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概況 國家機構 政府機構 法律法規 政務公開 政務互動 政府建設 工作動態 人事任免 新聞發佈 網上服務
文 字 
[主持人]大家好。這裡是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今天下午我們一同來關注"加強地質災害防治,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話題。歡迎來到演播室的嘉賓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姜建軍。姜司長,您好。 [2007-07-25 15:00:00]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 姜建軍]網友們大家好,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通過網絡就我國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以及有關地質災害防治的知識和大家交流。 [2007-07-25 15:01:46]
[主持人]好,那我們先回答一下網友的問題。網友 發展不息:入夏以來,我國南方一些地區強降雨天氣,引發了很多山洪、內澇、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今年汛期我國面臨的發生地質災害的形勢與以往相比是否更加嚴峻? [2007-07-25 15:02:27]
[姜建軍]應該説今年以來,尤其是六月份以來地質災害的防治形勢是比較嚴峻的,地質災害主要是和強降雨有關。六月下旬在我國南方,比如像安徽、重慶、四川地區降雨量比較大,尤其是進入到七月份,從7月2日到10日這一期間,四川達州、巴中、廣安、南充、內江等十五個市的55個縣降了強暴雨,在這樣暴雨的天氣情況下,像巴中市一週降雨達到569毫米,這個地區一般年降雨量為1500、1600毫米左右,地表肯定受不了,引發了大量的滑坡、泥石流。僅就達州和巴中、廣安這一地區統計就有1300多處地質災害。 [2007-07-25 15:04:14]
[姜建軍]一至六月份,全國地質災害發生了2690多起,造成了部分人員傷亡,有199人的人員死亡和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到6億多。從發生的數量看,這種情況很嚴重,但是我們要跟去年同期相比應該説數量還是有所減少的,減少了74%。 [2007-07-25 15:07:52]
[主持人]您是説發生的起數減少還是傷亡人數減少? [2007-07-25 15:08:28]
[姜建軍]發生數量也有所減少,去年有一個原因,就是去年在東南沿海受到了颱風的襲擊。直接經濟損失也減少了60%。更重要的是今年全國各地成功預報了許多地質災害。比如一至六月份我們成功預報了153起,避免了7000多人的傷亡。尤其是七月份以來,四川重慶成功預報的規模更大,地質災害避免了17起,避免了3900人的傷亡。所以我們覺得今年的形勢就像網民所説的還是比較嚴峻的,但是各級政府,各地老百姓受到的傷害,傷亡的人數在減少,損失也在減少。當然,據氣象局的預報情況來看,未來在八月份、九月份降雨量還是比較大的,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防範。 [2007-07-25 15:09:02]
[網友 陽臺上的貓]前幾天重慶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災。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出了什麼警示?作為政府管理部門需要做什麼? [2007-07-25 15:09:16]
[姜建軍]從剛才介紹的全國地質災害防治遇到的情況,以及剛才網友提到的重慶的這次強降雨給我們的警示就是面臨強降雨的過程中,我們有序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超前部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我舉一個例子,曾培炎副總理針對今年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專門的批示和指示就達31次。國土資源部因為是地質災害防治主管部門,本著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和各地政府共同努力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007-07-25 15:11:31]
[姜建軍]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地質災害防止方針和政策,我們要遵循科學規律做好防災工作,大家知道地質災害多發生在汛期。另外強降雨是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而且山區更容易發生地質災害,面臨這樣的趨勢我們年初就開始著手部署工作。我們有專門的汛期提前部署和汛中的工作檢查指導,做好防災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2007-07-25 15:12:32]
