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七大工程助力打造体育强省

  12月31日,记者从省体育局了解到,《河南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于日前正式印发,“十四五”时期是我省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体育河南、体育强省的重要时期,河南体育将以七大工程为支撑,推动全省体育高质量发展。

  《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河南省体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体育河南、体育强省建设总体目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规划》中明确了河南“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建立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力争迈入体育强省行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体育综合场馆建设加快推进,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3‰以上,人民群众的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对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大赛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运会成绩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冬季项目竞技水平取得新成效,青少年体育发展体系不断完善,青少年体育活动更加普及,青少年身体素质显著提升,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更加适应社会需要、主体多元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办好河南省第14届运动会。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体育与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体育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华体育精神得到传承发扬,体育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强。

  在实现路径方面,《规划》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实施措施,明确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实施七大项重点工程。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程

  新建、改扩建70个以上体育公园。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有条件的地方每万人达到1块以上;所有县(市)建成“两场三馆”,乡镇和行政村(不含少数山区)全民健身设施工程达标率100%;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加大冰雪场地设施供给,改造提升现有滑雪场地,增加滑冰场地数量。

  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运营冰雪场地设施,鼓励现有场地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或改扩建;加快建设省体育综合训练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

  全民健身活动普及工程

  持续办好群众性足篮排“三大球”品牌赛事活动,开展沿黄健步走、马拉松、自行车等赛事活动,推动县域足球普及发展。

  引导扶持社会力量举办、承办社区体育赛事和培训。推动体育元素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因地制宜举办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

  鼓励各地依托自然资源,建设健身休闲绿道、登山步道、户外营地、研学旅行基地、体育培训基地等,打造新型生态田园休闲度假健身综合体。发挥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自然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冰雪旅游节、冰雪嘉年华、冰雪文化节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冰雪活动。到2025年,全省直接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300万,带动18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

  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规模。组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活动和“走基层、送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每年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低于20万人次。

  充分发挥各级体育总会、协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作用,推动体育活动向基层延伸、向末端拓展。

  竞技体育提升工程

  坚持和发挥举国体制优势,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完善政府办与市场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

  持续办好WTA郑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积极申办国际乒联巡回赛,不断扩大赛事影响。科学设置项目,优化项目布局。

  优先发展散打、自行车、赛艇、皮划艇、举重、田径、球类、游泳、射击项目,重点扶持太极拳、拳击、跆拳道、乒乓球、冰雪技巧类及新兴项目。

  加强优秀运动队复合型团队建设,打造“训、科、医、教、服”一体化竞技体育服务团队。

  恶补体能短板,建立运动员体能数据库,最大程度提升训练质量和效益。加强科技助力,加快推动训练工作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全面推动“三大球”项目发展,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三大球”训练、竞赛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在高等院校设置独立的足球、篮球、排球学院。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争创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加大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力度,探索建立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等专业人才进入学校担任、兼任体育教师绿色通道。

  青少年体育促进工程

  深入贯彻体教融合的青少年体育发展理念,整合资源,构建学校、社区(村)、家庭、体育俱乐部等多方合作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平台。

  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制定青少年体育赛事名录,推进全省综合性青少年体育赛事改革,增加比赛设项,扩大覆盖面和参与度。定期举办省综合性运动会和学生(青少年)运动会,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教练员、输送单位等加大表彰力度。

  鼓励社会力量承接、组织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推动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常态化开展。开展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星级评定、监督工作,建立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引导健康规范发展。

  制定《河南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评定与管理办法》,到2025年,评定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000所,将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纳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将各级各类体校纳入当地体育、教育发展规划,改善办学条件,突出专业特色。对有发展基础和潜力的体校以经费投入、专业指导、对口支持等方式重点扶持。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

  引进2-3项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精品体育赛事,打造2-3项具有河南特色的品牌赛事。支持洛阳申办、承办自行车、射击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

  完善赛事服务管理,推动各地建立由赛事风险评估、预案审核、防疫培训、应急响应、属地监管等构成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推动赛事活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

  支持可穿戴运动设备和智能运动装备的研发与制造,支持射箭、游泳、瑜伽、武术等运动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发展,引进、培育一批知名运动装备制造企业。

  重点扶持一批运行良好、积极作为的体育社会组织,推动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体育社会组织体制。

  支持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提质增效。持续增加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支持洛阳“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建设。

  扩大体育消费券发放范围和规模,开展“运动河南”优惠体验活动。鼓励各地创建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体育文化建设工程

  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活动,丰富各类赛事活动体育文化内涵。

  组织运动员、教练员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文明观赛、文明健身等体育文明礼仪,传播体育正能量。

  加强对中原武术文化及相关文化、规则中外文规范表述的系统研究,参与武术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两拳”国际化发展。

  拓宽体育文化传播渠道,打造体育融媒体产品,发挥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在体育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数字体育建设工程

  积极推进智慧型健身路径、健身步道、体育公园建设。

  建设数字体育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促进体育场馆预订、赛事信息发布、设施运行情况等整合应用,为开展健身指导、体质评估、体育培训、赛事组织等提供支持。

  建设体育行业信用信息平台,推行体育行业主体黑名单白名单制度,规范行业监管。建立全省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发应用社区体育活动服务平台。

  逐步建立全省群众体育数据库、体质监测数据库、运动员等从业人员数据库、运动训练数据库、体育竞赛数据库、体育场馆场地数据库等,提升数据分析、运用和决策支持能力。

  加快推动反兴奋剂大数据管控平台建设,建立兴奋剂风险预警机制。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