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字 
[主持人]下午好,各位網友,歡迎點擊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今年入汛以來,我國許多地方出現了破紀錄的強對流天氣,極端強暴雨頻發,對廣大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造成巨大威脅。今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公佈的最新評估報告也表明,過去50年中,極端天氣事件特別是強降雨、高溫熱浪等極端事件呈現不斷增多增強的趨勢,預計今後這種極端事件的出現將更加頻繁。今天的訪談我們將共同來關注這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以及應當如何科學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來到演播室做客的嘉賓是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歡迎您,鄭局長! [2007-09-20 15:00:00]
[中國氣象局局長 鄭國光]廣大網友們下午好!我是第一次到中國政府網,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怎麼樣應對極端天氣氣侯災害。 [2007-09-20 15:00:10]
[主持人]一旦發生這些極端天氣氣候,很多網友很好奇,氣象局長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尤其是在未知的情況下。 [2007-09-20 15:00:13]
[鄭國光]當然是很沉重的。但是從目前我們所掌握的科學技術來説,我們可以實時地監測到。 [2007-09-20 15:00:58]
[主持人]也就是説雖然心情很沉重,但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我們是可以監控的? [2007-09-20 15:01:19]
[鄭國光]對,我們可以在第一時間監測到,也可以在第一時間把這種監測,包括對極端天氣氣侯事件未來的發生發展進行預測預警,盡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讓廣大的老百姓了解這個極端天氣氣侯事件,讓他們能夠應對、預防極端天氣事件對他們的影響。 [2007-09-20 15:01:04]
[主持人]好的,説到極端天氣就不得不説説超強颱風“韋帕”。 [2007-09-20 15:02:00]
[網友 wrwrwrr]此次“韋帕”風力強度與2004年“雲娜”和2005年"麥莎"相當;10級風圈半徑達160公里,7級風圈半徑達400公里,但是受災程度正在減弱"。我首先想知道,颱風"韋帕"算不算極端天氣,為什麼跟歷史上其他的颱風比起來強度更大,但是受災程度卻減弱了呢? [2007-09-20 15:02:59]
[鄭國光]應該説這次的“韋帕”颱風也達到了一個超強颱風的量級,最大風速超過55秒米,中心氣壓低於940百帕,整個風力比“雲娜”還要大,但是它的影響範圍也不小。由於這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關心、重視氣象的防災減災工作,特別是沿海省、區、市的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採取了一些工程的措施。包括氣象部門也加強了預測預報的預警工作,提前對“韋帕”颱風做出了預報,也提前向各級政府和老百姓做出了預警,這樣就使地方政府有足夠的時間採取預防的措施,轉移了100多萬群眾。 [2007-09-20 15:03:22]
[鄭國光]而且這些年加強的工程性預防措施使這次“韋帕”颱風雖然強度強,由於預報準確,防災減災措施得力,這就大大減少了人員的傷亡,到目前為止只是有一個地方由於強降雨,導致了滑坡泥石流使五人死亡,這個損失之小在歷史上也是少有的。這就歸功於我們對這次“韋帕”超強颱風的預報準確,歸功於我們各級黨和政府在組織防臺救災方面工作很到位。實際上老百姓對防臺的意識也已經加強了。這次人員的轉移比過去要順利得多。記得2004年“雲娜”颱風轉移群眾的時候很多群眾不願意轉移,為什麼歷次死的人比較多?就是有許多被轉移的群眾被轉移以後還偷偷回來了,因為他有漁船,海邊還有正在養殖的漁網等等,這次政府就吸取前幾次防臺救災的教訓,進行地毯式的排查,這就大大地減少了人員的傷亡,取得了顯著的防臺成效。 [2007-09-20 15:03:56]
[鄭國光]應該説從一開始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華建敏國務委員都做出了重要的批示,浙江省委書記、省長多次召開防臺會議,部署防臺工作,工作到位、領導重視、預報準確、群眾配合,這四個方面就使這次人員傷亡降低到最低程度,損失也降到最低程度。 [2007-09-20 15:04:43]
[網友 iiioooo、第二故鄉人]據國家氣象部門統計,今年前8個月,全國各級氣象部門已經免費向社會發佈預警短信12億條。這些預警服務在今年以來我國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氣象災害明顯偏重的情況下,對減少人員和財産損失發揮了重要作用。短信方式現在很普及嗎?還有其他發佈方式嗎? [2007-09-20 15:05:52]
