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平凡微光汇聚前行力量——陕西民政在"战疫"中守初心担使命

时间:2022-01-2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字体:    打印

2021年12月,气温骤然降低,西安这座古城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一同而来的新冠疫情以迅猛之势打破了瞬间的美好。新增确诊病例由0到1000+,只用了短短21天。疫情发展速度之猛烈,让人有点猝不及防。

一时之间,人们原有的生活状态被骤然破坏;一时之间,这座超千万人口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一时之间,各种不安与急切的心情随之而起。

西安疫情暴发后,整个城陷入了紧急战疫状态,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陕西省民政厅党组按照省委的要求,积极响应,紧急安排厅机关和直属单位25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一线。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一条条志愿信,成为了战疫最有力的行动。当车水马龙归为清冷平静,民政人却纷纷投入到各自新的“角色”中。他们化身为社区里的核酸检测秩序员、物资配送保障员、信息数据统计员……他们无畏逆行,冲锋在前,抵住了风雪严寒,将“民政温度”传递到群众心间。

连继龙:“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激励着我干好每件事情

在汉城街道蔡家社区,一位身着防护服,背后写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几个大字的防疫队员成为了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2年1月2日,是民政厅机关党委(人事处)连继龙下沉汉城街道蔡家社区的第5天,他按惯例穿好防护服,准备将居民核酸检测的试管打包,社区干部问需不需要在防护服上写字时,他想了想说,那就写上“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几个字吧。“在这个特殊时刻,这8个字,对于激励我干好每件事情,应该更有意义。”连继龙说。

“疫情防控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服务群众容不得一点马虎。”连继龙谈起自己在社区的工作时感慨地说。他负责核酸检测时居民身份核验和试管打包工作。样本打包工作是核酸检测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将装有核酸检测棉签的试管进行封管,然后扫码上传信息,再将打包好的样本交由专人送检。因为要与所有人的检测结果直接接触,因此有较高的风险。他时刻提醒自己细致细致再细致,坚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努力做到快速、高效、安全完成每天任务。5天的时间,他已累计完成样本打包1230余管,12300余人次。

因为防疫物资紧缺,在每次6小时的检测中,为了节约防护服,连继龙中途不喝水,也不去卫生间。但在社区工作中收获的所有感动让他战胜了一切的困难。“亲爱的shushu阿姨,您们辛苦了。我希望yi情赶快结束。并祝您元旦快乐!西安加油!”元旦那天,社区里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做完核酸检测后,亲手送给他一张新年贺卡。看到上面稚嫩的语言,温暖着连继龙的心,也激励着他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

何欢:“咱是党员,就得干出党员的样子”

“咱是共产党员,这时不上啥时上?”这是陕西省康复辅助器具中心何欢下沉曲江街道羊头镇社区报到的第一天,在社区办公室里,听到一位60多岁的老党员自愿申请参加防疫时说的一席话。瞬间,何欢被感动了,一位老人都在不顾一切为抗击疫情奔波着、努力着,而自己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更加责无旁贷。

“您家里还需要些什么?”“今天您体温是否正常?”“您最近的具体行程都有哪些……”每天,何欢都会与无数个社区居家隔离人员进行电话询问回访,同时她还负责街道办分配的大数据筛查人员电话核对及特殊人群统计,协助做好居家隔离人员封控、核酸检测刷码等辅助性工作。从前期的行程流调、电话跟踪,到后期的隔离落实、物资配发、健康监测,她往往是连续多天,几乎不眠不休地工作。从12月29日以来,已累计完成居家隔离人员信息登记460余人,参与封控隔离人员80余户。

连续高强度连轴转的工作让何欢的嗓子哑了、吃饭喝水都要挤时间,但她却没有丝毫怨言,老党员榜样的力量一直激励着她,她说:“党组织把任务交给我,我一定会把任务完成好。咱是党员,就得干出党员的样子!”

