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劉瑞蓮:"農田水利建設不加強,俺農民還得靠天吃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0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王聖志)“現在農村的很多水利設施年久失修,農田水利設施抗災能力不強,遇到個乾旱暴雨,就可能導致大災。”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碭山縣葛集鎮白臘園村黨支部書記劉瑞蓮説,“如果不加大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俺農民還是擺脫不了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

    劉瑞蓮告訴記者,她所在的碭山縣位於黃河故道,過去已建的水利工程,由於長期運行、洪水毀壞、工程老化,大部分耕地灌溉沒有保障,一些地方“引不進,排不出,灌不上,澇來一片汪洋,旱來赤地千里”。

    “不僅俺碭山是這樣,據我了解,現在不少農村地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都很落後。以前農村水利主要靠農民群眾投資投勞建設,國家投入很少。如安徽淠史杭灌區,除重點建築物由國家投資興建外,運行維護主要靠群眾投工投勞。農村稅費改革取消‘兩工’後,‘一事一議’制度規定每人每年只能拿15元用於公益事業,因為水利工程要跨村實施,只要有一個村不同意都很難進行。現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基本無渠道。農田水利設施落後,是制約農業生産發展的重要因素。”劉瑞蓮説。

    劉瑞蓮認為,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保證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需要,也是保證和提高現有農業綜合生産力的需要。沒有過硬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農業不可能穩定持續發展,農民生活不可能穩步地提高。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總目標,重點和難點在農村。要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必須對農村産業結構進行戰略調整,大力發展品質較高、經濟效益高的農産品。農業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優質高效農業、高科技農業對灌溉保證程度、服務質量,提出許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她建議國家加大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資力度,促進農業增産增收。

 
 
 相關鏈結
· 王生代表:要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新機制
· 特稿:新階層、新群體更多代表委員登上兩會舞臺
· 商國是 談履職──記三位農民工代表的首次會面
· 劉奇葆代表:打造西部交通變"蜀道難"為"蜀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