[鄭國光]能不能有效地做好預防災害發生的有這麼三個關鍵點:我們要對氣象災害作出準確的預報,這是一個前提;第二個是如何把這些信息有效地發佈到人群的手裏;第三點是如何讓這些人提高防範水平。這些年我們在災害預測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預報能力有所提高。這些年來氣象部門都在想方設法把氣象災害的情況預報給老百姓,我們有通過實時的字幕插播,有電視臺的天氣預報;還可以通過廣播、互聯網、電話,我們也和很多地方部門做了互動的工作,就是如何把災害信息第一時間發送給老百姓。這次“韋帕”颱風來了以後,我們整個在東南沿海地區一共發佈了8000多萬條手機短信預警信息。這對老百姓實時地了解“韋帕”超強颱風的動向、發展、影響起到關鍵的作用。 [2007-09-20 15:07:09]
[鄭國光]當然,我們也必須要指出的就是由於現在手機短信受到發放數量的影響,每個小時能夠發送的短信信息數量有限,比如1個小時能發50萬條、100萬條,短信手機用戶是幾百萬、上千萬,要是讓每個人在第一時間得到這些信息現在還需要進一步和電信部門進行合作。要改變手機短信發佈的方式,比如説通過手機小區發佈的方式,比如直接信息先到發射基站,再由基站發送出去。深圳市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他們有一百多萬手機用戶,可以在一、兩分鐘以內讓這些手機用戶得到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我想我們氣象部門要不斷努力,讓老百姓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2007-09-20 15:08:58]
[鄭國光]還有一點就是老百姓得到這些信息以後怎麼知道預防,採取一些防災的措施,採取一些自救、互救的辦法。所以我們現在也在加強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通過廣播電視、印製的宣傳手冊,宣傳片等廣泛地宣傳防災減災知識,讓防災減災的基本常識到農村、到學校、到社區、到企業,使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基本的防災減災知識。如果這三個方面能夠做得完整的話,那我們氣象災害所造成的人員傷亡損失將大大減低,這就是準確的預報;及時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發佈;老百姓具備基本的防災減災知識。 [2007-09-20 15:09:52]
[主持人]鄭局長,我聽説在一些地方一些百姓會收到一些虛假的短信,可想而知這些虛假短信給老百姓的生活以及各方面會帶來很大的危害和損失,那您怎麼看氣象短信的規範管理呢? [2007-09-20 15:11:13]
[鄭國光]因為一個氣象災害的預警信息的發佈影響到千家萬戶,也影響到社會的穩定。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就從法律上規定所有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統一由國家氣象主管機構下屬氣象臺站統一發佈,也就是説天氣預報、災害預警信息從法律上規定了統一發佈制度。 [2007-09-20 15:12:01]
[主持人]也就是説我們在短信上會看到固定的標識。 [2007-09-20 15:13:01]
[鄭國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強化依法管理氣象災害信息的統一發佈,如果老百姓從不同渠道得到不同的預警信息就會讓他不知道哪一個可信,引起他本身的思想混亂,甚至導致社會的不穩定。我們在去年12月26日,台灣東部發生了一個7.6級強烈地震,當時廣東街上不知道這個地震是怎麼回事,所以半夜就紛紛跑到街上,後來廣東地震部門和氣象部門合作,用氣象預警信息發佈的災害預警平臺向全市800多萬手機用戶發佈了這個信息,告訴大家這個地震發生在台灣東部,遠離廣東,廣東近期沒有發生地震,一下子社會就穩定下來了。 [2007-09-20 15:14:34]
[鄭國光]包括今年八月份的第七號強熱帶風暴正在南海(靠近海南)徘徊,湛江下了幾十年難得一遇的大暴雨,當時社會上有一個謠傳説湛江要發生大地震,因為當時雨下得很大,老百姓都泡在水裏,這邊還謠傳説要大地震,我們氣象部門就給800萬群眾發送短信辟謠説現在主要是第七號強熱帶風暴所造成的強降雨,與地震沒有關係,一下子社會就穩定了。如果沒有這種災害性天氣而社會上隨意發佈一個災害性的虛假信息有可能會引起社會的混亂,所以我們一定要從法律上加強這方面的管理。我們也希望媒體能給予一些理解。氣象災害預警的信息是公益性的,是免費的,我作為中國氣象局局長,我再次通過媒體向公眾重申一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是免費的,我們會想盡一切辦法讓所有的百姓在第一時間得到這些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2007-09-20 15:16:07]
[網友 一顆愛心走江湖、苗夫]到底什麼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這裡的極端是什麼意思? [2007-09-20 15:18:02]
