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金融機構在促進農業增産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18日   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07年12月18日15時,銀監會銀行監管三部副主任漆艱明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一週年”與網民在線交流。  

    [主持人]金融機構對農村經濟發展作用重大,當前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主要有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新成立的郵政儲蓄銀行。網友“仙舞霓裳”問:這四類機構改革有什麼新的進展?他們在服務功能、對象和業務範圍上有什麼區別?

    [漆艱明]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從戰略高度對農村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部署,取得了積極成效,以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為主體的農村金融體系基本形成,農村金融服務逐步改善,為促進農業增産、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和階段性成果。農村信用社管理和風險處置責任已經移交給省級政府,農村信用社按照有關要求明晰産權,轉換機制,重組和整合速度加快,內部管理得到加強,各項經營指標進一步改善,支農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截至2007年9月末,全國27個省聯社,北京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天津農村合作銀行已經相繼掛牌開業。共計組建統一法人機構1715家,農村銀行類機構132家。農村信用社法人機構從2002年的35540家減少至9932家。

    二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掛牌開業,為進一步解決郵儲資金返回農村使用問題邁出了關鍵一步。

    三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職能進一步擴大。形成了以糧棉油貸款業務為主,農林牧副漁生産、加工轉化及農業科技等新增業務領域為輔的業務範圍,支農功能進一步增強。

    四是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正在穩步推進。五是農村小額貸款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寬。

    六是一批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誕生。調整和放寬了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準入政策並規範開展試點工作,已經有24家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三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開業,發放貸款14749萬元,其中,發放農戶貸款12601萬元,佔貸款總額的85%。同時把城市的資金、成熟的金融産品、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引入到農村,激活了農村金融的體制機制,有競爭、有合作的農村金融市場已經在試點地區初步形成。通過改革和發展,農村金融支農力度明顯加大。截至2007年9月末,涉農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5.1萬億,佔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總額27.4萬億元的18.6%,比“十五”初期增加2.2萬億元。

    在這四類機構中,農業發展銀行是政策性金融機構,主要是承擔國家規定的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如糧棉油收購融資,和經批准開辦的涉農商業性金融業務,如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綜合開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代理財政性支農資金的撥付等。其他三類機構都屬於商業性金融機構,但因為各自存款規模、機構地域分佈以及已經形成的比較優勢有所不同,因而在“三農”服務功能、對象和業務範圍各有側重。

    農村信用社是金融支農主力軍,在廣大農村地區擁有最密集的機構網點和最廣泛的客戶基礎,這些年承擔了絕大部分金融支農任務,與“三農”歷來聯絡緊密,感情深厚。經過多年改革發展,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能力和支農資金實力不斷增強,在支持分散農戶、農村小企業、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生産主體,以及其他涉農産業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下一步,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將繼續深化管理體制、産權制度和公司治理改革,進一步轉換經營機制,力爭用5到10年時間分期分批辦成産權明晰、經營有特色的現代金融企業和社區性銀行。

    農業銀行是支持“三農”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根據年初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農業銀行將按照“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的原則,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革,充分利用在縣域的資金、網絡和專業等方面優勢,更好地為“三農”和縣域經濟發展服務,努力成為商業性金融服務“三農”的骨幹和支柱。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是我國網點最多、覆蓋面最廣的涉農金融機構,承擔城鄉儲蓄、匯兌和支付結算等基礎金融服務功能,下一步,該行將穩步推進改革,建立符合“三農”需求特點的零售業務經營體系,並根據改革進程和風險管控能力,積極擴大涉農業務範圍,通過多種渠道將資金用於“三農”。

   點擊進入本次訪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