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民政部公佈2005年我國災情、救災和社會捐助情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5日   來源:民政部網站

    一、2005年中國自然災害情況

    2005年中國自然災害比較嚴重。洪澇、颱風、旱災、風雹、地震、雪災、低溫冷凍、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都有不同程度發生。全年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2475人死亡,緊急轉移安置1570.3萬人,倒塌房屋226.4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042.1億元。與近幾年相比較(見表1),2005年緊急轉移安置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為5年來的最大值,因災死亡人數僅小于2001年,因災倒塌房屋僅次於淮河大水災的2003年。

表1 2005年災情與往年比較

 

2005年

2475

1570.3

226.4

2042.1

2004年

2250

563.3

155.0

1602.3

2003年

2259

707.3

343.0

1884.2

2002年

2384

471.8

189.5

1637.2

2001年

2538

211.1

92.2

1942.2

    2005年我國自然災害主要呈現出以下九大特點:一是災害來勢猛,持續時間長,發生範圍廣,自第一季度新疆出現大暴雪至十月初福建的颱風和渭河與漢江的洪澇,各類災害連綿不斷。二是颱風登陸個數在76天中多達8個,並多集中在福建和浙江兩省,強度普遍偏大,18號颱風“達維”為1974年以來我國華南地區遭遇的最強颱風。三是極端氣候事件頻繁發生,黑龍江寧安市沙蘭鎮、新疆阿勒泰、廣西西江和安徽大別山等部分地區出現百年或幾十年不遇的災害。四是因災緊急轉移安置人口多達1570.3萬人,僅次於大災之年的1998年,其中浙江為424.4萬,居全國第一,依次是福建371.3萬,廣西124.1萬,江西93.1萬,廣東69.5萬,湖南65.1萬,安徽56.8萬。五是因災死亡人口2475人,主要集中在華東、西南、中南和東北等地區,尤以四川、雲南、福建、湖北、湖南、貴州、廣西和黑龍江較多。六是洪澇災害造成四川達州、新疆阿勒泰、江西九江和福建福州等城市大面積進水,城市災害凸現。七是部分省份遭災較重,損失較大。受洪澇和颱風等災害影響,浙江、福建、安徽、海南、四川5省損失均過百億元。八是西部地區災害呈現複雜局面,大面積乾旱與局部洪澇與地震災害並存。在持續乾旱的同時,由於氣候變暖以及極端氣候現象增加,2005年在西藏那曲、甘肅定西、青海海東地區及新疆、內蒙古等地都出現了小範圍的洪澇災害,導致農民房屋被毀。8月,雲南的曲靖與文山,新疆的阿克蘇與和田地區均發生了5級以上地震。貧困地區災害的複雜性,加大了救災工作的難度。九是全國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042.1億元,為5年來同期最高,海南全省、東北等部分地區受災程度深,災民生活面臨困難。

    二、減災救災工作情況

    面對2005年較為嚴重的災情,圍繞著做好災民生活安排工作這個中心,民政部通過不斷規範災民救助工作,拓展救助工作的新領域,進一步提高了國家自然災害緊急救助能力和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能力,有效保障了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一)積極有效應對突發自然災害。按照《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2005年民政部先後針對18個省份的災情啟動救災應急響應30次,其中三級響應為6次、四級響應為24次,應急時間長達103天,僅針對福建的颱風、洪澇災害,就啟動了8次應急響應。2005年的應急響應次數遠遠超過2004年的12次和2003年的16次。共向災區派出救災工作組62個,先後向各地災區緊急調撥救災帳篷6.698萬頂。基本保證了災害發生後24小時內,受災群眾得到初步安置。

    (二)及時規範地開展春荒冬令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工作。2005年全國春荒需救濟人數8029.7萬人、冬令需救濟人數7253.2萬人。按照《春荒、冬令災民生活救助工作規程》,民政部向重災省份派出22個工作組,對受災群眾生活困難狀況全面評估,確定248個重點監控縣(其中春荒93個、冬令155個),民政部、財政部先後下撥春荒災民生活救濟資金11億元,冬令災民生活救濟資金12億元,春荒期間共發放災民救濟卡1556萬張,救濟災民4574萬人。目前,冬令救助工作正在緊張有序的開展。