[鄭國光]從這個詞意上來説“極端”就是沒有發生過。我們氣象上講的“極端”就是幾十年沒有發生過的事件。比如説這次濟南7月18日的強降雨,這是有氣象記錄以來,在這麼一、兩個小時內下了151毫米的情況從來沒有過的,這種情況我們就稱之為“極端天氣事件”。比如説去年重慶連續乾旱,這是特大乾旱,那也是建國以來沒有過的,那也是“極端天氣事件”。就是幾十年沒有過,罕見發生的,比如去年“桑美”一個超強颱風17級以上,建國以來沒有發生過強度那麼強的,這也是極端的天氣事件。 [2007-09-20 15:18:35]
[網友 新疆喀什劉濤]今年以來,全國都出現了哪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有哪些典型的事例? [2007-09-20 15:21:36]
[鄭國光]首先今年1月份全國平均氣溫比往年平均氣溫高出2度,2月份全國平均氣溫比往年平均高了3度,這就是一個暖冬天氣,突然今年三月初,東北、山東半島出現了歷史上少見的暴風雪,最大的積雪超過一米,導致了中小學停課、交通癱瘓,受災的面很廣。短短的時間內,把幾個冬天下的雪在一、兩天就下完了。這是一種極端事件。 [2007-09-20 15:22:41]
[鄭國光]今年東北在六月份連續了近30天沒有下雨,特大的乾旱導致農作物絕産絕收;再聯想到像重慶去年特大乾旱,今年又遇上了也是幾十年不遇的強降水,有幾萬人被洪水圍困,造成了30幾人的死亡;比如濟南、武漢,烏魯木齊還發生了幾十年不遇的強降水,導致城市積水也引起一些災害。包括去年颱風來得最早,持續時間也最長,登陸以後連續了120多個小時,又是超強颱風,今年颱風來得很晚,最早一個颱風影響是在7月份,颱風開始很弱,現在後面這個“韋帕”颱風又是一個超強颱風,12號颱風剛在韓國的濟州島登陸,緊接著13號颱風又在我們國家的浙江登陸,正面襲擊。還有一些局部的高溫,比如福州,連續35度以上的高溫超過了32天,這在歷史上是100多年來有氣象記錄以來少有的;上海也是一樣,連續35度的高溫也是破了上百年的記錄。這些是中國國內的一些極端天氣氣侯事件。 [2007-09-20 15:26:42]
[鄭國光]在國際上也發生了許多極端天氣氣侯事件。今年英國出現了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天氣,以及60年一遇的洪水,導致英國全國抗洪;南亞地區也發生了少有的高溫天氣,最高溫度達到51.6攝氏度,這個發生在巴基斯坦;今年意大利也破了記錄,最高溫度達到了45度,造成了幾百人因為高溫引發的疾病的死亡;包括美國,美國西海岸地區也出現了歷史上的極值最高溫度,達到了47度,這也破了美國的記錄;當然還有一些局部的洪澇,像東南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的暴雨、洪澇造成了大量人員的死亡;海灣地區極少出現像颱風這樣的熱帶風暴的,今年出現了,在卡塔爾登陸,也出現了這種情況。所以隨著全球氣侯持續變暖,這種極端天氣氣侯事件,在全世界各地都頻繁發生,在我們國家表現得也是很明顯的。 [2007-09-20 15:27:45]
[網友 極端天氣]您如何看待極端氣侯事件發生的總體頻率呢?這兩年是不是應該算是一種異常年份了呢? [2007-09-20 15:30:16]
[鄭國光]在過去的12年時間裏面,由1750年以來全球12個高溫年,其中11個發生在過去12年裏面。去年的平均氣溫是11度,比歷史平均值的9.9度高出了1.1度;今年上半年全國平均氣溫又比歷史平均值高出1.2度。全球氣候變暖帶來什麼影響呢?從氣象來説變暖蒸發量要加大,大量的水汽融到空氣當中;全球變暖地面和海洋的溫度也升高了,就使大氣當中不穩定的能量也在增加,這種不穩定能量越大的話,比如颱風的強度就會更強;局地的強對流天氣也會越強;甚至連大氣中的電場強度也會增強。今年還發生了一個很特別的事,就是雷電的災害,我們一到八月份雷電所造成的人員的死亡是659人,比去年多了300人。氣溫升高以後無論大氣裏面所含的水汽量、不穩定能量、電場強度都比以往來得更大,這是最容易産生強對流天氣、極端天氣事件的因素。所以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之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在增加、強度在增大,所以也給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2007-09-20 15:31:41]
[網友 風行者]這麼多年來有沒有把這麼多年的極端天氣損失做一個統計呢?這個損失會達到多大呢? [2007-09-20 15:34:29]
[鄭國光]我們還沒有具體做極端天氣造成的損失,但是由於整個氣象災害,或者由氣象災害引發的滑坡、泥石流這種地質災害等等,包括洪澇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在過去15年時間中全國平均一年是1000億到3000億的平均損失。這佔GDP的1-3%。但由於這些年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關心和重視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一方面加強了氣象現代化的建設,提高了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全社會防災的意識也提高了,政府也採取了一些工程性的措施,比如洪澇地區加強了堤防的建設,水庫加大了水庫堤壩的建設,預警信息的發佈渠道也越來越暢通了。由於採取了各種措施,氣象災害所造成的損失佔GDP的比例是下降的,和80年代、90年代相比,當時氣象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佔GDP的比例是3-6%,而進入本世紀以來,氣象災害所造成的損失佔GDP的1-3%,説明我們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隨著極端天氣氣侯事件的發生,我想我們還要採取更多的措施預防和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我們要盡最大努力。 [2007-09-20 15:35:26]