[姜建軍]我們有條不紊地開展了以下這些工作,在汛期到來之前我們提前部署:一是開展宣傳培訓工作,我們感到山區的地質災害分佈廣,不抓住群眾的防災減災知識培訓,防治地質災害的工作就難以搞好,這個知識培訓主要是面向廣大山區的農民和學校師生來開展的。 [2007-07-25 15:12:53]
[主持人]這個人數達到多少了? [2007-07-25 15:13:22]
[姜建軍]我們培訓的人數是300萬人,有三個“三”:一是三萬多個村莊;三千多所學校;三百多萬人接受了這樣一個培訓。另外,在汛前加強了對今年的地質災害發生趨勢的分析,我們提早開了研討會,根據氣象方面以及各地地質情況進行趨勢會商。 [2007-07-25 15:15:48]
[姜建軍]這個很重要,因為地質災害涉及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産安全,我們要增加各級管理人員的高度責任心,進一步細化工作要求。還有一個就是到了臨汛前抓檢查,臨汛前抓落實,多次檢查至關重要。我們派出了工作組、檢查組到地質災害多發區進行檢查。關鍵是要減少因災造成的傷亡和經濟損失。主要是從這三方面做好工作。 [2007-07-25 15:18:20]
[網友]地質災害有時候是和天氣現象分不開的,去年的"珍珠","桑美"等颱風來襲,引發了很多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根據中國氣象局預測,今年夏天我國沿海地區颱風活動仍然比較活躍,在減少颱風來襲引發的地質災害方面我們有什麼做法? [2007-07-25 15:18:39]
[姜建軍]最近幾天或者十幾天據我們跟氣象局的聯絡還不好説有颱風。但是網友所提到的像去年的颱風如果襲擊一個地區的話確實能夠引發大量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這些地質災害。而且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有序佈置防範工作的話會造成很大的人員傷亡。像去年的“珍珠”、“桑美”等颱風襲擊我們東南沿海一帶,在颱風襲擊前我們通過氣象等各方面都預測到了,那麼我們根據颱風這種氣象與我們平時開展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這項工作密切結合起來,形成了我們所需要高度關注的重點。因為颱風一來必然帶來局部地區的密度很大的強降雨,而強降雨又是地質災害重要的誘發因素。 [2007-07-25 15:19:27]
[姜建軍]所以針對颱風,我們要更加有針對性地加強防範工作。我們進一步地要求各地與氣象部門的聯絡,因為從中央這一層面來説,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的面積是相對比較大的,我們只有逐步地要求省、市、縣國土資源、氣象這兩個部門密切合作,才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預報強降雨地區的情況。 [2007-07-25 15:21:07]
[姜建軍]另外一項工作就是要迅速按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部署啟動一些應急指揮系統,這就是如臨大敵了,指揮系統啟動,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檢查應急預案,在這個時候要更加關注過去已經制定好的應急預案,同時要落實應急預案的各項措施。這裡面的核心問題就是做好人員的轉移。因為強降雨的過程當中,只要你處於山坡的地帶就有可能發生滑坡、崩塌,颱風來了的話我們就必須要先把人轉移開。同時要了解情況,指導各地地質災害的防災救災工作。以人為本,全面避免災害。去年颱風襲擊浙江福建就轉移了數百萬人。 [2007-07-25 15:25:17]
[主持人]是在颱風來之前?  [2007-07-25 15:25:31]
[姜建軍]對,颱風來之前必須轉移。 [2007-07-25 15:25:48]
[主持人]提前多長時間?  [2007-07-25 15:26:09]
[姜建軍]一般在颱風登陸之前提前半天、一天必須離開。因為有些地方我們很難估計是不是會滑,但是可以預計颱風帶來的強降雨在這一地區發生滑坡幾率是很高的。 [2007-07-25 15:26:42]
[網友 我在4樓]有報道稱"十一五"期間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地質環境的影響很大,人為引發的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質災害仍將保持增長趨勢。東部一些城市由於過量開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災害仍將呈上升趨勢。一些煤礦大省採礦活動引發的地面塌陷、地裂縫災害也很多。國土資源部將對這些人為造成的地質災害採取什麼措施? [2007-07-25 15:27:43]