关龙:“只要我们的速度快一点,群众就多一份安全”

“我们的工作就是在和病毒赛跑,只要我们的速度快一点,群众就多一份安全,多一丝温暖。”社会事务和殡葬管理处的关龙从没有像这样忙碌过。疫情当前,许多人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但关龙却开启了“快进”模式,争分夺秒地为居民保驾护航。

12月28日,他支援郭家口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社区分工,参与了社区核酸检测现场人员引导、秩序维护;劝说小区内闲散人员回家,避免聚集;协助管理小区内设置的2个蔬菜便民点,引导小区居民有序购买蔬菜;参与发放暖心蔬菜等多项服务保障工作。

“当穿上‘大白’的衣服,我深感责任更重了。”关龙感慨地说。在社区任务较重、人员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关龙主动请缨,负责为华府御城西区1500多户居民录入核酸检测信息。虽然严寒刺骨,反复的消毒使双手麻木,连续多个小时不能喝水和上厕所,但是,他坚持不休息,始终保持最快的速度,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每户的信息录入工作。

赵婧:疫情挡不住温情,用行动传递温暖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响亮的声音在曲江街道曲江中心社区上空回荡。大家坚定地举起右手,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那一刻“不忘初心、抗疫有我”的激情涌上赵婧的心头。

“谢谢,谢谢!”这是养老服务处的赵婧成为志愿者以来听到的最多的话语。维护核酸检测秩序时,她看到一位老爷爷推着坐着轮椅的老奶奶排在长长的队尾,立即上前引导,开辟绿色通道,帮助他们快速进行核酸检测。没想到做完后,老人特意绕路过来对她说:“小姑娘,太感谢你了!”疫情虽然隔断了大家的距离,却没有隔断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作为一名女性,在下沉社区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这些暖心的话语让她感到关爱备至,心中充满了感动与温暖。

“妈妈,妈妈!”远处传来熟悉的声音,正在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的赵婧一时不知所措,没想到儿子能认出已经全副武装成“大白”的她。此刻,她多想拥抱下孩子,可是,她却对孩子挥了挥手,随着队伍快速前进,听着孩子一声声地喊着妈妈离开,赵婧不禁有些泪目了。

江春生:把初心写在抗疫战场

“防疫物资现在十分紧缺,需要紧急调配。”“社区里核酸检测排队人数较多,急需志愿者……”只要电话一响,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的江春生就立刻赶往雁塔区建工路社区司法厅家属院里的各个角落。由于他下沉的司法厅家属院为老旧小区,各项设施和条件都不完善,从进入小区的第一天,他从带头打扫整理卫生开始,到逐人逐户排查住户情况、健全组织招募志愿者、买药送菜服务困难群众等多项事情,他都亲自落实。同时,他还细化完善网格管理和责任分工,努力让小区的疫情防控越来越精细规范。

针对社区物资匮乏的实际困难,他还积极链接资源,为社区争取了一批慈善捐赠的防疫物资和食品,解了基层的“燃眉之急”。

“越是防控疫情的紧要关头,越能检验一个党员干部的忠诚和信仰、责任与担当。”江春生说,社区工作琐碎而又艰辛,他每天都在为身边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人感动着,也激励着自己把初心写在抗疫战场,坚定了他为民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祁乐:扶残助弱,在抗击疫情中体现民政温度

“来到社区6天来,已累计协助7个小区进行核酸检测约2万人次。”多天的连续工作,让儿童福利处的祁乐和志愿者感到疲惫的同时,也在不断刷新着他们的工作效率。

维持秩序、传递试管、补充物资、解答疑问……在社区,祁乐主要负责核酸检测等服务性工作,他在尽心尽力做好面上服务的基础上,将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放到社区老弱病残幼等特殊群体身上。

一次,一名盲人青年在家人陪同下进行检测,由于着急,两人信息刷入了不同的检测通道,家人和青年都面露难色。祁乐赶忙跟青年家人说:“你去检测,我带他。”之后,搀扶着青年,细心引导他完成“摘口罩了”“张大嘴巴”“可以带上了”“这边走”等每个程序,在精心服务中让盲人青年彻底消除无所适从情绪,顺利完成检测。

在社区经常会出现老年人因对手机操作不够熟练,堵在通道口无法录入信息,自责、抱怨或焦躁不安,影响了整个检测进度。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祁乐都会主动帮助操作,引导他们完成检测,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在防疫中安心。

“我想让这些老年人、残疾人感受到民政的温度,在疫情面前,我们始终在关注和帮助着他们,让他们心里感到丝丝暖意。”祁乐的一席话温暖着我们。

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描绘出这个冬天最温暖的画面,展示了民政人的抗疫精神。这一段段发生在身边的抗疫故事,只是陕西民政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缩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彰显了“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担当,展现了“柔情似春风”的赤子丹心。他们婉若是点点星光,簇拥成驱散疫情阴霾的光辉,给人们带来信心、带来希望,也让我们坚信:天,很快就亮。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