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 高增雙)“當今的大學生,相當一部分都感受到了就業帶來的壓力,我覺得人才培養結構與社會需求錯位,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王樹國談起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時如是説。
王樹國説,近年來,我們有很多急需人才的地方仍然缺少人才。黑龍江的大煤礦要個大學生很困難,連正常的技術支撐都難以保證。新農村建設,需要農村規劃、農業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方面的人才,同樣難以滿足。“相反,高校培養的大批人才找不到工作。為什麼?因為大都集中在所謂的‘熱門專業’:IT、信息、國際貿易、生物等等。大家都被這樣一種輿論所左右,好像21世紀就是這樣一個發展趨勢,將來的出路會很好。”王樹國説,高校在無序地發展這些學科,學生們又沒有一個權威的指導,完全是憑著感覺去報考,所以人才的培養和社會的需求發生了錯位。
王樹國認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需要人才的培養結構精確地滿足社會需求。“這就要求政府部門不僅要努力擴大就業機會,而且要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佈就業信息,比如我們國家有多少高校,設置了什麼專業,每個專業每年又有多少學生畢業,社會需求量有多大。這種宏觀信息不僅官員要掌握,老百姓也要掌握,讓學生選擇專業時更加理性。”
王樹國説,與此同時,高校培養人才要盡可能地去滿足社會的需求。他舉例説,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上手特別快。“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是局限于書本知識,一旦進入企業之後,企業還要進行二次培訓,就業難度就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