[姜建軍]這位網友提到的關於我國人為因素引發的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質災害確實很多,據我們了解就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質災害現在呈現一種增長趨勢。我國每年人為因素引起的地質災害佔到了50%以上,對崩塌、滑坡、泥石流這類災害,我想我們應該堅持國務院頒布的《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當中制定的制度和措施,比如堅持誰誘發誰治理。而且我們面對這種人為因素誘發的災害,事前要採取一些防範措施。 [2007-07-25 15:28:31]
[姜建軍]人類的基礎工程建設不搞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必須去科學地開展我們的基礎建設。所以根據這種情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了地質災害危險性的評估制度,就是如果你要開展一個重大的工程項目,修鐵路、公路,或者搞一個大型的住宅區的建設等一些大型項目,都要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通過這個專業的評估來解決一些問題,防治人為誘發地質災害。 [2007-07-25 15:33:06]
[姜建軍]還有一類就像剛才網友所提到的,像過量開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網友提到的這個問題確實在我國平原地區、三角洲,比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華北平原等地,具體到地方像上海、天津、北京、江蘇、浙江、河北等十六個省市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我們過量開采地下水造成的。當然,地面沉降不僅僅是過量開采地下水,還有一些地面沉降是地質構造運動引起的。 [2007-07-25 15:33:27]
[姜建軍]但是這些年我們有些地方也出現一些情況就是過多的高層建築也成為了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之一了。像長江三角洲地區,有的地方地下水很優質,他延伸的面很大,如果要解決這樣一個地區的地面沉降,只是一個行政區域的城市來採取措施是不行的,要連片行動。最好的辦法就是制定一些政策措施,儘量地少開采地下水。在治理過程中現在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要加強監測,要把真實的情況搞清楚,國土資源部過去幾年中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了解全國的地面沉降情況。 [2007-07-25 15:35:00]
[姜建軍]第二個,我們也要根據防範地面沉降的特點進行聯合行動,經國務院的同意,我們建立了地面沉降防治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將聯合相關部門建立完善的地面沉降防治制度工作的組織協調,並制定相關的政策。就像剛才所説的要防範地面沉降我們要聯合行動,解決好面上合理開採利用地下水的問題。過去之所以形成這個問題就是過度地、不合理的開采地下水,地下水是很寶貴的,最好用於人們的飲用。如果用於農業灌溉以及一些耗水的工業,既浪費了資源也帶來了地面沉降的問題。 [2007-07-25 15:38:28]
[主持人]您剛才説最好有一些制度和政策來規範開采地下水,幾個部門也在聯動進行研究,這個研究成果大概什麼時候能出來呢? [2007-07-25 15:42:43]
[姜建軍]國務院已經批准我們開這個會,在這個會上我們要有多個部門具體研討如何防治地面沉降的問題,現在正在研究。但是實際上在不同的地區,有的城市有一些地面沉降防治的政策措施,但是就像我剛才所提到的,光個別城市來做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2007-07-25 15:43:12]
[主持人]也就是説現在有希望在各個城市之間有一個聯動的機制? [2007-07-25 15:45:07]
[姜建軍]對,比如我們設想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中的幾個省市聯動起來才能解決這個區域的地面沉降的問題。 [2007-07-25 15:45:34]
[主持人]那實際上這個挺困難的? [2007-07-25 15:46:01]
[姜建軍]地面沉降一旦形成是很難逆轉的,所以人類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做事情,我們要早有打算,否則一旦形成災害我們就很難處理,只能是減緩它,很難絕對控制。 [2007-07-25 15:49:10]
