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遼寧省發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09日   來源:遼寧日報

關於遼寧省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與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06年1月20日在遼寧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仲躋權

各位代表:

  受省政府委託,我向大會提交遼寧省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5年,全省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省委九屆八次、九次、十次全會部署,認真落實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積極推進改革開放、結構調整和和諧遼寧建設,全面完成了“十五”計劃,老工業基地振興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一)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全省生産總值實現8015億元,增長12.5%。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4204億元,增長4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999億元,增長13.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4%,控制在預期之內。外貿進出口總額410.1億美元,增長19.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5.9億美元(新口徑),增長17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674億元,增長2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8元,增長12.8%;農民人均純收入3690元,增長7.3%。

  (二)體制機制創新有新突破。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改組。60%以上的國有大型工業企業實現股份制改造,80%的國有中小工業企業完成産權制度改革。鞍鋼與本鋼初步實現強強聯合,大連新船重工與造船重工等一些企業實現聯合重組。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7%。農村稅費、農村信用社、投資和財政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出臺了《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實施意見》。啟動了以大連長興島、營口沿海産業基地和遼西錦州灣為重點的沿海經濟帶建設。新批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額110.2億美元,增長27.2%。加大實施“走出去”戰略力度,新簽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合同額7.1億美元,增長18.3%。

  (三)結構調整邁出較大步伐。總投資1691億元的100個重大工業項目,已開工建設80項,累計完成投資495億元。鞍鋼西區500萬噸精品鋼材、華晨金盃E2發動機等一批項目基本建成投産。中石油大連石化2000萬噸煉油、渤海船舶重工大型船塢等一批項目進展順利。本鋼280萬噸薄規格高強度精品板材、撫順100萬噸乙烯等一批項目得到國家批准。總投資83.7億元的100個高新技術項目全部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38億元。新組建5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以瀋陽、大連為中心的全省技術産權交易網絡體系初步形成。以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和交通運輸倉儲業為主體的傳統服務業穩定發展,以連鎖、物流為主體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步伐加快。全省新增連鎖店舖675家,累計達到7200家。

  (四)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全面取消了面向農民徵收的稅費,提高和擴大了三項補貼的標準和範圍,使農民直接增收13.8億元。糧食産量1746萬噸,比上年增産26萬噸,為歷史上第二個豐收年。肉類總産量346萬噸,增長9.3%;禽蛋産量210萬噸,增長9.1%;牛奶産量66.1萬噸,增長34.5%;水産品産量425萬噸,增長5.6%。規模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100億元,增長18%。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強,繞陽河整治工程和石佛寺水庫一期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新增有效灌溉面積62萬畝。

  (五)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500億元軟貸款合作協議,利用軟貸款234億元。同時,從國家爭取64.4億元建設資金。總投資2975億元的100個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已開工建設64項,累計完成投資744億元。丹莊高速公路、大連周水子機場改擴建等重點項目基本完成並交付使用。撫南至瀋陽高速公路、煙大火車輪渡等續建項目進展較快。瀋陽地鐵1號線、華能營口電廠二期等項目開工建設。哈大鐵路客運專線、大伙房水庫輸水二期等項目的項目建議書或可研報告得到國家批准,核電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

  (六)區域佈局進一步優化。明確提出了建設以瀋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以大連為龍頭的遼東半島沿海經濟區和遼西沿海經濟區三大經濟區域,促進富有遼寧特色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逐步形成。阜新市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同時被國家確定為全國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産業援助機制試點市。撫順、本溪等資源型城市落實了一批轉型項目,接續産業發展步伐加快。

  (七)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取得較大進展。實現城鎮實名制就業1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6%。幫助14.3萬戶“零就業家庭”實現了至少1人就業。安置大齡就業困難對象8.5萬人。在全省範圍開展了面向城鄉所有就業再就業群體的普惠制培訓。加大了社會保險擴面工作力度,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在職職工833萬人,失業保險參保職工607.7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64萬人。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41.8萬人。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開工建設758萬平方米,10余萬戶棚戶區居民得到安置。採煤沉陷區治理工程穩步推進,建成居民樓243萬平方米,安置受災居民5.4萬戶。