[網友 怎麼辦]現在極端天氣讓我們感覺有這麼多,那這和信息發達以及曝光率增加是不是也有關係呢? [2007-09-20 15:38:02]
[鄭國光]是的,有關係的,我們的氣象部門有幾十年的傳統進行災情的收集、上報。過去一場災害後,收集信息花費三、五天是常事,而現在我們有這麼一套系統,有災以後幾個小時我們就知道了,災害造成了多大的損失,有多少人的傷亡也都比較清楚了。特別是現在媒體的曝光率越來越強,傳輸的手段也越來越先進,所以現在這種災情所造成的損失和人員的傷亡很快就能夠收集上來,很快公眾都會知道,包括現在國家採取的這種信息公開制度,由於信息直接向公眾公開,使老百姓感覺到現在災害這麼多。 [2007-09-20 15:38:44]
[主持人]可能在很邊遠的地區發生的災情他可能在首都馬上就知道了。 [2007-09-20 15:40:17]
[鄭國光]確實是這樣。 [2007-09-20 15:40:50]
[主持人]所以極端天氣氣侯事件這幾年頻率加大了,但是損失是減少了? [2007-09-20 15:41:27]
[鄭國光]是的。我再講一個例子,分析一下為什麼今年雷擊災害造成的損失這麼高?我今年八月份到江西調查了,實際上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被雷擊擊死的好像是屬於沒有做好事,老天爺懲罰他了,所以許多過去被雷擊擊死的很多人都自己處理了,也不上報了,而現在隨著人們科學知識的普及也認識到這是自然災害。所以如果這家有幾個被雷擊擊死的,他也會如實上報。所以隨著社會的進步,災害申報制度的健全,可以使未來災害的真實性越來越可靠。這也代表著一個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2007-09-20 15:41:59]
[網友 shiela1982]為什麼近期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如此頻繁?這是否和全球變暖以及人為破壞生態環境的加劇有直接的關係?這是有直接關係的嗎? [2007-09-20 15:43:40]
[鄭國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是全球氣候變暖最顯著的影響,首先是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它的顯著特徵就是引發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全球氣候變暖的本身一部分是由於自然變化所造成的。另一部分是由於人類的活動造成的,比如人類活動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導致大氣裏溫室效應增加,使得全球溫度變化;比如過度土地開發、城市化建設,會引起局地氣候的變暖。 [2007-09-20 15:44:39]
[主持人]為什麼土地開發會引起這種現象呢? [2007-09-20 15:47:10]
[鄭國光]比如城市化,北京冬天取暖、夏天空調就導致這種熱島效應越來越明顯,城市化區域的擴大又導致了熱島效應面積的擴大,肯定會改變局部的氣候。但是這種局部氣候的變化對全球氣候有多大的影響?從科學上來説不是很大、很明顯的。因為城市化的面積畢竟佔全球表面面積是有限的,但是城市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因為大氣是流動的,所以它影響的則是全球的空氣質量。所以氣候變化問題成為全球氣候熱點問題,把減緩、適應氣候變化作為全人類的共同行動。 [2007-09-20 15:48:02]
[網友 有夢石頭]人類大規模的搬遷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影響有多大,比如三峽蓄水搬遷了100多萬人,重慶試驗新區又將搬遷200多萬人,這樣大規模的搬遷會造成當地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加嗎? [2007-09-20 15:50:29]
[鄭國光]北京現在城區面積和60年代相比你想想已經擴大了多少倍了,但是它所影響的只是這種區域性的,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就像剛才所講的,是很小的。比如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就有這麼一段敘述“過去100年,由於人類活動和自然變化所造成的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74度,但是由於城市化對全球變暖的貢獻率只是0.01度”所以城市化佔全球氣候變暖的比例是很小的。剛才你講的是三峽的搬遷和重慶新區的搬遷,這種搬遷的規模、北京城市的面積相對於整個全球這麼大面積還是要小得多。也有一種説法就是三峽水庫蓄水導致極端天氣氣候發生,而從我們科學研究來看還沒有這種科學的證據來證明。有人説去年重慶、四川特大乾旱是由於三峽水庫造成的,而今年發生的事情對這種説法不攻而破,重慶下了幾十年未遇的暴雨,四川盆地又連續下很多的雨,我不清楚三峽水庫對這種乾旱、這種幾十年一遇的強降雨有多大的影響。這本身是自然界的一個現象,而全球變暖又加大了這種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強度。歸結到某一個地方很小一塊的搬遷或者生態改變是另外一個地方的極端天氣氣候的原因,這在科學上沒有下這種結論。 [2007-09-20 15:51:24]