[網友 地緣]據我所知,近年來,人類不合理的工程建設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呈逐年增多態勢,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越來越大,如最近雲南騰衝一處水電站施工現場發生的泥石流災害,一次就埋葬了29條鮮活的生命。根據我的理解,這不是一起天災,而是一場人禍。請問司長,我國對工程建設項目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的問題制定了哪些防範措施,還有哪些監管不到位的地方?今後如何加強對在建項目以及竣工投産項目誘發地質災害的監管? [2007-07-25 15:49:26]
[姜建軍]關於雲南這次發災,我們部裏面高度重視,專門有一位副部長帶隊到這個地區救災。關於這個災是否是人為還是自然因素造成的,目前還沒有定論。我知道調查組今天才回到北京,非常辛苦,所以我現在還不清楚雲南這次泥石流是否是自然原因還是人為原因。人為因素誘發的地質災害的防治問題,是政府高度重視,也是社會非常關注的問題。 [2007-07-25 15:50:21]
[姜建軍]其實崩塌、滑坡、泥石流是一種自然現象,這種現象是必然發生的,但是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也可能是百年,也可能是幾百年。但是確實今天我們很多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由於人為的基礎設施建設,人類不合理的工程行為,過早地誘發它了。這個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剛才我們已經提到了,比如我們的開礦,如果不合理、不科學地堆放尾礦、尾渣,那麼洪水、暴雨來了就會形成泥石流。開礦大面積採煤的話也會導致地面塌陷,也是一種地質災害,搞水利,修鐵路、高速公路我們開挖山體,就會擾動這座山,擾動程度還非常大。 [2007-07-25 15:51:48]
[姜建軍]面對這種情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做出了規定,就是在你實施任何工程的時候要減少對山體的擾動,要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要提交評估報告。 [2007-07-25 15:55:20]
[主持人]那您剛才所説的評估報告是哪個部門在監管這個事情? [2007-07-25 15:58:44]
[姜建軍]報告是由評估單位編寫,交由具體建設項目單位,然後再組織專家審查這個報告,交由國土資源部有關部門進行備案。比如在審批項目土地時,我們就要看項目單位做了評估工作沒有。通過這項工作來防範人為因素誘發的地質災害。 [2007-07-25 16:06:56]
[主持人]您剛才説誰誘發誰治理,那一旦有地質災害發生的時候,我們鑒定它到底是人為還是自然原因引起的,是不是很困難呢? [2007-07-25 16:09:53]
[姜建軍]不很困難,還是能判斷的。這些年來我們貫徹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我們還發動各個部門,發揮各個部門防治地質災害的作用,我們分別與建設部、鐵道部、交通部、安監總局、旅遊局以及教育部聯合發文防治地質災害。因為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裏面也規定了部門有責任,老百姓也有責任。具體到一個點到底是自然的還是人為的,還是可以分得清的。三年以前在貴州有一起滑坡,既確定了負責的公司、企業的責任,也有監管部門的責任。 [2007-07-25 16:10:32]
[主持人]對人為造成的地質災害看來我們要事先進行評估,盡可能預防這個項目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如果一旦誘發就是“誰誘發誰治理”? [2007-07-25 16:14:52]
[姜建軍]對,對於自然的是各級政府,因為我們有廣大的農村山區,所以我們還有一部分地質災害賦予了各級政府了。 [2007-07-25 16:15:18]
[網友]二氧化碳排量增加,全球氣溫上升,給許多災害發生、病菌傳播造了溫床,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這也會催生更多的地質災害嗎? [2007-07-25 16:15:43]
[姜建軍]有報道,全球溫度增高了一度,主要是由於地球上的人類釋放了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在生産、生活過程中)。剛才網友提到全球氣變暖是否帶來更多地質災害。根據颱風、颶風近年比較多等現象,應該説氣侯變暖,極端的降雨天氣增多,將會在我國本來就地質災害多發的基礎上雪上加霜。咱們國家本身地質構造就複雜,地形地貌變化也比較大,山區多、平地少,過去降雨的分佈就不均,天氣變暖將導致氣侯重新的佈局。從過去一、兩年來看,和全球氣侯變暖來説這一系列的現象説明確實帶來了極端氣侯比較多和強降雨比較多,這也必然導致了地質災害發生比較多。 [2007-07-25 16:16:01]
