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平正義中彰顯教育本色
——代表委員為破解教育難題獻策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趙超、張曉晶、許祖華、李忠將)全國城鄉義務教育實現全免費,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啟動制定,中央新增投資44億元用於教育……過去一年,中國教育大事不斷,新舉措頻出。邁入2009年的門檻,我國又就《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制定工作公開徵求意見,內容涉及教育熱點、焦點、難點問題。截至2月底第一輪徵求意見結束,社會各界人士通過各種渠道發表意見、建議超過200萬條。
近日,來自各地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帶著新的思考參加全國兩會,或提交議案、提案,或暢談意見和建議,表達著對教育改革發展的關切與希望。
高考制度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在一次由教育部舉辦的座談會上,北京清華附中的一位語文特級教師感慨地説:“我多年帶高三畢業班,成天就是教孩子怎麼得分,選擇題是選B還是選C,有什麼辦法能得分高一點,我覺得這有悖于我們的教學規律,高考制度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
記者了解到,2008年,廣東、山東、寧夏、江蘇等實施新課程的省、區都制定了新的高考方案,安徽省在制定新高考方案的程序上採取了聽證會的方式,得到各界稱讚。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民族學院黨委書記高萬能認為,改革高考,從根本上説還有待於國力的提升。以貴州為例,貴州省高等學校入學率為11.8%,而全國平均水平是23%,貴州要達到這個水平還需要再建40所高校,這對一個經濟欠發達省份談何容易。他建議高考制度應進行分層次改革,現階段可以考慮根據不同專業的需求進行不同的考試,讓專才能脫穎而出。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關鍵要推進教育綜合改革
今年2月6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將社會關注度高、影響教育改革發展全局的20個重大問題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高中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其中之一。
此後一段時間,“高中文理分科”迅速引發社會各界關注。贊成者表示,取消分科會造成考試課程增多,學生負擔也會相應增加。反對者認為文理分科難以造就知識全面的高素質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外國語大學校長戶思社認為,這一問題牽扯到方方面面,如高考制度、高中教材以及高中與大學教育的銜接等,需要很多配套政策,不能簡單地説好或者不好,應該進行充分的調研,特別是要多聽聽高中教師、學生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戶思社代表説,作為中長期規劃,這項改革理應更加慎重,認真調查研究高中取消文理分科是否能夠提高學生的素質,在高中教育階段是否切實可行,然後進行循序漸進的改革,不能操之過急,要切切實實為學生負責,為我們的下一代負責。
農村中小學教師老齡化現象突出
毛向軍是北京市一所農村學校的校長,他告訴記者,即使在北京,還是有很多農村學校規模非常小,被稱為“小土豆”學校,教師一般只有十幾個人,往往一位老師既教語文,又教英語、德育、自然等其他課程,根本沒有過多的時間進行業務學習,能力很難提高。《國家教育督導報告》提供的數字顯示,2006年全國有508個縣每個縣平均5所小學擁有不足一名外語教師。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説,在山東省的一些農村學校裏,年輕優秀教師不斷流入城鎮學校,導致年齡在45歲以上的教師達到90%,而且學校越偏遠,老齡化程度越高,農村教師隊伍出現青黃不接現象。這些老齡教師知識老化、單一,難以接受教育新理念,成為深化新課程改革的制約因素。
張志勇建議,打破條塊分割,逐步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教師隊伍管理和分配機制,通過城鎮教師挂職支教、巡迴教學交流等形式,促進城鄉教師資源配置不斷優化,教育資源互動共享。同時,建立教師聘任機制,使教師能進能出,不斷吸納新生力量,建立起學習型、研究型、創造型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
擇校熱阻礙教育公平
200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北京市平均擇校費用中,高中階段最高,達到近3萬元,其次為小學,也達到近2萬元。
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楊東平認為,雖然城鄉義務教育實行了免費,但我國基礎教育總體上仍處在應試教育和擇校熱的高壓之中,重點學校的評比造成高昂的擇校費和教育費用,還有優質教育資源過度集中造成的大班額現象,嚴重影響了教育正常發展和教育質量提高。
針對屢禁不止、愈演愈烈的中小學擇校現象,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監察廳副廳長孫繼業説,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實現免費後,可以解決人人有學上的問題,但離人人上好學還有一定距離。目前,擇校熱已經從小學、中學蔓延到幼兒園,嚴重危害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這筆錢是法律明文禁止的亂收費,但學校往往變換名目,打“擦邊球”,有關部門沒法查處,也缺乏必要的監管。學校對這筆錢既沒有財務公開,也沒有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和審計,成為一個難以監管的黑洞。
孫繼業建議政府下決心儘快終結擇校現象,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促進教育資源配置均衡,不能讓擇校費成為新的民生之憂。
學生課業負擔重,政府也該問責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中學校長邢筱萍幹了30多年的教育,她認為,目前我國的優質教育資源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勞動人事制度和招生考試製度也存在著缺陷,就業競爭導致升學競爭,因此學生負擔過重不僅是教育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
一位六年級小學生的母親對記者説,孩子的書包越來越重,現在安上了輪子。“每當看到孩子拖著帶輪子的書包走出家門,我都感到心酸。”這位母親説。
“教育不能迷路。”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説,素質教育提出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了,教育部門出臺的推進素質教育文件政策不是一件兩件了,這些文件政策執行的程度如何?為什麼這些文件政策總是落不到實處?
張志勇建議,推進素質教育,需要實行政府問責制,把推進素質教育做出的努力納入對政府的考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