[網友 蒼茫大地]面對這種極端天氣是否為人力所不能改變?怎樣才能有效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老百姓怎樣做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2007-09-20 15:54:21]
[鄭國光]我覺得有兩件事情可以做。第一件事情就是全球變暖的趨勢是要持續下去的,引發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要增多的,強度也是會增大的。老百姓首先要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去適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怎麼樣採取有效的方法去預防。第二件事情就是如何從我做起來節約能源的消耗,減少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排放來減緩全球氣候變暖。一方面是本身的適應問題,怎麼樣通過準確的預報,通過防禦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基本知識的掌握,有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知道怎麼去預防。第二方面就是因為保護地球是每個地球公民的責任,特別是黨中央提出來要“加強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要推進節能減排,要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其實這都是為了減緩氣候變化,來減少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而對人類的影響。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有效地預防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另外也要盡個人的努力減緩這種氣候的變暖持續下去。 [2007-09-20 15:55:38]
[網友 西西2]目前我國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監測、預報預測能力如何?政府在加強監測、預報預測和服務工作方面已經採取了哪些措施?您剛才説到極端天氣氣侯事件都是可以監測的,那我們的預報能力怎麼樣呢? [2007-09-20 15:57:37]
[鄭國光]應該説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這種全球氣候變暖本身對大氣的發生發展規律就有影響,導致了原來的規律發生了變化,也給我們預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加了很多難度。但是隨著政府對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各級政府都很重視對氣象基礎設施的投入,取得了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中的很多成就。比如像我們現在的發展中國家,中央政府支持氣象衛星,這種氣象衛星是高投入的工程,我們已經發射了四顆極軌氣象衛星,以及幾顆靜止氣象衛星,也是世界上三個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我們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也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新一代的多普勒天氣天雷達,已經建成了128部了,這個雷達就像醫生看病一樣可以看到大氣運動的強度和規律。 [2007-09-20 15:59:28]
[鄭國光]而且這些年來逐步加強了氣象基礎設施的投入以及對氣象事業的投入,以致于許多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氣象局長到中國來,看到我們氣象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對我國政府對氣象工作這麼關心和重視都感到很驚訝,他們也希望他們的政府也像中國政府這樣重視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我覺得這是體現了黨中央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在氣象防災減災方面的具體體現。所以從現在我們的預報能力來説,在國際上也是屬於先進行列的。因為有這麼一個現代化的監測手段,有這樣一個先進的預測手段,對我們準確地監測和預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提供了很重要的手段。當然,我們也要加強科學研究工作,加強隊伍建設,使我們對極端天氣氣候災害監測得更及時、預報得更準確、信息發佈得更及時。 [2007-09-20 16:07:24]
