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劉寶森、張曉晶)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發生。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龍大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宮學斌認為,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長效機制迫在眉睫。
從2002年的輸日冷凍菠菜“毒死蜱”超標、2004年的龍口粉絲事件……直至2008年發生的“毒水餃事件”、奶粉和雞蛋“三聚氰胺事件”,食品安全事故的接踵發生,導致國際、國內消費者對中國食品安全産生了恐慌和不信任的情緒,農産品加工出口優秀企業遭受“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之災。如“毒水餃事件”之後,日本政府除停止進口相關的産品外,全日本3300家連鎖餐廳也停止使用中國大陸加工的食品,整個農産品加工業受到巨大衝擊。
宮學斌將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原因歸結于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遠遠落後於經濟發展水平。他説,目前發達國家已經普遍建立了一套常規性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可以預見和防範可能發生的風險,而我國目前尚缺乏這樣一種有效的監管體系和機構支撐,結果往往是出了問題急著“救火”,這絕不是食品安全監管的好辦法。應儘快建立常規機制,確保監管的經常性,變“救火”為“防火”。
宮學斌建議,建立食品安全長效機制應對食品企業的食品安全保證體系嚴格評估,對體系不達標和追溯體系不健全的企業,取消其生産經營資格;同時,對大型商場超市和農貿市場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執法部門對這些場所經營的食品、農産品“逢進必查”,實施24小時監控;嚴格執行問題食品召回制度;此外,國家可建立食品安全專項基金,扶持優秀食品龍頭企業,降低企業因規範生産增加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