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季度,我國船舶工業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大幅增長,實現良好開局。
一、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新接、手持船舶訂單量大幅增長,造船完工量有所下降
全國新承接新船訂單74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68%;手持船舶訂單446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0%;受造船週期規律性影響,全國造船完工量24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7%。
按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對世界造船總量的統計數據,我國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訂單和手持船舶訂單分別佔世界市場份額的15.4%、27.4%和19%。
2006年一季度三大造船指標
單位:萬載重噸
中國(A) 世界(B) 中國份額(A/B)
完工量 241 1510 15.4%
新接訂單量 743 2830 27.4%
手持訂單量 4465 24380 19%
注:中國三大指標按中國統計,世界三大指標按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統計;在計算中國份額中對世界數據作了相應調整。
(二)生産持續高速增長,主營業務收入同步增加
全國規模以上826家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産值343億元,同比增長35%。完成工業增加值86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船舶製造企業55億元,同比增長11%;船舶配套設備製造企業15億元,同比增長48%;船舶修理及拆船企業15億元,同比增長31%。
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1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船舶製造企業147億元,同比增長32%;船舶配套設備製造企業43億元,同比增長33%;船舶修理及拆船企業40億元,同比增長23%。船舶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9.7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45億元。
(三)船舶出口增長強勁
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46億元,同比增長54%。出口船舶完工量21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7%,佔造船完工總量的88%。據海關統計,船舶産品(含浮動結構體)出口金額15.89億美元,同比增長69%。船舶産品出口到8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出口金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有26個。
二、經濟運行主要特點
(一)新接船舶訂單佔世界市場份額大幅增長
2006年一季度,全國新承接船舶訂單74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68%,佔世界市場份額由去年同期的16%上升到27.4%。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國際船級社協會油船、散貨船共同結構規範于4月1日生效,許多船東趕在之前積極訂船;二是一些建設中的骨幹造船基地開始承接新船訂單,使我國接單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
船舶工業企業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生産效率,再加上低價船減少、高價船增多,使全行業經濟運行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船舶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37,同比提高21點。在工業經濟效益7項指標中,勞動生産率同比提高13195元/人年,拉動經濟效益綜合指數8個點。成本費用利潤率、資本保值增值率、總資産貢獻率三個指標分別拉動經濟效益綜合指數7.4個點、2.89個點和1.82個點。
全行業實現利潤增幅較大。船舶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9.73億元,同比增長127%。船舶製造行業增幅凸顯,同比增長達到279%,對全行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39%。
三、預測及建議
據專家預測,在一季度國際造船市場出現異常興旺之後,二季度造船市場將趨於正常,新船成交量明顯回落,但LNG船和中小型集裝箱船訂造將較活躍。石油、有色金屬等生産資料價格出現上漲,貸款利率上調都將給船舶工業企業贏利增加不利因素。
建議船舶工業企業要抓住手持批量主流船舶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現代造船模式,縮短造船週期,提高生産效率。同時要積極採取有效的風險規避措施,減少不利因素的影響。
注:1、報告中國內數據為國家船舶工業統計季報數據。
2、各項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3、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訂單、手持船舶訂單的統計範圍是100總噸及以上的鋼質機動船舶及浮式生産儲油輪(FPSO)。