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
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 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新華社記者 “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貧困人口從2億多減少到2000多萬,創下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全國政協委員李成貴説,改革開放使中國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與進步,譜寫出了盛世華章。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必須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這讓正在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的代表委員們倍感振奮。他們表示,歷史事實證明,中國只有堅持走改革開放道路,才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抱殘守缺沒有出路”
想修繕一個破舊的倉庫,審批程序走了30年還沒批下來;一段200多米的碼頭塌了十幾年,也沒能修起來;一座通過能力僅400萬噸、只需兩三年就可建成的碼頭修建了11年……
“這些景象,現在講起來是笑談,但真真切切地發生過,而且持續了很長一個時期。”回憶起改革開放之前直至改革開放初期的那個年代,全國人大代表、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常德傳説,那時的企業就是“死水一潭”,計劃全靠上級安排,完全是“等靠要”,沒有活力,不建設也不發展。
如今,青島港竟超過了美國和日本的所有港口,成為世界第七大港口。在青島港工作的40個年頭,常德傳見證了港口的發展壯大,更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歷程。“企業的飛速發展,首先要歸功於改革開放。”
“30年的歷程證明,抱殘守缺沒有出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才能告別貧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成貴説。
改革開放是不斷前進的“法寶”
“農民種田不交糧了,娃娃讀書不交學費了,看病可以報銷了,祖祖輩輩走的泥巴路也變成了柏油路,有線電視、手機也進了農家,這在幾年前還覺得不可想像,如今都變成了現實。”來自西南邊疆的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州長孟必光説,從沿海到邊疆、從城市到村寨,各個角落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安徽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錢念孫代表眼裏,當年發端於安徽小崗村的大包乾,最後竟成了一場劃時代偉大變革的先聲,最後為世人所矚目和稱讚。他感慨地説:“回顧我國近30年的發展歷程,每一項成就的取得都可以説是改革開放的成果。”
“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我們不斷前進的法寶。唯有改革開放才能解決中國的發展問題,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推進。”全國人大代表、上海浦東新區代區長李逸平説。
全國政協委員、陶然居飲食集團董事長嚴琦,對改革開放政策有著深厚的感情。“改革開放政策激發了群眾的創業激情,更成就了國強民富的偉大事業。過去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奮,更加堅定了我們對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我們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國政協委員、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李勇説,當今中國正處於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的歷史性時刻,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我們必須準確把握世界經濟發展的總態勢和國內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不斷推動改革開放,全面提升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的層次。
“改革開放30年來,給廣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下一步,廣州的發展目標是向世界先進城市靠攏。”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市長張廣寧説。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州要堅持推進和深化改革,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機制的保障,在新一輪的思想大解放、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改革中,闖出一條新路。(完)(參與采寫記者:王婭妮、張旭東、鄭天虹、朱薇、伍曉陽、王聖志、季明、劉錚、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