[網友]預警預報對防災減災很重要,目前我國的地災預警預報工作是如何開展的?也就是説一旦預測到可能有危害較大的地質災害發生,我們老百姓怎麼知道,並積極做好搬遷或者預防等準備? [2007-07-25 16:26:29]
[姜建軍]網友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也想借此機會介紹一下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實際上我們國家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主要是針對造成人民生命財産危害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這種災害從兩個層面上所做的。一是我們開展了區域性的趨勢預警預報,這就是百姓經常在中央電視台中可以看到的由國土資源部和中國氣象局發佈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這是根據我們兩個部門在過去多年的實踐中對氣象資料以及地質災害情況的了解,兩方面的資源整合到一起進行分析所做的預報。 [2007-07-25 16:26:53]
[姜建軍]這主要反映的是區域性的,從時間、空間和強度方面預報。地質災害預警預報裏面還包括單點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包括了群測群防的系統,比如在三峽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系統我們加強了專業的部分。另外群測群防就是在一些地質災害多發地區我們發動老百姓通過簡易辦法進行監測。通過區域的、單點的和專業的方式做出預測,落實監測結果,並落實到隱患點上,落實責任人,發放明白卡,知道災害的情況,説明預警信號和撤離路線。當災害一旦發生以後,老百姓就要按照我們事先一系列的部署,預警、預報、撤離方案行動起來。 [2007-07-25 16:28:20]
[主持人]那總結一下我們老百姓能通過哪些渠道可以獲取這些信息呢? [2007-07-25 16:30:16]
[姜建軍]平時,我們在沒有強降雨的過程中,前面我們也提到我們開展過群測群防建設,又通過了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普及,更重要的就是落實到了一張“明白卡”,這個“明白卡”非常細,滑坡體有多大,在什麼地方在這裡面涉及多少人,包括這個地區的監測人是誰,撤離路線,如何撤離,包括你向誰反映等等,是一張“救命卡”。 [2007-07-25 16:30:42]
[主持人]那他們怎麼知道這樣一個預警預報信息呢? [2007-07-25 16:31:26]
[姜建軍]最重要的也就是説百姓要關注天氣。關注電視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而有的地區沒有電視我們還要通過廣播系統去傳達,警示各級政府和當地的百姓在這種情況下要注意防範地質災害,這也是他們得到這種信息的渠道之一。第二種渠道就是各級政府主動以傳遞的方式把信息傳遞給老百姓。 [2007-07-25 16:31:59]
[網友]不懂就問:近幾年來,經常在報紙電視等媒體上看見或聽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的説法,老百姓如何參與群測群防?網友鄉村人3030:請問姜司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有什麼成效,據我所知,有些地方對此工作不是很重視,如沒有監測經費等,今後將如何長期有效開展此項工作?  [2007-07-25 16:33:17]
[姜建軍]我首先回答網友關於群測群防的參與問題,一般的群測群防是指各級縣和鄉的兩級人民政府再加上村居委會組織它的轄區內的老百姓在國土資源部以及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通過知識的培訓,建立防災的一些制度,對地質災害的前兆、動態有一定的了解,加強巡查、排查,發現隱患問題以後要預告。 [2007-07-25 16:34:24]
[姜建軍]通俗地講是一種主動減災的措施。那老百姓如何參與這個事情呢?主要是當地政府負起責任,要組織老百姓參與進去。老百姓參與進去以後就賦予了老百姓義務,他為了自己的生命和財産安全有義務了解預警信號、撤離路線、避難場所,主動填寫“明白卡”這就參與了其中了,構成了一張無形的防治地質災害的網。 [2007-07-25 16:34:54]
[姜建軍]第二是做好檢測、監測、記錄。自己家發現房子裂縫了,但是沒有倒,你要報告一下,要做一些專業人員告訴他們的簡易的方法,這也是參與方式之一。最後要及時掌握險情和撤離路線,通過以上幾種方式參與到群測群防工作當中,對他的生命和財産安全通過了解知識,增強防災意識和能力上從而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2007-07-25 16:35:10]
