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魏武、周婷玉、吳晶)物權法草案:上百次座談會,若干次論證會,7次審議;勞動合同法草案:徵集社會各方面意見近20萬件;人大監督:收到群眾來信15萬多件次,接待來訪7.5萬多人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列舉的一組組數字,勾畫了過去一年中國民主法治建設取得的新進展。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11日向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作工作報告時説,一年來,常委會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新的貢獻。
“‘民主’與‘科學’這兩個我們已經習慣多年的字眼,從未像今天這樣給中國的法治建設帶來如此深刻的變化。民主越來越進步,法制越來越健全,中國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願景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執行一處副處長劉來平説,2006年中國立法事業所經歷的點點滴滴,正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之花在中國綻放的生動寫照。
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取得新進展
74歲的哈爾濱火車站退休職工崔盛春自從愛上“打聽”街坊們的“煩心事”後,便再也沒有閒下來過,“別看歲數這麼大,我還真是經常認真了解社會上存在的問題,發現了就向人大代表反映。”
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市檢察院反貪局局長孫桂華是崔盛春的“上線”。兩會召開前,這位老人來到孫桂華所在單位,等候她回來,“我一定要等她回來,讓她把我的建議帶到北京,帶到全國人大去。”
“為人民辦實事,説實話,反映他們的疾苦,是人民對我的信任和重托,也是為我們國家的發展鼓與呼。”孫桂華説。
這次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共有近3000位代表像孫桂華這樣,帶著全國各地的民意來到中國民主政治的最高殿堂。代表們的不懈努力,使以“中國式民主”聞名世界的中國人大法治建設在過去一年中再次顯露勃勃生機。
制定物權法13年的長跑被譽為“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典範”,在這個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全文公佈了物權法草案,廣泛徵求各界群眾的意見。“更多普通民眾的聲音被立法者吸納,他們的聲音經常成為中國立法工作的‘亮點’。”全國人大代表張繼禹説。
劉來平代表説:“這種做法為人民群眾參與立法提供了一個直接而便捷的渠道,使民主立法工作向社會最基礎的層面延伸,讓普通老百姓切身感受得到、參與得來。從徵求意見的結果也能看出,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
200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共審議了24件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草案,其中14件已經通過,5件提請本次大會審議,向實現本屆立法目標邁出堅實步伐。長期未能解決的一些立法難點得到妥善解決,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批重要立法項目相繼完成:監督法、企業破産法、修改後的義務教育法等法律頒布實施,物權法草案、企業所得稅法草案提請本次大會審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主任李連達也表示:“這幾年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進步明顯,許多問題經政協委員提出提案後,都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重視。”
代表委員們認為,立法者與群眾之間的良性互動,是確保實現高質量立法的核心動力和基石,必將對中國的發展帶來長久、深遠和積極的影響。
來自廣東的全國人大代表釋明生表示,強調“開門立法”,使公眾表達中的合理部分,能最終在法律中得以體現,將為法律的順利實施消除潛在障礙,並提升公眾的期盼和信心。
兩種形式的監督取得新成效
“前一陣我又去了趟三峽,上次執法檢查中發現的水污染問題依然存在,這不是沒辦法,而是沒人關注,希望國家能夠加大對於環保作為公益事業的補貼力度。”回憶起去年參加的一次執法檢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瑜這樣説。
執法檢查和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是人大常委會監督的兩大重要形式。一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12部法律的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聽取和審議了“一府兩院”的8個專項工作報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司法公正等方面開展監督工作,提出加大財政支持、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轉向農村,著力解決農村金融、道路、沼氣、飲水、農民看病、子女上學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針對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偏低、對外技術依存過高、研發不足等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要整合資源、明確重點、重視人才,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鼓勵技術創新,形成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
對預算和經濟工作進行監督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重要職權,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是監督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200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共收到群眾來信15萬多件次,接待來訪7.5萬多批次,對涉法涉訴、土地徵收徵用、水庫移民、房屋拆遷、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加大了督辦力度。
“一年多來,我多次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執法檢查、專題調研和視察活動。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與立法工作一起構成了人大常委會工作最為有力的兩翼,共同推動中國法制建設的健康發展。”劉來平代表説。
代表工作煥發新活力
這次來北京,孫桂華代錶帶來的議案和建議達32份之多,自擔任九、十兩屆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她已提出了80多件議案和建議。
她説,有一次慰問一位因公負傷的幹警時,不少幹警圍過來訴説他們在執法過程中遇到的人身安全問題。“那時,我就想,要提交一個設立襲警罪罪名的建議。”這位反貪局長説。
這一建議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相關立法調研工作已在進行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顯示,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議案1006件,有關專門委員會採取發函、致電、或直接登門、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聽取代表意見,認真辦理每一件議案。有100件涉及的10件法律已由常委會審議通過,31件涉及的7件法律草案已提請常委會審議,353件涉及的51個立法項目已列入立法規劃或年度計劃。
談到物權法的立法過程,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正大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姜鴻斌感觸良多:“正是因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的因素都已經較為成熟了,物權法草案才能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立法時機的準確把握是中國立法走向科學的一個重要特徵。”
同時他也指出,任何一部法律都不是完美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修訂,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必然呼喚新的法律校準人們的行為方式。“這是人大代表存在的意義所在,也是人大代表參政議政、為民代言的動力所在。”
據統計,2006年,邀請列席常委會會議的代表人數由上年的近140人增加到185人,參加執法檢查和立法調研的代表人數由近400人增加到500多人;共有1874名代表參加了專題調研,參加率達63%,比上一年高出近10個百分點,形成調研報告183篇。
“只有始終植根於人民,我們的民主法治建設才會充滿活力。”劉來平代表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