所有科研成果和知識産權。

    代表中國草簽協議的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聚變能源具有資源無窮盡性、環境可接受性和經濟競爭性,是目前認識到的可以最終解決人類能源和環境問題的最重要途徑之一。他指出,這是人類開發新能源的一個重大嘗試,也是中國以完全平等的地位參加的最大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中國將與其他6方一起,為這項計劃的成功和聚變能源在全世界的商業開發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ITER計劃中國首席科學家霍裕平指出,參加這一國際計劃需要具備一定的標準並承擔義務,中國能被吸收加入這一國際計劃表明中國已具備一定的科研實力和經濟實力。他認為,參加這一計劃也將推動中國國內的聚變研究,並帶動材料科學等一系列相關領域的發展,特別是將有利於培養出一支位於世界前沿的科技隊伍。

    其他參與方代表也表示,ITER計劃是人類開發潔凈新能源的一個大膽嘗試,也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程。儘管實驗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數,而且即便實驗成功,熱核聚變商業堆的開發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代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7方決定在這一領域合作的事實,已表明人類齊心協力解決能源和環境兩大挑戰的良好願望。

    據有關專家預計,地球上可供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將僅能繼續維持200多年的開採,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目前還遠遠不能滿足未來的需求。(完)

 
 
 相關鏈結
· “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反應堆”計劃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