[網友 閆樹鵬]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是個人或是個別部門的行為,需要全社會的協調配合,在協同配合方面政府部門作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2007-09-20 16:09:09]
[鄭國光]國務院非常重視防災減災的部門協同問題,在9月18日召開的氣象防災減災大會上,回良玉副總理提出了“要進一步完善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緊密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這就從國家層面上每遇到這種重大的氣象災害,我們做出預報提交給黨中央國務院,主要領導都會做出批示,各個部門也都會聯動起來,比如這次“韋帕”颱風還沒有登陸,胡錦濤總書記就做出批示,沿海地區要加強監測,漁船要回港避險,溫家寶總理也做出批示,回良玉副總理也做出批示。今年發生在武漢的突發性強對流天氣胡錦濤總書記也做出批示,從正反兩方面進行總結,提高氣象災害預警能力和信息發佈渠道,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所以一旦預警信息發佈以後,相關部門,比如公安部門、各地政府、防汛抗旱部門、民政部門全部聯動起來。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同志是國家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總指揮,又是國家防災減災委員會的主任,所以在國務院的層面上,一旦有這種極端的氣象災害即將發生或者已經發生他也會做出很多的部署。在中國無論是在黨組織還是政府防災減災的意識和工作都是很到位的。 [2007-09-20 16:10:10]
[鄭國光]2005年8月份美國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卡特利拉”颶風,當時的氣象部門預報出來了,美國的政府、地方政府都發佈了,氣象局預報“颶風強度達到五級,有破壞性、災害性的,大家要趕快撤離”,至於怎麼撤離是民眾自己的事,有錢的人就撤離了,沒有錢的沒有能力,只有留在城內,颶風來了以後海水一下子就進到城裏,導致1700多人死亡,400多人失蹤,造成1000多億美元的損失。相反,在中國,我們的颱風,強度比“卡特利拉”還強,但是從中央到地方,甚至到村裏面的黨組織採取了很多措施,僅僅福建政府就組織遷移了72萬人,我們派了很多部隊幫助老百姓轉移,幫助老百姓防險,最後一個撤出村的就是村黨支部書記,層層落實,層層包乾。這裡面的機制就不一樣。所以防災減災不斷完善,各部門緊密聯合,這就是中國特色最有效的體系。這樣的體系我想在一些發達國家是很難做得到的。 [2007-09-20 16:14:14]
[網友 qyqxj、鷹低飛也是鷹、11111]那這樣的體系看上去這麼完備了,那麼在應對極端天氣氣侯事件的時候還會有難點嗎?包括技術上的困難。 [2007-09-20 16:14:52]
[鄭國光]這主要取決於災害突發性的問題,各部門的應急響應從目前的技術上來説還是有一個過程才能實現的。比如剛才我們在和網民交流之前我們也談到了,2003年由於“非典”所造成的這種公共突發事件給北京市的教訓很深,北京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這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響應,所以你看現在北京市在應對突發性公共事件,應對突發性的災害事件有一整套規範。響應很快。2004年7月10日北京突然下了一場暴雨,整個四分之一的北京城全癱瘓了,但是今年北京市的幾次突發性事件因為應急工作到位沒有發生癱瘓。這就避免了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和人員傷亡。 [2007-09-20 16:15:42]
[鄭國光]比如剛才談到的濟南7月18日出現的突發事件,在預警上面相對北京來説就可能弱一些,剛才也講了,市裏面領導發現有這個問題以後,想到現場去都很難,他們的車進不去,這種指揮和應急就慢了半拍。所以濟南市委市政府也在總結這方面的經驗教訓,以強化這種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響應。我想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隨著各種制度的完善,應對這種突發性的公共事件、突發性的氣象災害人們的響應時間會越來越短,也將會大大地減少災害的損失。 [2007-09-20 16:16:45]
[網友 愛尼莫]應對極端天氣,基層臺站可以做些什麼? [2007-09-20 16:17:31]