[網友 李峰萬]請問姜司長,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山區農民個體建房是否應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2007-07-25 16:35:40]
[姜建軍]要讓農民做一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話目前看,是很不現實的。過去有的地方的農民蓋房找風水先生,我覺得他好像是一個評價,但是有一些風水可能具有科學性,有一些評價就不一定具有科學性了。那我們在討論條例的時候,我們為解決工程建設項目的時候要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涉及農村蓋房。農村居住得很分散,這種情況下每一家蓋一個房子,找一個專家隊伍進行評估這個成本就會很大。我們建議在各地農民蓋房,不一定按照我們危險性評估的程序辦,最好諮詢一下地質專家。 [2007-07-25 16:36:05]
[姜建軍]同時還有一方面就是政府和農民本身要相互結合,一個是主動對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了解,一個是政府要廣泛宣傳農民要如何防範地質災害,從而解決在建房問題上的地質災害防治問題。把自己的住宅選擇在安全地帶。比如在一些知識的普及上,我們建議農民選擇房屋住宅區的時候要高於常年洪水位以上的一定平緩地帶。雖然你是平緩地帶,但是年年水淹那你不能在這裡建。 [2007-07-25 16:38:20]
[姜建軍]另外,在山區、丘陵區切坡建房時,特別是軟硬不同的地質時要注意切坡的角度,要留有餘地,我看一些地方建房離崖壁很近,基本上是以崖壁做房屋的墻,這怎麼行呢?另外建房以後沒有排水溝,這是不行的。這些年來單點地質災害死亡和財産損失,都是我們的農民蓋房不科學造成的。 [2007-07-25 16:39:45]
[網友]“保障有力”:中國廣大農村人口的防災意識很差,如果有了防災知識會減輕一定的損失。“澄清宇宙”: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很重要,我們那裏很多牧民對這些知識了解得太少了,如果了解了這些知識可以降低損失。“老村頭哈哈”:地質災害發生了,我們沒錢治理,又沒指標搬遷,政府要多想實在辦法。“xiejugame”:請問司長,地質災害危險戶土地安置有統一的政策嗎,我們村地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村民都想移民,但現在村裏沒有土地指標也沒有安置土地,只有耕地,有什麼方法安置? [2007-07-25 16:40:57]
[姜建軍]咱們這些網友提到的一類的就是關於地質災害知識的培訓,我確實感到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這方面的培訓工作。雖然今年上半年我們開展了三百萬人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普及,主要面向的是廣大農村,而且這一次開展的這項教育産生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最近七月份我們在四川達州達縣的清田鄉岩門村滑坡,雖然滑了但避免了2000多人的傷亡。這是由於在這個地方開展了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一位農民發現了岩塊的掉落,立即報告,迅速疏散廣大農民,保住了2000多農民的生命財産安全。 [2007-07-25 16:42:36]
[姜建軍]我們要繼續和網友共同做好地質災害知識普及和宣傳工作,這也是我國農村地質災害多發的需要。對檢測到的隱患點滑坡了,房屋和生活的空間、宅基地各方面都受到了摧毀,這個肯定是需要搬遷的,而且搬遷我們還要做好新的搬遷地方的地質災害危險性的評估,這個問題當地政府會同意考慮。 [2007-07-25 16:44:48]
[網友 溫州颱風]地質災害的治理和房屋搬遷是有限的,臨時搬遷避讓措施非長遠之策,是否有更科學的辦法呢? [2007-07-25 16:49:53]
[姜建軍]我們發現了地質災害的隱患點,關於它的最終徹底的治理辦法有兩種,一種是工程治理;另外一種辦法就是搬遷。我們國家災害多,我們要考慮這兩個辦法,要考慮治理效果和産出的效益以及投入成本兩者之間的關係。根據這兩者的關係解決剛才網友所提到的這樣的問題。最終消除我們的心頭之患。目前我國財力有限,徹底治理地質災害難度很大,但是我相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會把這個問題逐步解決好。 [2007-07-25 16:50:12]
[網友]“archemedes”:每年各級政府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上的投入是多少,主要在哪些方面花錢,資金使用效率如何,有沒有從技術角度考慮提高政府投入資金使用效率的規劃,如果有,能否透露一個時間表和基本原則或方案,謝謝!“jiaoyx”:姜司長:近年來,全國範圍內地質災害形勢嚴峻,但地質災害防治和治理經費缺乏,能不能每年都專門下撥地質災害經費? [2007-07-25 16:54:51]