  (八)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實施了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重點加強了11個中等職業學校和15個縣級職業教育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21.1萬人,高考錄取率達到86%。研究提出了《遼寧省組建領軍大學建設方案》。34個縣(市、區)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25個縣級文化館、圖書館投入使用。體育事業進一步繁榮,在第十屆全國運動會上,我省獎牌總數居全國第5位。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長率0.97‰。

  (九)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得到加強。全省完成造林合格面積445萬畝,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02.6萬畝。撫順、桓仁等5個縣(區)生態示範區建設達到了國家驗收標準。啟動了89家重點污染企業的127個治理項目。啟動了120家企業的清潔生産審核工作。在電力、冶金、煤炭、選礦等行業累計創建50余家廢水“零排放”企業。深入開展車用乙醇汽油推廣使用工作,乙醇汽油使用覆蓋率達90%以上。萬元生産總值綜合能耗及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同比分別下降3.9%和4.1%。

  但是從2005年的計劃執行情況來看,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工業效益下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減少,虧損增加。二是農業抗災能力弱,農民增收難度大。三是需求方面存在隱憂。國家先後對生鐵、鋼坯、鎂砂等産品取消出口退稅,對部分輸歐紡織品出口實行配額管理,給外貿出口帶來一定的影響。四是就業和社保壓力大。上述困難和問題,需要我們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6年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環境和主要預期目標

  2006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總體上較為有利。一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基本態勢不會改變。美國經濟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歐元區經濟繼續復蘇,有利於擴大對外貿易。國際金融市場日趨活躍,有利於擴大利用外資。二是國內發展環境總體較好。我國仍處於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的時期,市場潛力巨大。三是中央實施振興東北戰略決策,使我省成為國內外投資合作的一個重點地區。四是通過研究制定“十一五”規劃,全省上下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勁頭很足。與此同時,我省經濟發展還面臨一些挑戰:一是世界經濟發展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不利於世界經濟穩步發展。二是國際貿易磨擦加劇,針對我國出口商品的貿易障礙和糾紛增多。三是國內鋼材、水泥等原材料産能增加較多,市場價格可能進一步走低,對投資類産品生産帶來不利影響。

  綜合考慮上述因素,2006年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11%左右,其中三次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13%和1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3%左右;城鎮新增實名制就業115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萬元生産總值能耗降低4%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外貿出口總額增長1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

  三、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工作措施

  (一)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一是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年內基本完成地方國有大型工業企業股份制改造任務,全面完成地方國有中小工業企業産權制度改革任務。深化國有資産監管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國有資本預算制度和經營業績考核體系。積極做好廠辦大集體企業改革試點。二是全力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進入物流配送、信息諮詢等新興現代服務業和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積極推進小額貸款擔保體系建設。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5%以上。三是全面深化其他領域各項改革。重點推進鄉鎮機構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抓好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推進集體林産權制度和農墾體制改革。繼續深化投資、財稅、公用事業、科技文化等領域的改革。

  (二)著力擴大對外開放。一是努力打造沿海經濟帶。積極推進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培育各具特色和較強競爭力的臨港産業和企業集群。加快大連長興島、營口沿海工業基地、遼西錦州灣、丹東産業園區和大連花園口工業園區“五點一線”的開發建設。二是支持外商投資重點行業和企業。積極引進和鼓勵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投資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鼓勵外資投向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替代産業。突出抓好50個2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重點推進200個國有企業項目的招商。三是進一步做好對外貿易和外經工作。建立以鼓勵技術創新和樹立品牌為主要手段的新型外貿促進體系,支持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擴大出口。積極穩妥應對對外貿易摩擦,加快建立遼寧省大宗出口商品預警機制。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重點抓好20個境外投資項目。