[鄭國光]基層臺站做的工作很多,因為突發性的災害都是突發生成,而且範圍很小的,縣級的氣象臺站,分佈在幾十公里或者幾百公里的範圍內,在基層,可以利用先進手段密切關注這個區域中的突發性事件。在上級的指導下密切監測當地的。我講一個例子,去年6月份,貴州望漠縣在半夜突然下起了大暴雨,這個事情如果要通知這個圈裏的人很難,有人是騎自行車去通知,因為在山裏面,而望漠縣氣象站就監測到有暴雨發生,可能會引發局部洪水,又通知不到村裏面,縣裏面就採取了很多措施,用汽車、摩托車去通知,通知了三個村,而第四個貧普村還沒來得及通知呢洪水就下來了。這些東西就靠縣氣象站預警預報來服務。 [2007-09-20 16:18:20]
[主持人]它的服務能力是很弱的。 [2007-09-20 16:20:33]
[鄭國光]現在需要提高它的服務能力,但是它是最基層的,特別是對一些邊遠山區,經常發生突發性天氣的地區,基層氣象臺站的預警預報服務尤為重要,特別是我們國家氣象機構的設置很有特色,我們氣象機構設置和行政區是密切相關的,有一級行政機構就有氣象局,每個縣都有氣象局,這些氣象局的主要任務一方面要進行氣象觀測,把觀測數據要上傳,全國共享,乃至全世界共享,另外他主要的任務就是把向上級預報的東西根據當地情況進行補充的天氣預報,讓他們的預報對當地更有針對性,他拿這個預報給上級政府和老百姓服務。 [2007-09-20 16:20:56]
[鄭國光]他們還可以根據全國的天氣預報做更精細化的服務,比如這個地方在山區地形很複雜,上級預報這個地方可能有暴雨,他就分析這場暴雨下來以後對這種地形複雜的話可能就會引起滑坡和泥石流,他就要對當地做預報工作,提醒這個村、這個鄉你們這裡可能馬上有暴雨來了,可能有洪水和滑坡甚至泥石流,你們要加強防災的措施。這種提示對我們這種氣象災害多發的國家非常重要,這就是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所以我想隨著國家繼續加大對氣象基礎設施的投入,中國氣象局也在關注著基層臺站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他們對突發性、災害性天氣的預警能力和預警發佈手段。 [2007-09-20 16:22:00]
[主持人]我想您能不能介紹一下基層臺站人員的水平達到什麼程度? [2007-09-20 16:22:23]
[鄭國光]全國氣象部門正式職工5.3萬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層次的是佔了76%,也就是説四分之三的氣象人員,包括觀測和預報人員的學歷層次都比較高,經過了專業的氣象培訓,應該説對我們科技型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部門來説,我們一直高度重視氣象隊伍的人才建設,提高他們的素質。隨著現代化裝備的逐步改進,社會各界以及政府對氣象預報準確率、精細化水平要求越來越高,我們發現我們的這支隊伍還需要繼續提高人員的素質和水平。所以中國氣象局非常重視職工的教育和培訓工作,中國氣象局有一個自己的培訓中心,每個省也都有自己的培訓中心,這些人按照要求三到四年每個人要輪訓一次。 [2007-09-20 16:23:01]
[鄭國光]我們還採取其他的方式,比如通過自己的衛星廣播系統進行遠程教育,通過衛星廣播把這些培訓教材通過廣播方式發送下去,因為我們每個縣,每天都實時地接收中央氣象臺的會商,我們要求每個縣的氣象站要收看中央氣象臺的會商,他參加這個會商對整個氣象知識的掌握無形中就是一種培訓。中國氣象局黨組也提出要建立起學習型的部門,比如我們採取一些措施向基層臺站發送一些學習材料,把一些學術總結類的刊物向基層臺站發送,以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特別是現在新裝備上來以後對基層臺站人員的培訓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還要繼續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培訓工作,使我們的素質不斷得到提高。  [2007-09-20 16:23:53]
[網友 董瀟瀟]目前各地氣象部門做評估均需要長序列的歷史資料,而據了解我國解放前的長序列資料還沒有信息化和共享,請問鄭局長,諸如北京、上海等地的長序列歷史資料是否能在氣象部門內部實現共享? [2007-09-20 16:24:19]
[鄭國光]應該説我們解放以前的氣象資料都掌握在國外手裏,比如國外的航海包括教會組織進行一些零散的收集工作,解放以後1949年12月8日成立了中央軍委氣象局,是由我們老一代的氣象學家所建設的覆蓋全國的氣象探測網,很不容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才形成了一個氣象觀測網,經過50多年的建設,建成了全國2400多個氣象觀察站,覆蓋全國。所以解放以後的資料的積累,過去都是手工記錄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後才實現了電子化,中國氣象局可以説是最早,也是第一個把氣象資料免費向社會共享的,我們是數據共享試點單位的第一個。我們把已經數據化的氣象資料向研究單位、各個部門進行共享。我們共享的第一年這些氣象數據的使用量相對於過去增加了幾千倍,解放以前的氣象數據我們也在逐步數據化,即使沒有數字資料有紙質資料的我們也會向有需要的部門提供。 [2007-09-20 16:24:53]
[鄭國光]中國氣象局的態度是堅決的,哪個部門需要哪方面的資料,我們會為他們方便地提供,也會免費提供。這體現了氣象部門作為公益部門的特點。但是我們國家100年前的觀測很少,都是過去外國人在我們國家建的觀測站所留下的。像青島有一個站是過去法國的一個遠洋船隊建的,八國聯軍來了又劫過去,國民黨來了又把它從日本人手裏搶過來,解放軍來了我們又把它保留下來。過去都是一些洋人建的氣象站,但是資料很少,真正氣象網絡的建設還是新中國成立以後。 [2007-09-20 16:26:20]