[姜建軍]應該説這些年來在地質災害防治經費投入上,就目前的經濟狀況來説,各級政府投入的力度還是比較可觀的。解決投入問題我們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來解決,分中央財政投入和地方財政投入兩部分。從中央財政這塊,主要是根據每年的受災情況,投入到地質災害的調查,你要搞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必須把災害的情況搞清楚,這是屬於中央財政需要投入的一塊。 [2007-07-25 16:55:27]
[姜建軍]這些年來每年都拿出六千多萬進行我國的山地丘陵縣的地質災害調查;另外應急的搶險工程,中央財政每年投入五千多萬,最近可能還要增加一定的幅度。還有一塊錢是治理特大型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第四塊是地方財政投入。舉例而言,僅四川去年一年就投入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的資金達1個億。全國各省的投資,再加上中央財政投入,這個數字還是不小的。但儘管有這樣的投入,與我們現在面對的防災情況,根治調查出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所需經費,當前的投入還不夠。我們每年是要根據各地按程序報地質災害發生的情況、治理的情況,按照項目的申報以後按程序再下達到各地。 [2007-07-25 16:58:53]
[網友 搶險人]姜司長:你好,基層地災的防治經費嚴重不足,基層政府不重視,只是停留在傳達、下發文件的形式上,該配備的裝備政府不給,國土等部門要開展防、治工作真是非常被動,請問司長如何幫助基層防治地災工作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最好是不要只流於文件形式,其實質是經費及其如何使用上要能一步到位的解決好。 [2007-07-25 17:05:47]
[姜建軍]這位網友提到的問題是存在的,這需要通過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來加以解決。就是各級政府要加強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的幾項制度,包括資金、人為誘發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問題、加強地質氣象預警預報等。不過我還是應該説,我們大部分基層政府是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的,他們非常辛苦,我作為主管司長我也很感謝這些地方政府。曾經有一位鄉鎮書記因為動員滑坡體上村民搬走的時候因群眾不理解不願意走,還挨了一個耳光,我深感此項工作不易,我認為地方各級政府還是很重視的。 [2007-07-25 17:06:24]
[姜建軍]確實像網友提到的,投入比較少,只停留于發文件的情況也有,這需要我們下一步加強督察、檢查。比如我們要檢查預案到位、資金到位的問題就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我相信隨著我們不斷的宣傳,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深入,這些問題將得到解決。 [2007-07-25 17:10:13]
[主持人]非常感謝姜司長回答了網友這麼多的問題,非常感謝網友的積極參與。最後您還要和網友説些什麼嗎? [2007-07-25 17:12:32]
[姜建軍]今天我非常高興和網友在這裡就我國的地質災害防治的話題進行交談。另外我也很高興有這麼多網友關注我們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使我對搞好我們國家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從我自身的角度更增強了信心,有了你們,有了我們千百萬的老百姓,他們掌握了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奮戰在地質災害防治的第一線,充當著監測員,充當著宣傳員,充當著救援人員,再加上政府和領導的高度重視,我們一定會做好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盡我們最大的努力避免減輕災害給群眾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2007-07-25 17:12:55]
[主持人]好,感謝關注,本次訪談到此結束,我們下期再見。 [2007-07-25 17: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