  (三)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經濟結構調整。一是把科技創新作為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來抓。加快推進大連化物所國家燃料工程研究中心、鞍鋼煉鐵及原料生産過程數字化集成技術開發平臺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研究中心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組織實施100項支柱産業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培養100個技術創新骨幹企業。引進20項國外重大高新技術成果及産業化項目。研發經費支出佔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1.6%。二是抓好結構調整重點項目的實施。抓好100個具有示範和牽動作用的工業調整改造項目。加快瀋陽機床整體搬遷改造、撫順石化100萬噸乙烯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100個高技術産業化項目,力爭竣工投産的項目達到50%。抓好10個科技産業園,培育高新技術産業集群。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三是推進服務業優化升級。在加快發展物流、金融等生産性服務業的同時,大力發展信息、諮詢、旅遊、會展等新興服務業。辦好2006(瀋陽)世界園藝博覽會等重要展會。旅遊業收入增長18%以上。四是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抓好以瀋陽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經濟區建設,加快以大連為龍頭的遼東半島沿海經濟區發展,加快以港口城市為骨幹的遼西沿海經濟區建設。抓好阜新經濟轉型和資源補償機制、衰退産業援助機制試點,繼續推動撫順、本溪等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工作。

  (四)著力推動以發展縣域經濟為重要載體的新農村建設。一是發展壯大縣域經濟。重點支持15個經濟較發達縣(市)率先發展,扶持10個經濟欠發達縣加快發展。以縣城和中心鎮為重點,加強小城鎮建設,搞好縣域工業園區的規劃。抓好省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增強縣域經濟自主發展能力。縣域生産總值增長15%以上。二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引導優質特色産業向五大區域集中,做大做強優質糧、畜牧、漁業、蔬菜、水果五大優勢産業和油料、花卉、中藥材、食用菌、林産品五大特色産品。糧食産量穩定在1600萬噸。加快17個單項投資額5000萬元以上的農業産業化項目建設,省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200個。三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動中小河流整治、病險水庫加固等工程建設。積極開發雲水資源。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治、農業科研、農業良種等農業支持體系建設。四是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新建農村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100所,完成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40萬平方米。建設30個鄉鎮文化中心。加快鄉村道路建設,完成1000公里村級黑色路面建設。繼續完善農村電網。搞好農村改水工程。啟動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改善村屯環境。

  (五)著力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一是重點抓好100項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瀋陽-彰武等一批高速公路、莊河電廠等一批電源項目和大伙房水庫輸水一期、瀋陽地鐵1號線等工程建設步伐,開工建設大伙房水庫輸水二期、東北東部鐵路等一批重大項目。二是引導房地産業健康發展。重點發展城市中低收入居民需要的普通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建立健全廉租房供應體系和制度。三是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爭取國債和中央預算內等各類國家建設資金,用好國家開發銀行軟貸款。鼓勵外資和民資等社會資本參與經營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做好提高城鎮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完善最低工資制度、改革公務員工資和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等增加居民收入工作。培育和擴大消費熱點,完善住房、汽車等方面的消費政策,積極發展教育、文化、健身等消費。加快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六)著力推動和諧遼寧建設。一是紮實推進就業和社保工作。重點做好新成長勞動力、高校畢業生、集中連片棚戶區貧困人口的就業服務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普遍實現至少1人就業。擴大城鎮社會保險參保面,規範、完善城市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加快城市棚戶區改造和採煤沉陷區治理。基本完成848萬平方米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任務。基本完成國家下達的採煤沉陷區治理任務。三是啟動生態省建設。重點抓好遼河、渤海水污染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垃圾處理廠建設和市場化、産業化步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重點抓好冶金、石化、建材、造紙等行業節水節能技術改造。四是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重點建設20個技能型人才培訓基地。規劃建設1所在全國較有影響的領軍大學。繼續抓好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等重大項目,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場所建設。加強體育活動場館建設。繼續做好計劃生育工作。五是努力解決農民生産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困難。認真落實對農村生活困難家庭學生的“兩免一補”政策。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大農村扶貧開發和扶貧幫困工作力度,實現40萬貧困人口的穩定脫貧。

 
 
 相關鏈結
· 遼寧省今年投入七億元推進農業綜合開發
· 遼寧省今年前十個月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84.4%
· 遼寧在“十一五”期間將構建環保産業“金字塔”
· 遼寧省農業信息網絡為農民增加收入發揮巨大作用
· 2005年遼寧省35個縣(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