[網友 44555]今年還可能會發生哪些極端的天氣氣侯事件?未來幾年極端天氣氣侯事件發生的頻率會有所增加嗎? [2007-09-20 16:26:56]
[鄭國光]因為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有一種突發性,要我現在來預測非常困難,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現在監測到赤道幅合非常活躍,未來十天還會有熱帶的風暴,以致于可能形成颱風,也還會影響我國,我們已經做了一個預測了,前一段時間的氣溫都是偏高,後面的氣溫還會不會繼續偏高我也很難肯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的大背景、大趨勢下,極端天氣氣侯事件發生的頻率肯定會增加的。而且這種強度以後肯定也會加大的,這是肯定的。所以氣象工作者也已經做好這方面的思想準備了,我們會以積極的態度面對這個挑戰,做好氣象預報工作。 [2007-09-20 16:27:31]
[主持人]我想起我們剛才所説的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您説您一旦知道哪兒發生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心情就會很沉重,照這樣的情況來看您得不斷的沉重。 [2007-09-20 16:29:15]
[鄭國光]是這樣的,一方面我們也在不斷提高我們的預報準確率,同時我們也感覺到一場災害給一個普通的老百姓的家庭以及一個地方所帶來的災害的情況是很沉重的,比如我們到地方調查,有的一場冰雹下來整個農作物的果實都沒了,你看到西瓜地裏面一場冰雹來了西瓜全部毀了,老百姓叫天天不應,所以非常沉重。 [2007-09-20 16:29:46]
[主持人]我們也注意到近幾次極端天氣氣候之後中國氣象局的領導會到地方指導救災工作。 [2007-09-20 16:29:51]
[鄭國光]是的,一旦發佈了二級以上的應急預報以後我們會派一個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帶隊的工作組到現場指揮救災工作,這也體現了中國氣象局對防災減災的高度重視,我覺得老百姓很重視、社會各界很重視,黨中央國務院重視,我們作為一個氣象預報服務的部門,更應該高度的重視。 [2007-09-20 16:31:19]
[網友 冰峰]由於極端天氣頻發,國務院的各種文件也提倡抗災減災,並增加氣象投入,但是到了地方會不會不被地方採納,此種情況您該怎樣看待? [2007-09-20 16:31:43]
[鄭國光]我認為這個網友不是很了解情況,應該説各地的政府對氣象的投入,對氣象工作的重視是你們很難想象的,因為氣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建在地方,效益也體現在地方,近年來地方政府對氣象基礎設施的投入越來越大,甚至有些地方對氣象基礎設施的投入遠遠超過國家。比如新一代的多普勒雷達一半以上都是地方投入,國家提供一些裝備,地方提供基礎設施、配套的建設;比如全國有1.9萬多個自動氣象站,有四分之三以上的站是地方投入,因為地方的黨委、政府重視氣象減災工作,他要把握到一些小尺度的天氣,必須要加強這方面的建設。 [2007-09-20 16:32:15]
[鄭國光]所以我們在人工影響天氣方面,包括人工增雨、人工防雹地方政府更重視。內蒙古自治區一年人工增雨消除森林火災和人工抗旱投入一年就兩千多萬,對於一個西部省份來説是很不容易的,説明地方政府也真正地體現了以人為本,關注民生,關注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這些年來隨著中央提出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各級政府在這方面也體現得尤為深刻,他把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作為文明辦實事的重要方面,給老百姓一個承諾。 [2007-09-20 16:33:15]
[主持人]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的訪談就告一段落,當人們還在感慨人類在大自然的面前束手無策時,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通過從政府到百姓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努力,在歷史上同級別的颱風中,颱風"韋帕"過後,倒塌房屋最少,死亡人數也是最少。極端天氣一旦出現,城市相關政府部門、公共服務機構,迅速反應、迅速決策,制定和實施應急措施,而我們每個人平日裏格外注意學習和積累應對極端天氣氣候的知識,注意收聽收看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預報,這樣就一定能夠將危害降低到最小。感謝鄭局長的訪談,也感謝廣大網友的參與,本次訪談到此結束! [2007-09-20 16:33:49]
[鄭國光]好,謝謝網友,謝謝主持人。 [2007-09-20 16: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