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 工作研讨

从全国人大代表专题学习看我国城乡统筹发展

——记四川成都代表专题班学习

陈庆立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1年11月25日 16:37

    20115月和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四川成都先后举办了两期全国人大代表城乡统筹专题学习班,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集中学习。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严肃而重大的课题。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已成为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党和政府对 “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并一直致力于“三农问题”的破解探寻。党中央于2004年至2011年连续8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可以说,“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焦点问题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全国各地对城乡统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实践。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思想,攻坚破难、爬坡实干,取得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经营新突破,大力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再造一个成都平原”工程,现代农业发展“大基地、大市场、大品牌、大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在四川省农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自2003年起,四川省成都市开展了规模浩大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2007年,成都市获批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首次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成都这片美丽富饶的热土上,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出了 “天府之国”。今天,成都市人民又满怀豪情,奏响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新乐章。这次,将城乡统筹发展专题学习班选择在成都,全国人大代表的踊跃报名和积极参与,说明了代表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和四川成都城乡统筹工作的高度关注。

    学习班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就全国城镇化进程做了全面介绍,深入透彻地分析了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大视角,阐释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打破目前的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他还就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土地制度提出自己的见解。成都市常务副市长孙平就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做了专题报告。他说,成都市作为城乡统筹的试点城市,立足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抓住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个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探索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在城乡基层推进经济市场化、社会公平化、管理民主化改革,全市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成功战胜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并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初步形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良好局面,走上了一条符合成都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结合专题学习对成都市城乡统筹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在郫县、新津等地考察了政务中心,走访了新型社区的农户家庭,参观了便民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农技服务中心、农村产业园区等,并就农村的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和房屋的确权与流转等问题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和交流。代表们普遍认为,通过听取专题报告和实地考察,对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了更深刻、具体、全面的认识,找出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点、难点,明确了应对困难的对策措施。在分组讨论中,来自各地的代表还就自己所在地的城乡统筹发展情况做了介绍,并与成都市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成都作为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探索出一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新路,并在实践中取得很大成效,成都的经验值得重视、研究和推广。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我国领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条件差异巨大,城乡统筹应因地制宜,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寻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和谐之路。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维护民利。相信只要符合规律、方向对头、措施得当,全国城乡统筹改革就一定会迈出可喜步伐,打赢这场战役!

    (作者系全国人大培训中心副主任 )

编 辑: 苏大城
责 编: 余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