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消費規模不斷擴大,資源消耗強度高。中央提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立符合國情的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通過合理規劃、科學建設、適度消費,用較小的資源環境代價解決好居民住房問題,是我國人口資源環境條件和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提高城鎮居民整體生活水平,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現階段重點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合理確定住宅面積標準,提高住宅品質。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人地矛盾突出的壓力長期存在。近幾年,全國每年新增建設用地約400萬畝,其中城市發展用地100萬畝左右。按現行城市規劃和居住區規劃標準計算,每年新增的居住用地可建造住宅2.75億平方米。如按戶均90平方米,能建成305萬套住宅,僅可滿足900多萬人口的住房需要。因此,必須科學合理確定住房面積水平,加大規劃和土地供應的調節力度,切實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住房有效供應,嚴格限制別墅類、低密度住宅開發。同時,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質量施工、高標準管理。通過科學規劃,合理確定建築容積率,優化住宅區空間佈局,合理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間資源,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間。通過精細化設計,提供合理的戶型,提高住宅內部功能,適應居民家庭生活和工作需要。通過技術集成應用,健全住宅建築質量控制體系,大力提高住宅品質,實現在較小住宅面積內的高品質、高性能和高舒適度。
二要轉變住宅生産方式,發展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我國住宅建設仍以粗放型為主,住宅生産、使用過程中資源消耗高,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十分突出。據測算,住宅建設用鋼佔全國用鋼總量的20%,水泥用量佔全國總用量的17.6%,住宅用水佔全國城市水資源消耗的32%,能耗佔全國總能耗的30%。我國單位建築面積能耗為相同氣候條件下發達國家的2—3倍,建築用鋼消耗與發達國家相比高出10%—25%,每攪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80公斤水泥。科技進步對住宅産業的貢獻率不到35%,建築工人的勞動生産率約為30平方米/人·年。不少建築沒使用多少年就被拆除,建築廢棄物大多沒有得到循環利用。這種狀況與我國資源能源相對短缺的國情很不適應。必須大力發展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加快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開發和推廣資源節約和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建立“四節一環保”的技術體系,使住宅建設逐步走上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使住宅建設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三要建立健全法規標準體系,完善住宅産業政策。加快法規建設,加快構建住宅技術保障體系,加快住宅建設有關的標準規範編制工作,強化標準規範執行中的監督。加快建立工業化的建築結構和通用部品體系,逐步形成符合模數協調的標準化産品系列。完善住宅建築質量控制體系,加強市場準入管理,健全設計審批和質量監督、質量驗收制度,建立健全部品認證制度和淘汰制度,完善住宅性能評價制度。積極推進建築材料、部品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産。鼓勵商品住房一次裝修到位。健全住宅産業財稅、金融政策,引導住房建設和消費,鼓勵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應用,發展建築中水回用,推廣可再生能源利用,全面推行節水器材。加強對現有住宅的節能改造,因地制宜地搞好舊住宅區綜合整治,降低使用過程中的能耗。
四要加強宣傳和引導,促進居民適度消費。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産力還不發達,城鎮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相對有限,改善人民居住水平不能脫離這個現實。要從住宅的“四節”與環境生態指標、戶型與套型面積、建築形態、住宅基本性能要求與技術發展導向等,制定居住水準引導性標準,正確引導住宅建設與消費。當前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普及國情教育,樹立資源節約意識和正確的消費觀。引導居民立足中國國情,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以經濟適用為原則,從追求住房面積到注重住房性能質量,樹立適度消費、梯度消費觀念,形成節約資源、健康文明的住房消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