    (三)大力推進災區恢復重建工作。2005年因災倒塌房屋數量較大。按照《民政部災區民房恢復重建管理工作規程》,遵照統籌規劃,科學指導,協調發展的原則,對災區恢復重建實施項目管理,大力推進災區恢復重建工作。截至12月31日,全國共規劃建房197萬間,已經竣工168.2萬間,佔規劃總數的85.39%。項目規劃資金總投入為475499.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41610萬元,佔資金總投入的8.75%,地方投入73491.9萬元,佔資金總投入的15.45%,社會捐贈資金26730.2萬元,佔資金總投入的5.6%,受災家庭自籌資金333667.3萬元,佔資金總投入的70.2%。

    (四)全面提高國家綜合減災能力。2005年1月份,國務院決定將“中國國際減災委員會”更名為“國家減災委員會”,減災救災領導體制進一步健全,成立了由18名院士及著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國家減災專家諮詢機制初步建立;24小時災情監測機制初步建立,中央各涉災部門的月度災情會商機制進一步完善。在已有12平方米救災帳篷的基礎上,採購4.2萬頂36平方米帳篷和5.2萬頂8平方米帳篷,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得到全面加強;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地面系統建設項目得到國務院的批准,減災科技水平明顯提高;啟動“社區減災平安行”活動,組織編寫了《避災自救手冊》叢書和《緊急救援》宣傳片,廣泛開展社區減災宣傳活動,全民減災意識明顯提高;《上海合作組織政府間救災互助協定》正式簽署,積極參加世界減災大會,成功舉辦了第一屆部長級亞洲減災大會,對11個海嘯受災國31名減災救災官員進行培訓,組織了我國對印度洋地震海嘯災害和巴基斯坦地震的政府間和民間的救災援助,國際減災合作領域不斷擴大。

    三、社會捐助活動開展情況

    2005年的社會捐助活動主要分三個階段:

    一是成功組織了民間援助印度洋海嘯災區行動,全國共接收民間援助印度洋海嘯災區捐款6.56億元,除援助一部分現匯外,餘款由中華慈善總會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按照援助方案用於災區恢復重建項目,目前兩會正在抓緊組織實施。

    二是認真組織十月“捐助月”活動和跨省對口支援工作。在“捐助月”活動中,北京支援江西捐贈款10萬元,衣被89萬件,支援內蒙古衣被102萬件,支援安徽衣被30萬件;天津支援甘肅、河北承德等地衣被209萬件;上海支援雲南、四川等地衣被總計731萬件;江蘇支援陜西捐贈款100萬元,衣被40萬件;浙江(包括寧波)支援寧夏捐贈款150萬元,衣被150萬件,支援貴州衣被73萬件;山東支援新疆捐贈款100萬元;廣東支援廣西衣被87萬件;大連支援貴州捐贈款800萬元;深圳支援貴州衣被138萬件;青島支援雲南衣被102萬件,支援寧夏113萬件。

    三是響應胡錦濤總書記親自倡導的中央部門和單位共産黨員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各地開展了 “冬衣暖人心”為主題的形式多樣的捐助活動。截至2005年12月29日統計,中央部門和單位共産黨員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共捐款4005萬元,棉衣被52萬件(分配見附表2);各地捐贈活動還在進行,已收到捐款2億元,衣被2300多萬件。中央部門和單位共産黨員送溫暖、獻愛心活動捐贈的款物已全部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各地接收的捐贈款物正陸續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受益人數已超過2000萬。

    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各級民政部門接收捐款21億元,接收各類衣物5350多萬件,為幫助城鄉困難群眾和受災群眾的渡過難關,重建家園發揮了重要作用。

 

表2 中央部門和單位全體共産黨員送溫暖、獻愛心活動

捐贈款物分配表 

省份

捐款分配數(萬元)

衣物分配數

(萬件)

合計

4005.838942

52.2064

河北

130

1.8979

山西

200

 

內蒙古

200

 

遼寧

100

 

吉林

100

 

黑龍江

100

 

安徽

100

 

江西

244.6983

 

河南

100

 

湖北

100

 

湖南

100

 

廣西

200

10.9

海南

200

 

重慶

200

8.7

四川

215

 

貴州

266.140642

8.7

雲南

200

8.7

西藏

200

 

陜西

200

 

甘肅

200

5.4

青海

250

7.9

寧夏

200

 

新疆

200

 

 
 
 相關鏈結
· 新聞辦就中國救災工作及社會捐助情況舉行發佈會
· 民政部會同財政部向災區下撥冬令救災資金12億元
· 民政部介紹中國減災工作及亞洲減災大會有關情況
· 民政部公佈05年二季度民政事業發展統計數據
· 民政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救災工作
· 民政部開通覆蓋全國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